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斯特对自然概念的探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03-04
摘要“自然”是当代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与自然将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也是现今需要解决的。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使自身的发展最快化、利润最大化,无情的掠夺自然资源,并在环境中排放大量的生产废弃物,破坏了生态链,从而产生了环境危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不和谐,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为了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找到一个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满意的方法。纵观所有与自然相关的理论,马克思的自然理论是最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的,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也最为全面,并对自然破坏的现象最具有批判性和现实性。福斯特是研究马克思自然概念最深入的一个,他观点受到了很多界内学者的肯定,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在新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作了新的解读,对我国建设具有生态文明的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首先,本文对哲学时域里的自然概念的产生进行论证的,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可以说每个时代对于自然本身的发展阶段存有差异,因此在不同时期里人们对自然概念内涵的界定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福斯特自然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对现代背景下的自然观的例举起步,并指出马克思在博士论文、《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自然概念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本文对福斯特的自然概念进行了阐释。首先,提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出福斯特自然概念的内涵,并整理出福斯特自然概念的特点其次,对福斯特自然概念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福斯特自然概念的理论核心就是物质变换理论,文中提出了这个理论的产生、内涵、解决途径以及意义。接着,研究了福斯特物质变换理论与自然概念的关联,并且总结了在生态视域下福斯特自然概念的三个维度,即: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生态学。最后,福斯特对造成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研究,并指出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方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坚持走共产主义的道路。最后,本文是对福斯特自然概念价值的探究。首先,指出了福斯特同同时代其他学者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理解的不同之处,随后比较分析了福斯特自然概念与马克思自然概念。福斯特的自然概念与马克思自然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福斯特在研究自然概念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具有片面性,没有全面的看问题,没有看到资本V主义在科技方面的贡献,而马克思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则是全局的把握问题,但福斯特仅仅看到了问题的某一方面,没有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更没有形成一个很系统的理论体系。接着,是对自然概念的现实意义进行梳理,从现代的哲学发展来看,人类。应当在生产和生活上,处处注重保护自然环境这个“大家”这样才可以使我们更长久的生活下去。还要摒弃资本主义价值观,树立人们共同体的价值观。然后,研究了福斯特自然概念的当代价值,主要呼吁人们应当增加对自然概念的认识,加强并形成人们保护自然的观念并且客观的看待快速发展的国家,他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最后,研究了福斯特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福斯特,自然概念,人与自然环境1福斯特自然概念的产生与理论渊源
      1.1福斯特自然概念的产生背景
      1.1.1福斯特自然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自人类出现以来,近代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就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自然资源不加节制的索取,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他们知道,要想发展首先离不开的就是自然资源,而发达与否的标志主要是工业,工业发展又需要大量的资源,于是他们就开始向自然界不断的索取自然资源,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有了资源就有了一切的说法也并不为过。但是他们为了发展经济根本不顾在索取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的、不加节制的索取自然资源,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度匮乏。同时,他们在开采自然资源和冶炼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带有对生物有害的采矿垃圾,这些垃圾的出现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大破坏,给生物和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第二,妄图通过宗教力量为自己辩护,以为利用发达的科技可以彻底解决环境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开采资源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们为了对这种破坏进行开脱和辩护,借助了宗教和封建迷信的力量,宣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解决自然界的一切,来蒙蔽人类。但是事实证明,就算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办法完全挽救已经被严重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因为经济还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掠夺自然资源的浪潮还在继续,因此,自然环境还将不断的恶化,因为修复自然环境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迅速。所以,自然环境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剧烈。而对科技的不妥当的应用也会导致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第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自身环境问题,将问题转移到不发达国家中去。当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现产生的自然环境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它们不是利用自身现有的科技水平、技术能力和手段来想办法解决这个世界难题,而是将这些环境问题转嫁给一些不发达的国家中去。他们只知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根本不想去治理,这决不是从根源上解决自然环境恶化问题的最佳办法,只是移花接木、转移矛盾而已。由于自然环境问题的转嫁,使得不发达国家的自然环境在一夕之间迅速恶化,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和扩大。其实自然环境恶化不仅不发达国家深受其害,其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身也是受害者之一。1绪论福斯特所著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是有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著作,因此,国外大部分研究福斯特的学者大都根据这部著作中的观点来研究的,国外学者对福斯特的观点既有认同的也有不认同的,海伦娜·希汉(Heleaheeha)认为,福斯特对自然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并且为现代人研究自然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有史蒂芬·博金(tehoockig),他指出,福斯特批判了传统的马克思的自然观。安伦·鲁帝(AlaRudy)不认同福斯特把自然观同物质裂缝理论的分析相等同,并且拒绝接受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思想。考斯塔斯·潘拉伊奥塔凯斯(Coatayaotalci)则认为,福斯特没有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危机引出的对解放哲学的新定义和新挑战,是因为他对卢卡奇思想的误解。国内学者也主要是根据《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这一著作对福斯特自然观思想进行研究的,郭建仁在《生态地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①这一著作中对福斯特自然观思想进行了研究,这本书中分析了福斯特和奥康纳对自然概念研究的不同之处,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比较,证明他们的研究路向不同,福斯特的研究更加理论化,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在于人类本身。在《批判构建启思: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②中康瑞华对福斯特自然观的研究,是将中国的现实作为他研究的着眼点,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提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上这些是他的主要观点。郁庆治的《自然环境价值的发现—现代环境中的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研究》③这一著作中对马克思的人化了的自然观和恩格斯辩证的自然观进行了阐述,并且在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后,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思想。并在通过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统一的的研究中,将人化自然的思想提出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福斯特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国内学者对福斯特的思想体系缺乏系统的把握。其次,学术界对福斯特自然概念的研究不够全面,材料掌握的不够完善,并且对他近期的新思想阐述的少。第三,国内学者对福斯特自然概念的研究还不够创新,需要提出一些新观点。①郭建仁.生态的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4②康瑞华.批判建构启思—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55③郁庆治.自然环境价值的发现—现代环境中的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研究,[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352当今世界最趋于解决的问题就是自然环境这一问题,如何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相处,是一个看似简单又很难彻底解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的变换着。