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学派的理论困境及其反思(8)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03-04

      2.相对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融合互补相对主义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它的展过程是饱受争议的,所以我们需要辩证的汲取。强纲领的倡导者认为他们所坚持的“相对主义”仅是在方法论意义上的,这种方法论的“相对主义”使得研究者得以避开独断论的质疑,并能够针对研究对象形成逐步深入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相对主义”的态度是科学研究必须的。理性主34义最初是由笛卡尔提出来的,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是认识科学知识的基础,高于并独立于人的感官之外。在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主义遭到了多方的批判,但是其也有可取之处,理性主义也是如此,它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理性主义的一个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在认识论中始终坚持绝对的真理观,理性主义认为对于外在世界的认识只凭借人们的理性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达到知识的确定性了。其实理性主义这样认为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此之后出现了绝对的确定性,单从这点上看似乎又不是很正确。理性主义在这里把真理永恒化,把真理的认识过程绝对化即不受任何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此外他们还从少数严密的逻辑性很强的公理中推演出来一套知识体系,这样一来理性主义更加难以捉摸。对于理性主义的缺陷,相对主义可以很好的去弥补,理性主义在认识论上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可以从绝对化向相对化转变的,这一点我们从尼采的“视角主义”就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他所理解的真理是一种“解释的艺术”,这种“艺术”是我们发明出来的而不是发现出来的,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知识”和“绝对的真理”,所有的一切都要从我们的生存出发。而理性主义对于摇摆不定的相对主义又可以起到“定心丸”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爱丁堡学派坚持将社会因素运用到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当中,这点是很可取的,但是他们同样犯了绝对夸大的的错误,将相对主义无限放大的后果,只能是让爱丁堡学派树敌无数。所以在方法论上运用相对主义的同时也可以参考理性主义的指标,这样相对主义可以更长久的发展下去。爱丁堡学派被广为攻击的相对主义是一定要改正的,否则他们很难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远。35结论纵观爱丁堡学派这一路的发展以及受到的批判,主要是由于强纲领在运用社会学理论解释科学知识时,广泛地运用了相对主义的方法,这是导致强纲领面临相对主义危机的主要原因。强纲领在内外交困之中走向衰落,在此之后爱丁堡学派的指导纲领由强纲领转向了社会学有限主义,但是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这种变革实际上并未触及到实质性问题,也就很难解决爱丁堡学派固有的困境。爱丁堡学派给我们留下的最有益的启示就是对科学知识的考察,通过介绍爱丁堡学派的主要纲领以及爱丁堡学派的理论困境,我们看到了爱丁堡学派的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贡献与不足,从而也能找到一条适合爱丁堡学派今后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强纲领,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的四原则也与其哲学基础和相关科学知识相关联相一致。强纲领的提出了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并且为我们解释科学知识找到了一条新路径,更加有利于我们对科学知识本身的认识。通过对爱丁堡学派进行的哲学分析,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它的观点,并提出了我们对爱丁堡学派的理解。但我们对爱丁堡学派的分析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社会因素的作用,依然任重道远。32的便是自然界,但是自然界却被剥夺了这种权利,科学中的唯一特权就是社会和社会利益,科学不再是对自然的反应而是社会与政治权利的纯粹建构。“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绝对真理这一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14]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关系是这样的,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无穷无尽的相对真理则构成绝对真理。从现代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历史条件制约着知识向真理的接近,但是却无法制约真理的存在,更无法制约我们向真理的接近,也就是说,凡是思想体系都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但是也有无条件的,也就是都要符合客观真理和绝对自然。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是可以交流联系的。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的确定区别是我们要于一切非唯物主义①划清界限;不确定的区别是能否分清楚辩证唯物主义与相对主义,如果分不清楚可能就会成为反动哲学,我们要防止科学的这种变化②。最后,强纲领相对主义必然会滑向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泥潭。相对主义走向不可知论是由于相对主义者夸大了运动变化,从而使运动变化难以捉摸;相对主义走向唯心主义是由于相对主义者否认相对静止和事物的存在。最可怕的是,从纯粹的相对主义的观点可以去证明所有的诡辩都没有错。列宁也曾指出:“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就必然使自己不是陷入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15]巴恩斯和布鲁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这本书中就直接承认,强纲领的立场始终是唯物主义的。但是,爱丁堡学派新导向在进展上基本是唯心主义的而非他们声称的唯物主义。
      (三)爱丁堡学派的出路即使对爱丁堡学派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但对其依然不能清楚的解释,还不能达到最基本的确切性要求。那么,爱丁堡学派究竟该走向何方呢?
      1.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协调自洽将科学知识建立在自然世界与客观事实之上,是科学哲学出现的早期给出的答案。科学哲学把人作为纯粹的意识主体,并从科学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正是科学哲学与科学实践的脱节,导致我们的科学知识客观必然性的基础出现了动摇。与此同时,①这些非唯物主义包括:信仰主义、不可知论、唯心主义和诡辩论等。②列宁指出这种变化是防止科学变得教条和某种僵死的东西。36
      参考文献[1][美]M.弗里德曼,“论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哲学任务”,张敦敏摘译,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74.
      [2]巴里·巴恩斯,科学知识与杜会学理论[M],鲁旭东译,东方出版社,2001年134.
      [3]巴里·巴恩斯,大卫·布鲁尔,约翰·亨利主编,邢冬梅,蔡仲翻译,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48.
      [4]Davidloor:Wittgetei:AocialTheoryofKowledge,[M]MacmillaEducatioLtd,1979,2.
      [5]M·马尔凯,库恩和科学社会学[J],刘新铭译,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1982.第3期,235.
      [6]大卫·布鲁尔.《知识和社会意象》前言[M].艾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7.
      [7]大卫·布鲁尔.知识和社会意象[M].艾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257.
      [8]KuhThoma,theTroulewithHitoryhiloohyofciece.RoertMaurieRothchildLecture,1992.
      [9][英]大卫.布鲁尔《社会建构拒斥科学吗——三万英尺上空的相对主义》,郑玮译,北京:《科学技术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2期.[10]loor·David.Ati-Latour[J].tudiiHitoryadhiloohyofciece,1999,93.
      [11]孙奎刚,在中国要不要解构科学,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77.
      [12]孔云梅,理解和拒斥之间的“必要的张力”,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44.
      [13]are,arry,IteretadtheGrowthofkowledge,Lodo:RoutledgeKegaadaul,1977,24.
      [14]《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95.
      [15]《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96-97.
      [16]马雷,冲突与协调——科学合理性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96.
      [17]马雷,冲突与协调——科学合理性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