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发育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09

  摘 要: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发育严重滞后,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金融市场,之所以没能得到正常的发育,是因为我国农民承担着繁重的资本原始积累任务,而这种资本原始积累又是以抑制农村要素(包括资金要素)市场发育为前提条件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但是还有某些领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离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是,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还呈现扩大的趋势。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要素(包括劳力、土地、资金)改革严重滞后于城市,出现城市金融过剩、农村金融不足的巨大反差。这就很有必要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发育的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利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

  一、 农村金融市场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金融就是指货币资金融通,一般是指与货币转移、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就其广义而言,是指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市场,即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为交易对象,通过买卖各种信用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金融市场既可以是有形的,具有具体的固定场所和设施;也可以是无形的,没有固定的具体场所,即通过电讯手段相互联系,进行金融交易活动。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有两种,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见面协议,进行票据、证券买卖或货币借贷;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供需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由资金的供给者将其资金首先提供给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将资金贷给资金的需求者。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一词在经济学中通常被解释为:以现有的财物或货币,回复将来支付的一种承诺。任何信用交易,都涉及两方,即债权人与债务人。信用也可以说是债权债务的约定。从债权人的角度,这种义务是信用的贷予关系,是将来对别人偿付的要求权;从债务人的角度,这是一种债务关系,将来必须履行偿还,且具有强迫性。金融市场的原动力为信用,并且以信用工具为交易对象。如果没有信用的存在,各种资金的融通就无法进行。它主要是通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业务活动来实现的。例如,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国内外汇兑的往来等,都是属于金融的范畴。

  农村金融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在农村所进行的信贷结算、现金收支等项业务活动的总称。当前我国城乡差别之所以悬殊,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严重滞后。金融市场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虚拟经济发育程度很低;与城市相比,中国农村的虚拟经济的发育程度也很低。这是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我国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以往人们对虚拟经济的认识,一般还是停留在雾里看花,那么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应该说是妇孺皆知了。固然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虚拟经济不发达,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富不起来的原因。美国之所以富有,就在于其虚拟经济的价值为实体经济价值的20倍左右。美国虚拟经济的增长是跳跃式的,与此同时,美国则将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甚至部分低端服务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通常人们所说的虚拟经济一般泛指所有的金融活动,但这是狭义的虚拟经济。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研究,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他直接提出的概念是虚拟资本,而没有提出虚拟经济。因为那个时代,虚拟经济尽管已经初露端倪但还不发达。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没有来得及对虚拟资本所对应的虚拟价值进行研究,但是,马克思却为后人研究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提供了方法,开了先河[1](pp.527-576)。所谓虚拟资本,简单地说,就是与实体(或实质)资本相分离,本身无价值却可以作为“商品”来进行交换的各种凭证。而虚拟经济则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可以说是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下的产物。从理论上说,人们可以通过创造信用来创造虚拟资本。虚拟资本的银行创造是指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创造信用进而创造虚拟资本。银行作为一种信用中介,时而以信用提供方的角色向需求方提供信用创造虚拟资本,时而以信用接受方的角色接受社会的信用。当人类进入了所谓“货币经济时代”,各种借贷凭证侵蚀了纯粹的货币关系,货币替代品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所谓“无现金社会”。取代传统货币成为交易媒介的正是各色各样的虚拟资本。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要使农业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农业政策观。这就是对农业的适度保护政策,而这几乎都是建立在“粮食安全观”、“农民收益观”和“产业平衡观”的基础上。“粮食安全观”在世界各国农政上一直居于主导的地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从来就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将自己的国民的生存安全寄托在外国人手上。虽然面临贸易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挑战,但欧盟、日本等经济强国当前仍然坚持某种程度的农业保护,以维护粮食供应的安全。欧盟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与保障农产品供应为“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日本则以维护农业生存保障国家安全为全民共识,而要消费者忍受高农产品价格水平。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没有盈利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农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也必须以盈利为基础才能生存与发展。世界各国对维护农业收益已取得共识。欧盟与日本对农民收益都采取相当强硬的措施,农民的利益获得相当程度的保护。一般而言,价格支持政策和生产补贴政策是各国普遍采取的农业保护政策。经济发展成果归全体国民共享,体现社会公平原则,也才能为社会创造安定的环境[2](pp.126-132)。在我国农村经济体系中,各种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产业部门越齐全越能创造经济纵深,也越能创造经济韧性。在农村经济体系中,如果农、工、商三业不健全,农村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存在着一个如何因势利导地调整农村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问题。

  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说到底就是资金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是资金流向与流量的改变过程。这就把金融市场的发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没有资金配置的市场化,则资金以外的其他要素的配置也不可能合乎市场化的要求,即不可能配置到效益最好的领域。伴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供求双方必然产生错综复杂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必然包括以资金为载体的经济联系。在发展和扩大农村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联系的过程中,资金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资金为载体的经济联系,成为各种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这就要求必须开放和发育金融市场,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经过三十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民的生产劳动市场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市场配置资源方面显得滞后。与其相联系,虽然农村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却没有出现根本性的突破。“小而全”、“大而全”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发育不同步,即要素市场发育、特别是金融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于产品市场的发育。我国农产品购销价格多年前就已经放开,农产品初级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政府也在着力利用经济参数调整市场的尝试。但是,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要素市场远远没有发育到位,要素流动(尤其是资金流动)障碍较为严重。由于这个原因,农民只能在原有结构的实际增量上调整投入结构,因而调整的幅度是不可能很大的。从1985年起的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即流通体制与产业结构改革,之所以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在于缺乏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产业政策环境(即市场参数)没有根本性变化,致使农民的眼前利益成了调整的主要诱因和动机,其结果不仅没有强化比较资源优势,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反而强化农村产业的同构程度,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分散的经济决策者根据市场价格自主决定资源的配置。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就是表现为分散决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背后,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他所观察到的信息。世界上任何一个计划者,不管他的能力多么强,也不管他多么勤奋,都不可能有效地利用经济中的全部信息。而分散的决策者,之所以愿意去发现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是因为他可以从中得到直接的回报。这就是市场经济背后的激励。实践经验表明,要使农村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就必须放开农产品市场,让供给与需求、生产与销售直接见面,使农民能够自主地根据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信息,多生产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看涨的产品,少生产市场需求量小、价格看跌的产品。但是,由于每个农户所拥有的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要素是不同的,每种产品的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要素组合也是不一样的。随着产品与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动,最优的要素配置应当是允许各种要素能够自由地在各农户之间流动。灵活而又发达的要素市场是产品与产业结构迅速地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的基本保证。市场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市场上商品和资源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变化,决定它们的价格,从而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进而由于价格的变动引导着资源在各产业、各部门之间流动,这种流动是从经济效益低的产业、部门,流向经济效益高的产业、部门,从供给过剩的产业、部门流向供给不足的产业、部门,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社会资金的调度和应用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