在人类发展经济的情况下,环境也凸显出了种种的问题,比如现在我们都知道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土地沙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自然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有待于人类解决的,全世界的学者也都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法,美国学者福斯特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观点对解决当今的自然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如何既能快速的发展还能保持自然环境的完好,是当代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前的人们对发展的看法,是以牺牲自然环境的代价来追求暂时的经济快速发展,这就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产生了生态危机问题,由此许多环保主义者便应运而生,他们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福斯特也是保护环境的中的一员,他认为需要从根源上寻找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他认为这个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并因此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入的批判。由于福斯特看到周围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便着手对自然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对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他通过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梳理与研究,提出了自己对自然概念的看法,并且联系现状提出了解决自然问题的办法,即: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坚持共产主义的道路。并在论述中正确的阐述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4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已经慢慢的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内,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环境问题也都开始高度关注。于是第一部以环保为内容的著作应运而生,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在书中揭露出了农药的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所产生的一系列危害,从此,便揭开了生态时代的帷幕。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自发的发起了呼吁保护生态环境的游行,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1970年4月22日,一个大规模的环保运动在美国爆发,这也成为了在二战后美国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这也是第一次人类对保护自然环境发起的运动,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定为了“世界地球日”。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全球性的环境大会,即“人类环境大会”,这次大会彻底的将生态运动带上了全球化的轨道上。各类的环保组织在此之后不断壮大,他们由开始的成立,到展开环保运动,最终到说服议员,希望得到政治力量的支持。由于各界力量的影响,许多国家不得不提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法律,并对环境保护予以重视,由此西方国家出现了生态整治运动。而随着运动在全球内的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个为了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左翼的政治力量,即“绿党”,而福斯特深受绿党思想的影响。综上所述,正因为当今的自然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恶化,从而催生出了众多的社会团体和组织来保护环境,最为出名的就是绿色运动和绿色组织,而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问题的美国学者福斯特也生活在自然环境被日益恶劣的时代和环境中,他看到并亲身感受了自然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在积极呼吁并认真研究了有关生态学文献和马克思关于自然观的著作,希望能通过他对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最终解决自然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1.1.2福斯特自然概念提出的现实关照自然这一概念,从古代就有了,原始人类是利用神来解释世界的,由于人类的进步和历史进程的不断向前发展,其认识自然的水平和能力也随之不断的提高,人类开始从对自然的盲目无限敬畏和迷信中挣脱出来,变成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和初步的认识自然,这就使得人类步入了我们所说的农业社会。那时候的人类已经不是最原始的野蛮人,已在科技、农业等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已经从对自然的神话变成可以渐渐从科学的角度认知自然,对自然有了初步的认知。第一个提出“自然”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时期出生于米利都的哲学家泰勒斯,他认为,宇宙是由水发生的,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的真正本体,其他原素都由水发生。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从希腊神话中衍生出来的,最早期的希腊哲学则是自然主义的,但大部分具有物活论的思想,认为自然是活动着的并且是有生命的。从古希腊后期,所5有自然物的集合才被称为自然。古希腊和中世纪时期,其自然一词大多是在本性的意义上来使用的,逐渐演变成自然事物的总和。现代欧洲语中的自然概念大致包含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指自然物的集合,后一个含义是指自然的本性。欧洲语中的第一个含义是主要的,希腊语中第二个含义占主导地位。①希腊语的自然概念更多的是指第二个含义。②担任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的社会学的教授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同时也是杂志《每月评论》的主编,他在1970年重返家乡时,对家乡的变化感到吃惊,因为在他离开家乡时,家乡的自然环境还很美丽,也并没有受到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发展的影响,因此,福斯特当时对此并未在意,可当他这次返回家乡的时候,他看到了他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出现了森林的肆虐砍伐、淡水资源的污染、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问题,而这些都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并且还影响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和谐关系。比此更为严峻的问题则是这些变化已经面临着全球化,各种自然环境问题的出现已经开始影响并改变人类的生活与生存环境。在不经意间,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一场巨大变革,因此,福斯特试图寻找一种可以解决自然环境危机问题的方法,并结合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试图可以找到一条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道路。于此同时,福斯特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密切的关注,因为在他看来,社会问题和自然环境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并且需要理清社会问题同自然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福斯特萌生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起因。
      1.2近代的自然概念“自然”这一概念经历了极其漫长的一个历史演进过程。从古到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它的界定都有所不同。而对自然概念的界定,又同时反映出了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在同一概念上认知的差异。关于对自然概念的理解,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因此不同时期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从古希腊后期开始,所有自然物的集合才被称为自然。到了近代,自然则被普遍认为是“自然的集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界。近代标志性事件是15世纪发生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可以把这个运动看做是古代与近代的分水岭。因此,布克哈特称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文艺复兴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他们在精神世界上的控制。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是社会的唯一精神支柱,它们建立了一整套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上帝为绝对的权威,文学和艺术及哲学等都遵从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所有人绝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会对他进行严格的制裁,甚至处以极刑。由于在教会的严格管制之下,当时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进展缓慢,黑死病蔓延,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和恐慌,人们开始逐渐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顺利开展,自然科学领域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大约在16世纪时期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也极大的打击了宗教神学的自然观,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在16—17世纪,当时有一种与希腊自然观相对立的新型的自然观悄然兴起,且后来者居上其后者迅速取代了前者,极速跃居到主导地位。前者是借助了“生命机体”的内涵后者是借助了“机器”的内涵之上,在他们看来自然界好像一架机器,是由各种不同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机器,它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规则,且同时朝着所规定方向来运转的机器。在这个内涵中,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及目的是来源于某种精神性质的东西。其前者称精神是在自然中,它完全是自然界里所固有的后者的精神则是超越于自然之外“上帝”,首先由上帝设计出一整套规则和原理,然后把这些原理和规则放进自然界里,操纵着自然界的运动,而自然界本身则是极为被动并受到严格控制的,好似一架被上帝操控着的机器。这是机械论的自然观本质的真正写照。其主要代表思想是笛卡尔的二元论。二元论将实体划分为绝对的实体和相对的实体。其物质和心灵被称为“相对的实体”,上帝才是“真正的实体”。①其物质和心灵只依附于上帝而存在。上帝具有统治一切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均占据了当时的统治地位,主宰了自然的的一切,因而希腊时期哲学的真正主流一直是一元论控制的。只是在其形式上保全了笛卡尔哲学思想的完整性。只存在一个实体,就是上帝的思想是斯宾诺莎提出来的。在他看来实体在自身之内,是通过自身才能被认识的东西。或者说形成实体的概念,无须借助于其它物的概念。随后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等人也力图克服机械论自然观的缺陷,力图恢复有机论的自然哲学观。事实上,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而有机论自然观的历史合法地位已不复存在,因此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随着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运动①16-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157的兴起,直到牛顿力学第一定律的诞生,才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完全确立和神学世界观的彻底崩溃,有机论自然观赖以生存的土壤已逐步瓦解。无论那些复古的哲学家们怎样付出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新事物终究要代替旧事物。随着新自然观的出现,古老的自然观终究会被赶下历史舞台。上帝只是希腊和中世纪时期自然观的返照。此时,以科学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世俗化潮流已经开始作为新时代精神的主流,而机械论的自然观正是这一时代科学精神的体现。机械论自然观在形成初期是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是传统自然观与新自然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可调节的种种矛盾,在某种程度上讲,传统自然观阻碍了新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新自然观对时代精神的表达,新的自然观在与传统自然观的不断斗争中冲破了重重困难,在极其矛盾之中悄然兴起,表现出了新的自然观的顽强的生命力,而新的自然观经过不懈的努力并在与传统自然观的不断斗争中将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新大西岛》及《利维坦》是培根和霍布斯对未来机械社会的新构想,同时也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前提和雏形。其在犹太基督教传统中有其渊源,如在文艺复兴晚期浮现的控制自然的新概观念,是通过机械论和理性主义的巧妙结合,终于获得了较为完整的新的哲学形式。控制自然和以追求财富为主要目的的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自然观构成了工业文明时期的意识形态领域。当时著名的生态学的学者,美国的麦茜特,她把哲学自然观变革而引起的工业文明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中出现的严重后果叫做“自然之死”。她废还除了宇宙万物的有灵论和有机论的观念,并构建了自然死亡的新观念,她对当时和后来的科学革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物理学和生命科学在十九世纪晚期开始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西方思想界中开始形成了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较为深刻和较为强烈及较为持久的批判浪潮,这也为推动现代环境运动的逐步兴起提供了极为必要的哲学前提。科学家们将生物学从物理学和精神学中分支出来,并且确立为一个新的科学体系,这个时期被称为生物科学自主性时代。这一科学体系的确立,对物质和心灵等机械论的自然观再一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生命概念逐渐开始进入了哲学家们的视野。从而,机械唯物论的生命观被生命本质的生机论彻底的瓦解和取代。其实,有生命物与无生命物之间的区别是在于,有生命的机体中全部存在着一个活着的生命实体,它绝不是由非生命的物质来组成,这个有机体的独立性和特殊活动性是由自身实体的活动而造成的。以生命为中心一元论的生命哲学理论体系是由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克建立的。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对心物对立的二元论的思想体系是个极大地冲击和挑战。所有生命冲动都有两种运动倾向是柏格森提出的理论,他认为整个自然界都是由生命冲动8创造出来的自然运动。柏格森认为,生命冲动是永远向上喷发的,它是用来产生生命的一种形式,这也是产生生命的唯一的方式和途径由于自然运动的不断逆转,往往向下坠落,因此就产生了无生命的物质事物。心灵与实体物质的分裂虽然从形式上已消除,有时又不可避免地造成新的分裂。有生命物和无生命物的这种分裂造成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分裂。其实在无生命的世界里,是柏格森形而上学思想的一个沉重负担。他无法解决和破解这个严重的历史性的难题。只能通过生态环境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来最后解决和破解这个难题。上世纪20—30年代全球生物圈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浮出,全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及连续性已被真正的和历史性确认。来源于物理学领域的一股批判力量确认了整个自然界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粒子—即分子和原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组成物质最基本和最小的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它是永远不变的,不可再分和毁灭的。这一机械论的自然观完全是建立在近代机械力学的基础之上的。十九世纪末期,相对论和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理论的相继浮出,关于时间和空间及质量和能等的含义或概念也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因而机械论中的经典力学所假定的稳定性依据已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新旧理论的更替。如前所述,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在近代自然观形成过程和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认为自然界不过只是在外力作用下,按其因果规律而运动着的机器。而近代很多哲学家的思想都具有机械论自然观的思想,例如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命题,这种将物质的特性简单地归结为数学及力学的性质等,完全忽视了物质多样性的特质,从而这也反映出了机械论的某些特点。近代的自然观带有机械论观点,相比之下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自然观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因此自然概念这个含义是会随着人类的历史的发展和不同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哲学观念的进步以及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变换而变换的,并在其不断向前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其“自然含义的演变路线是由高度抽象、玄奥、神秘的精神领域逐渐走向具体、感性的现实世界。”①
      1.3马克思对自然概念的思考“自然”在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在自然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对自然概念这一定义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段是不同的。①夏腊初.西方文论中的“自然”含义辨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9
      1.3.1马克思博士论文对自然概念的阐述福斯特从伊壁鸠鲁对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形成时期的影响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重新解读,从中找出了伊壁鸠鲁对马克早期唯物主义思想形成时期的论述是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培根在《新工具》著作中是这样论述的“若期待用在旧事物上加添和移接一些新事物的做法来在科学中取得什么巨大的进步,这是无聊的空想。我们若是不愿意老兜着圈子而仅有极微小可鄙的进步,我们就必须从基础上重新开始。”①而在福斯特看来,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影响到马克思早期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最主要的是因为马克思在伊壁鸠鲁的哲学著作中发现了“对目的论的拒绝和排除其实不是对人类的自然和偶然性”这一哲学思想的论述。伊壁鸠鲁这一哲学思想的体现是影响马克思早期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伊壁鸠鲁还在他的著作中对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研究。其中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是构成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准则学是研究人的感觉、预见和情感的,并以此来研究未被感知的事物物理学包含了所有关于自然的理论伦理学则是对选择、回避以及人的终极目标的研究。以上都是对是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的论述,也是影响马克思早期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伊壁鸠鲁的上述哲学思想都是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伊壁鸠鲁。他的博士论文是他开始研究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开篇之作,也可以说上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遍著作。这部著作的思想虽然是起始于左翼的黑格尔派的观点,但是因为其中牵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从根本上是超越于左翼黑格尔派的观点的。福斯特认为马克思是受了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从而在其博士论文中形成了这样的唯物主义的观念。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哲学突破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伊壁鸠鲁认为假的经验世界就是原子的客观的世界,而德谟克利特的哲学却还停留在他的主观假象上。伊壁鸠鲁已经超越了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并且认为必然性是一切,同时还存在着偶然性和自由。伊壁鸠鲁还继承并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并在认真研究和仔细推敲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的,而原子又有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原子是一种细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并且存于虚空中。原子又具有运动能力,它在虚空当中彼此都在不同的方向上运动中相互产生碰撞之后产生了漩涡运动,从而才形成了世界万物。在原子论中他否定偶然性的存在①[英]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611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的检验。就如福斯特在《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当中所说:“马克思的世界观是一种深刻的、真正系统的生态的世界观,而且这种世界观是来源于他的唯物主义的。”①他还说道:“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而只有从神和目的论及决定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才会有充分的自我意识。”②马克思在伊壁鸠鲁哲学中看到了人的自我意识,并认为其哲学揭示了古希腊哲学中人与实践是互相异化的,人和世界的异化是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他哲学中的伦理学中体现出来的。这是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观点,而这里提到了伊壁鸠鲁的伦理学,伊壁鸠鲁从伦理学角度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一切破坏心灵的宁静、一切引起危险的东西,不可能属于不可毁灭的和永恒的自然。……因为天体的永恒性会扰乱自我意识的心灵的宁静,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结论就是,它们不是永恒的”③这就同古希腊哲学家对天体的尊崇所不同。在福斯特看来,伊壁鸠鲁唯物主义的本质被马克思认定为他关于人类和宇宙都有死的概念,即所谓的永恒是相对的,死亡才是永恒的。原子、虚空、偶然性和它们的合成物都会死亡。而伊壁鸠鲁的出现对马克思而言,是给他带来了光明和启示,这种启示实际上就是一种唯物主义,而这种唯物主义其实也就是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一种形式。而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把知觉看成是一个暂时的过程,而这个是伊壁鸠鲁哲学的基础,伊壁鸠鲁认为感觉是被外部的刺激所激发出来的,而这种外部的刺激是短暂的,因此离开了被激发源头,那么感觉也就是短暂的、不长久的、暂时的一个过程。伊壁鸠鲁还提出对世界的觉知是随着支配生存的物质环境所演化来的。在马克思看来,那种没有最终限制的自由就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福斯特认为,由于马克思受到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从而要把一些超自然的和目的论的原则从自然当中驱逐出去。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哲学的本质就是关于人类和宇宙都有死的概念,而除了机械自然外不承认任何别的自然是伊壁鸠鲁哲学中最大的缺点,因为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和机械论本身就是一种单向的扭曲,并且将其置于反向的普遍性的位置之上。马克思思想中有关机械论的看法是受到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而萌生的,而伊壁鸠鲁在古代哲学中体现的启蒙思想深远的影响了人文主义和唯物主义。终上所述,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写作时,很大一部分思想都是受到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而形成的,而且他也已经将伊壁鸠鲁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演化成了自己思想中①[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90③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3812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1.3.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自然概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二条中,提出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且将主客体相联,在实践中实现了主体的客观化和客体的主观化的双向转换关系。而主体的客观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这是主体将客体的属性吸收后转换为了自身的能力客体的主体化就是人化了的自然,这是主体将自身的愿望和目的赋予给了客体,从而将本不属于自然界的东西创造出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在第三条中对费尔巴哈的实践观进行了批判,对于费尔巴哈的批判,马克思是这样理解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由于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他将哲学的对象规定为人和自然界,也就是感性客体。在费尔巴哈看来,“谁不扬弃黑格尔哲学,谁就不扬弃神学。……黑格尔哲学是神学最后的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①黑格尔的哲学就是分离了存在与本质的相互联系,同时他对感性世界的存在进行了否定,并用世俗哲学来替代宗教哲学,使异化成为自由发展的阻碍。所以,这里所说的自我意识事实上就是异化了的自我意识,并且和人是相分离的。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并不知道人实践的真正意义就是人的活动的本身就是对客观对象进行变革。其次,将实践理解为犹太人的利己主义的活动是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念,费尔巴哈将活动作为真正的活动,并且认为实践不重要,这也体现出了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缺点。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在最后一条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这句话中,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作用,认为人类的认识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这也是马克哲学的最基本的特点。而马克思哲学同以往那些旧的哲学的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就是,它不仅仅说明世界,同时还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哲学是第一次解决了实践同理论的统一,并且创建了历史观和自然观相统一的辩证的历史主义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综上所述,马克思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中第一次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并且区分了旧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将实践概括为区别于一切旧的哲学的基本特征,并对新世界观进行了阐述。①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4-11513
      1.3.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概念在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已同费尔巴哈的自然不同,这时的自然是“历史和自然相统一”,马克思在这时期的自然概念比以前的自然概念更加规范、合理同时也更加的成熟。《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形成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标志,这当中也包括了自然概念,马克思在此对自然有两个定义,定义如下:其一是同人相区别又有关联的物质世界也就是自然界,这里的自然指的是未被改造的天然的自然。由此看出天然自然的地位是优先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着的。虽然在先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前,马克思也已经提出过天然自然的优先地位,只是明确提出这一思想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著作当中。马克思在书中说道,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在这样情况下保持着。由此可知,马克思已经确立了自然的优先地位,这是通过肯定人的实践力量实现的。马克思一直都认为自然界是优先于人的地位的,而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先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人必须首先是一个自然人,然后才可以作为一个社会人。马克思还认为生命的产生也是一种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类历史存在的前提是先有了肉体的人,而从人的肉体角度来说,人是自然的,人与自然之间是同一的,肉体发育与生长的基础是自然。其二,自然是人参与当中的一切存在物对人的生存有制约的物质条件。自然是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人化自然。人类的历史前提是自然界和人的肉体,没有了这个前提,就不会有活动,但是历史活动又并不代表历史的起点。而人类的活动就是从物质的生产开始的,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对人活动的强调是贯穿于整个自然观念中的,所以在人的历史中遇到的自然界就是人的自然界,而并非之前所说的天然的自然了。这时的自然已经与人不可分离了,人已经慢慢渗入到了自然中,成为了人的自然,所以对自然界的考察不能离开人,否则就会变成脱离人的抽象化了的自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阐述了新世界观,并从实践的角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证,并对费尔巴哈的自然观进行批判,从而阐明人类历史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①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这也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阐述的观点。马克思将自然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10以及神创造万物的观念,强调了世界万物全都是遵循严格必然性的运动而产生的。伊壁鸠鲁在研究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认为,原子会突然转向,而不是按照完全固定的方式运动的,从而产生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他还认为“万物都根据天然生成因为万物生成的原因是漩涡,德谟克利特称之为必然性。”①还有很多学者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理解为,马克思在写论文的时候是受到了古希腊哲学,即斯多亚主义、伊壁鸠鲁哲学和怀疑论的影响,因为古希腊的哲学是紧跟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脚步,有点类似于黑格尔哲学的前身,理由是他们现在是紧跟黑格尔哲学的脚步的,那些学者在这方面又认为,马克思没有太多的受到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认为马克思在做博士论文期间还是深陷于黑格尔哲学的“泥潭”中,也就是世界观。伊壁鸠鲁的哲学也是受到了其他学者的影响而产生的,伊壁鸠鲁是受到了两个古希腊原子论学者的影响,即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这两个学者认为,原子很小,不容易被人的肉眼所看到,而原子的形状有大有小,都不相同,而且这些原子都是在虚空之中存在着的,它们的运动属性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结合和分离,然后再促成不同的物质,在现实当中,所有的一切也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是一种细小的不可以再分的物质粒子,它存在在虚空之中。他还提出原子还具有运动的能力,原子在虚空之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运动着而彼此产生碰撞然后产生了漩涡运动,进而形成了世界万物。德谟克利特是否定偶然性的存在以及神创造万物的观念,强调了世界万物全都是遵循严格必然性的运动而产生的。伊壁鸠鲁在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观点上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原子会突然转向,而不是按照完全固定的方式运动的,从而产生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伊壁鸠鲁对于自然的假设就是我们现在都知道的守恒定律,就是,任何的东西都不可能由来自虚无的神力而创作出来,自然也是绝对不可能把任何的东西归于无。由此来看,伊壁鸠鲁是继承并且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伊壁鸠鲁在道德哲学方面肯定了偶然性的存在和人的自由,又在自然哲学方面中继承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必然性。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看到了伊壁鸠鲁哲学中的超越的一面,即自我意识的辩证法。而如果将物理学当中的原子论里的辩证法放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去的话,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辩证法。马克思是受到了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而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事实上,马克思提出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对人实践上的自①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6314界当做实践的对象,认为在实践的前提下,人与自然才真正的实现了统一,由此,“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产生了。15
      2.福斯特对自然概念的阐释
      2.1福斯特自然概念的内涵
      2.1.1福斯特自然概念的含义福斯特自然概念的主要内容就是物质变换理论,福斯特的物质变换理论为当今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供了导向,福斯特的物质变换理论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福斯特的自然概念是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衍生来的,福斯特也是通过研究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得出自己对自然的看法的。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是:自然界的劳动对象是工人,也对其生产生活的生存资料进行维持。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没有自然界,感性的外部世界就不存在,工人就无法创造,①由此自然界就成为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人区别与物的主要方式就是劳动,可是劳动也需要对象,没有对象的劳动是无法进行的,因而自然界是人赖以生存的无机界这样的说法就产生了,这里所说的人的身体是无机的身体。②而那种原生态的自然界也通过了人的活动变成了人化了的自然。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认识论的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的唯物主义,其中对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研究的是本体论的唯物主义。而本体论的唯物主义主要强调社会以一般的物质的、物理的存在为基础,并且后者进化出前者。福斯特福斯特认为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影响最大的还是费尔巴哈《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费尔巴哈《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著作的思想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同时也摆脱了黑格尔自然哲学中的严重不足。福斯特认为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是使他对黑格尔进行批判的导火索。由于黑格尔是客观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把自然看的过于精神化,一切事物都是依赖于精神的存在而存在。而费尔巴哈就这一点强有力的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指出黑格尔的观点使哲学本末倒置了,并提出了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也就是要将人和自然的感觉作为基础。福斯特认为自然概念的含义可以根据巴里·康芒纳德的四个生态法则进行阐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16释,福斯特认为在巴里·康芒纳德的第三条法则中所阐述的“自然界所懂得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进化所懂得的就是最好的”,由于进化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选择性的保留了适应生存的物种,所以福斯特得出了人们在进行生态进化时,不可以将新发现的化学物品投入到自然环境的使用当中,而是要对这些物品进行长期的使用,确保对自然环境没有危害才可以的结论。①由此,福斯特还对人的自由进行了强调,并得出人类应用自身的自由是在承认物质的先在性的前提下并且对自然规律进行认识之后而得到的自由,这也是福斯特自然概念的核心观念。
      2.1.2福斯特自然概念的基本特点福斯特是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阐释的,即认识论、实践观和本体论,并且由这三方面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构。福斯特与其他学者不同之处是,他在研究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思想时,对马克思同达尔文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进行了联系,由于达尔文对自然概念②的理解最早出现在他的《物种起源》当中,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主要是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的生存竞争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衍是通过遗传和变异来让自己和后代可以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就是适者生存,只有最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同时又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种才能长久的繁衍生息下去,就好比恐龙,在天灾来临时,它们没有适应与改变自身后代的能力,因此导致了灭亡的惨状,而和它们处于同一时期遭受天灾却最终存活下来的物种,就是因为适应并改变了自身的机制才得以延续下来。物种与物种之间永远都是处于竞争的状态,只有适应最好的那个物种才可以活下去。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是认为所有物种是可以变化的,就是可变的,并且这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的出现,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得到了补充和吸收。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这里面认识到了具有实在性的自然界,就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所说,在生活中,对象是不可缺少的,是人生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人是靠自然界生活的,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气、光、动物和植物等,人不能离开这些对象独自活下来,缺少空气人会窒息而死,缺少阳光人会得病,缺少食物人没法新陈代谢,这就说明自然界是人为了免除死亡而必须与之相互联系,说白了,人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③①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一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8②[英]达尔文.物种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77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5-10617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成为了人的无机体,而人是靠自然界生活着的,因此人为了生存,就需要依靠这个无机身体,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由此说明,人和自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也是息息相关的。①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思想。马克思的第一个思想指的是“异化劳动”概念,它是马克思用来表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由于受到了黑格尔异化概念的影响。这里的“异化”是指被主体创造出的东西又反过来去控制主体,并且对自己造成了否定这里说的“异化劳动”就是由人类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且在特定情境下反过来对人们进行统治和支配的外部力量。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是由工人通过自己辛苦的劳动所创造的,而这些由工人所创造的财富却被资本家们所独自占有,反过来资本家要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又必须不断地支配工人进行长时间超负荷的辛苦劳动。这个过程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马克思的第二个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之间联系的说明,并且提出历史性是自然的一个特征。人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并解决人类对自然异化的方案则是马克思的第三个思想。福斯特认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转变为自然与人的新陈代谢关系是在马克思《资本论》的阶段,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异化了的自然和人就成为了它们之间的新陈代谢的裂缝。而在福斯特看来的自然观是反对资本主义,并且对资本主义进行严厉批判。福斯特主要是从以下几点来研究自然观的,首先,是著写了书籍,在《马克思的生态学》中,提出了自然和唯物主义的思想,理清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是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的理解。再次,福斯特提出了马克思的新陈代谢裂缝理论,这是从自然唯物的角度来研究的。最后,福斯特提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包括研究马克思自然概念的方法,就是文献的研究方法,从对马克思著作的研读,并从中找到对现代有意义的方面,最终为解决现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生态危机等问题服务。
      2.2福斯特自然概念的主要内容福斯特自然观的核心理论就是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福斯特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是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研究与重新构建。福斯特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从根源上研究了自然环境,并且使我们对资本主义伪自然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5719夺、破坏和改变,需要生态系统缓慢地复苏。①但是社会的物质变换并不会完全的将土壤的成分归还给土壤,总是会流失一些养分的。所以,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物质变换就出现了裂缝。这种矛盾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不是偶然的,而是属于全球性的,这是物质变换裂缝这一概念的内涵。
      2.2.3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解决途径首先,对物质变换裂缝的解决是可持续发展,这是对自然异化的解决。福斯特在《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这本书中质疑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其实就是经济如何得到可持续的增长,福斯特希望经济的可持续的增长可以建立在保证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但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势必会出现排掉的废弃物,而且每家每户每天也都有垃圾,每个人每天都会给自然制造垃圾,那这些垃圾排放在哪,又如何做到同自然环境不发生矛盾呢?这就需要人们排放垃圾的速度可以控制在环境可以消融的范围之内,但是这是不现实的,自然环境消解废物的速度很慢,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是远远跟不上人类投放废物的速度的。而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所以,这就将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两个方面作为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主要是强调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协调问题,而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是它主要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必须是要建立在可持续生态、公平的社会还有积极参与的人民同自身发展的决策的基础上的。②如果人们可以改变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变为以自然的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经济发展可以转换为以自然的发展为主,那人同自然的关系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关系。其次,对物资变换裂缝的解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对社会异化的解决。共产主义就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是人对在社会中的符合人本性的自我本身的复归,并且是很彻底、很自觉同时对过往成果进行保留了的。这样的共产主义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只有共产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资本主义制度只是片面的追求迅速的发展,追求利益和社会异化。而共产主义并不能等同于可持续发展,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也强调可持续的发展。马克思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要消除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异化,并扬弃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①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一唯物主义与自然北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3②马继东.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8,3(179):3120在福斯特看来,物质变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资本主义的不合理发展,使土壤当中的流失了的养分和物质构成元素导致了两者的异化,而资本主义生产是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的导火索。所以,这种裂缝的产生并不是人类所固有的,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有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的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这种裂缝被扩大了。在福斯特分析了产生物质变换裂缝的原因后,认为处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类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变管理的方式也不可能避免。要想重建人和土地的和谐关系,就必须废除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才能用合理的方式管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所以福斯特认为,想要改变现在恶劣的自然状态,就要对现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改变,并且必须要建立对自然的新的认识,还要树立对自然的新的道德,来代替我们现在对于环境的种种不道德的做法。在福斯特看来,资本主义出现的物质变换裂缝,是由于自然和社会异化而导致的,而自然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异化又导致了自然本身的异化,我们现在所提到的环境问题就是自然本身的异化。而恰好福斯特在他的物种变换理论中又揭示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历史性、科学性以及唯物主义的性质,而且还对生态的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证,并且提出了论证的必要性。①
      2.2.4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提出的意义福斯特的物质变换理论主要是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对其意义进行阐释的。从理论意义方面来看:首先,福斯特的物质变换理论丰富并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都知道,可持续发展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最急于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深入研究福斯特的自然概念,也就是福斯特自然概念的理论核心内容:物质变换理论,可以更好的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服务。其次,福斯特的物质变换理论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份子,福斯特的思想和马克思的思想基本相同。而在生态学方面,福斯特对马克思自然思想的研究是进一步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对社会实践进行指导,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意义方面来看:首先,福斯特的物质变换理论的提出指导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新文明形态,福斯特的物质①郭剑仁.(生态地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土义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621变换理论的提出对其有了理论上的指导。其次,福斯特的物质变换理论的提出使经济发展的转变方式加快了。对生态文明的加强,促使了一些环保事业的发展,这也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2.3物质变换裂缝理论与自然概念的关系首先,福斯特对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提出的过程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的过程,在这里,福斯特同意奥康纳所说的,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对科技不当的使用方式,由于资本主义要快速的发展,因此就要在最大的限度下进行资本的掠夺和财富的积累,因而不发达的无产阶级国家和自然界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和扩张的对象,而在此过程中就造成了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异化,形成了物质的变换裂缝。所以要想改变这种裂缝,就要从源头改变,也就是要改变资本主义的制度。其次,福斯特是从以下三方面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进行阐述的。第一,福斯特是从自然界的内部来阐述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的。自然界内部的物质变换是生命有机体和无机物之间的物质变换。而生命有机体的这种物质变换其实就是生命有机体在生理上的新陈代价,而无机物的物质变换是从物理学和化学领域来阐述的。第二,福斯特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阐述马克物质变换理论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换,而在人的活动中,人没有把对自然利用后产生的垃圾合理的归还于自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物质的裂缝,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对经济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产生的废弃物没有及时的得到解决,使自然没有时间进行自身的循环再生,所以就产生了裂缝。因此就需要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解决这种裂缝,使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的相处。第三,人与人之间也就是在社会内部的来阐述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人与自然之间产生裂缝的原因是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异化导致的社会内部结构的异化、物质资源的异化从而使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异化。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的虚假需求是导致社会物质变换的原因,在重复的生产中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异化,从而导致了物质变换的裂缝。综上所述,福斯特是从自然观的角度来阐述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并从自然界内部、人与自然、社会内部这几个自然视角对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进行了阐述,所以自然概念同物质变换理论是分不开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是从自然的视角来研18福斯特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是源于资本主义国家对自然的不加节制的索取并浪费,使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异化,为了解决这种异化,就产生了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福斯特认为物质的变换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而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使人与自然之间有了裂缝,而要解决这个裂缝,就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由此看来,福斯特的自然概念与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是不可分离的,而物质变换裂缝理论也是从自然的角度研究的。
      2.2.1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产生物质变换理论是福斯特自然观的理论核心,物质变换裂缝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对资源的破坏与浪费而产生的,这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只有扬弃这样的异化,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物质变换这一概念是首先是被德国的西格瓦特提出的,他指出生命体是为了维持生命,因而必须在生命有机体内进行物质的转换,这在19世纪30-40年代的时候是用作指称跟呼吸有关的生命体内部的物质交换。在福斯特看来,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的自然内涵就是自然界自身内部的物质交换和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物质交换。而福斯特其实是从一般劳动这个角度对物质变换理论的概念进行阐释的,他是把人类的一般劳动过程当做中介,然后实现对自然和社会间的物质的交换。福斯特通过对马克思物质变换的研究认为,从自然的含义上看,马克思的物质变换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点是,与自然界有关的自身与物质之间的交换。第二点是,与自然界有关的人类与社会之间的物质的交换。先有自然界,才有了人,自然界自身的物质交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对于自然界的规律人类只能遵守、研究并合理的利用。而物质变换的主要含义是与自然界有关的人类与社会之间的物质交换,物质变换的自然含义是根据马克思对一般劳动过程来解释的,而人类在自然中自由的。此时,使用价值成为了自然与社会物质交换的中介,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物质。所以,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劳动是马克思物质变换的社会内涵,这个具体的劳动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而人类的一般劳动过程则是具体劳动的过程。综上所述,福斯特理解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含义就是将劳动作为自然与社会物质交换的中介,并且体现出其社会含义。
      2.2.2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内涵福斯特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注意到了,马克思当时已经看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对于自然的影响,由此,他认为:自然规律决定了物质的变换,但是对土壤养分的掠22究分析的。福斯特还提出解决物质变换裂缝的途径就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2.4生态视域下福斯特自然观的三个维度哲学不是按照编年史分期的,而是按照思想史分期的,福斯特按照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解读,在生态视域下福斯特是从三个维度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的。即,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和科技与生态学。
      2.4.1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当代生态学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集合处,福斯特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物质关系,在不忽视人的活动的作用的前提下,凸显人与自然关系在对生态问题的解决上的客观性与物质性。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福斯特看来,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后而产生的,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是受到了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福斯特说道,“人不是简单地适应它们的环境,它们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环境,并且通过影响环境而改变环境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关系。”①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自然与人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对人类的看法是:“人类是属于物质世界的一部分”②由此,福斯特又提出了生态与人类中心主义之争可以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进行超越。福斯特从罗伊·布哈斯卡所著的《唯物主义》中总结出三种唯物主义的存在形式,即:实践论、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唯物主义。福斯特着重分析了实践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唯物主义与认识论的唯物主义是属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而实践唯物主义又隶属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而唯物主义自然观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中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基础,这两点统称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福斯特马克思在对唯物主义的解释上运用的是辩证的观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又分为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福斯特认为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劳动是作为两者的中介,并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紧密相连。“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①[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②[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24产生的源头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对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并利用技术对资本进行扩张是产生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福斯特生态学思想的产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就是改革资本主义的制度。在福斯特看来,资本主义的制度具有反生态性。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满足他们的经济发展需要,使利润最大化,并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制的开采,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生态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如果不从根源上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那生态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
      2.5福斯特对资本主义自然观的批判
      2.5.1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同生态从整体上是对立的。①福斯特认为自然环境问题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的本质属性所导致的。现今的人们正在面临着生存危机,物种的多样化减少、居住环境的破坏、空气的雾霾等,福斯特认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从而找到一个解决自然环境问题的方法。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下:第一,环境市场化。在福斯特看来,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的不加节制的扩张政策,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存在就是要服务于人的活动,不是人依赖自然的存在而存在,而是自然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近代的许多环境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自身就可以解决自然环境问题,近代很多学者们都认为其实资本主义本身就可以解决现代的环境问题,但经济学家们则把经济价值赋予给自然,环境经济学也被发展出来,并且把它投入在市场中,利用经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要想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就要在经济中给予环境一定的价值。生态环境没有得到保护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的失败,这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将生态环境系统当中生产产品的成本市场化,从而使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内化,而怎样才能在市场体系中内化自然环境,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市场价格或者重建市场体系来解决。福斯特认为自然不是可以拿来买卖的商品,想要在市场上买卖更是不可能,所以环境商品需要国家对其进行保护。而资本主义美其名曰的把自然生态归结为资①[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725本,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解决他们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而这其实是他们为了模糊焦点,为了隐藏他们对自然资源的更加肆虐的掠夺的方法,他们让人们认为将资本扩张到全球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资本主义就是以不断的扩张为主要的发展模式的,如果任由资本主义这样发展下去,将会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害,而资本的增长并不能产生自然资源,所以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的保护之间必然存在矛盾。第二,技术在资本主义上的应用。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利用他们的科学技术就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福斯特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新技术的同时也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可以通过减少生产的资源消耗和研发对自然环境破坏小的工具。①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是也仅仅是减小,而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不断的发展并且需要不断的利用自然资源,因此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自然环境问题。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积累资本和资源,而要积累这些,就需要进行扩张,因此一切都以经济发展为先,对资本的扩张有利的技术就会得到大力发展,而对资本主义扩张无利的技术就会被废除。由此就会导致“资本主义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及与之相伴随的对稀有资源的能源的不断增长的消耗招致了快速的复杂化了的环境问题”。②由此,福斯特得出了以下结论,他认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的不是高超的科学技术,而是社会经济制度。所以,将解决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放眼在是否拥有很高的技术支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通过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本身,才可以解决生态危机。③第三,资本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和资本掠夺过程中引起的自然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而这些问题又会阻碍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国家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的问题转嫁到不发达的国家中去。资本主义国家延续了产品分配的不公平性,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发达国家可以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不发达的国家则无权享有。他们享受在自然资源中得到的利益,而将保护环境的义务交给了发展中国家。从而发展中国家成了发达国家的后工厂,所有有污染的工厂都被搬到了发展中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归发达国家,排放的废弃物归发展中国家。①[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7②[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91③[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9526
      2.5.2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使利益最大化,不加节制的对自然环境予以索取,并迅速的消耗自然的资源和自然的材料,他们不仅索取资源,还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其中不排除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和化工材料。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使自然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并产生了生态危机,这里的生态危机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追寻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毁坏问题,而造成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是利益。福斯特从以下三点指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反生态本质。第一,是资本主义不间断的对资本的积累。在福斯特看来,“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需要专心致志、永无休止地积累,不可能与资本和能源密集型经济相分离,因而必须不断地加大原料与能源的生产量,随之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劳动力富余和经济生态浪费。”第二,是资本主义不顾后果的对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自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已达到空前规模,但伴随着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原材料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减少,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经济的生长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可再生速度了。第三,是资本家们的短期投资。可以说所有的资本家都盼望利润可以在最短时间最大化,但在常规的经济发展中过程中,得到合理的回报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一切都不管不顾,只顾发展的行为是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相违背,这就产生了生态危机问题。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福斯特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生态危机,福斯特认为为了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要通过生态革命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综上所述,对于如何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福斯特认为这是需要从破坏生态问题的根源上入手,认为需要通过生态革命来改变现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并建立一种符合生态法则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福斯特认为只有坚持社会制度才能改变现状。23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①而人类的劳动形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是一种异化劳动,这种异化劳动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福斯特很赞同马克思所说的“联合生产者”和“联合”是为了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异化基础性的因素。
      2.4.2社会与自然如何解决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当代生态学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现代生态学所关注的重点,这种紧张关系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造成的社会内部的新陈代谢的断裂而产生的。社会的存在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并高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而来的产物,社会是由人类构成的,没有人类,社会也不复存在,福斯特认为如果没有了人类和人类活动,那么社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自然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内部的系统造成了破坏,进而造成了新陈代谢的断裂,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影响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福斯特认为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是在:第一是对自然界的破坏,特别是对土地的破坏上。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迫使人们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的人口越聚越多,因此需要大量的谷物,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动到了城市,农村的谷物生产就减少了,并且人口越来越多的同时,城市废弃物也越来越多,人与土地的物质代谢间的断裂就由此形成。第二是资本主义对工人劳动的破坏。资本家们是在消耗工人的脑力和体力后产生了工人的劳动产品,工人需要补充劳动产品来补充被消耗了体力和脑力,但大部分的劳动产品的占有者是资本家们,这就使工人阶级越来越贫困而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就造成了物质断裂的问题,也减弱了工人阶级的工作热情,由于自然与社会间的新陈代谢的断裂,也恶化了自然与社会间的关系,而这样的矛盾长期存在就使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化。福斯特看到,马克思发现了这种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断裂问题,并且提出了物质变换的裂缝理论,福斯特据此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进行了重新的阐释与解读。
      2.4.3科学技术与生态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不同意现代社会中的自然灾难是由于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观点,他们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是造成生态问题的一个原因,但是生态问题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1-202273对福斯特自然概念的评价作为美国研究马克思自然观念的学者之一,福斯特的研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福斯特通过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并联系当代的自然环境,为我们解决当下的自然环境问题提供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并进一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条出路。
      3.1福斯特自然概念与其他学者的区别福斯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观点相较于其他的学者有很多的创新点。福斯特在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时,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福斯特研究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主要就是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寻找研究资料,这样也为其他研究马克思思想的学者提供了研究的方向。福斯特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时是按照马克著作的思想来研究的,同古代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与环保主义者的“以自然为中心”的观点各不相同,他是按部就班的从马克思原著中寻找出马克思对自然概念的理解内容。在2002年出版的名为《马克思的生态学》一书当中,福斯特阐述了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的不同之处,他在自己编著的这本著作中深刻的研究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福斯特同时代的奥康纳只是利用了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的思想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并没有深入的对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福斯特还认为马克思是运用了辩证的思想来处理自然与人、自然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福斯特在研究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同时又重新强调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中,他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且自身不断进化的自然产物。人是不可以离开自然界而独立生存的,人的生存、生产劳动也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前提的,人想要发展、想要前进,也都不能离开了自然而谈。因此自然就变成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不能离开自然,人需要靠自然界生活,而自然界就相当于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为了生存,就必须依靠自然界,而劳动就成了人与自然直接联系的纽带,人的劳动则体现了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由于劳动才充分展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由此而言,福31始,一刻也不容耽误。福斯特曾说:“环境可以被看作是经济的一种‘生产条件’。但是,环境不能完全地纳入商品经济的循环之中。有许多道德方面的原因要求我们摆脱市场影响而保护自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①社会学家赖特·米尔将那些建立在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的发展称作“更高的不道德”。②
      3.4福斯特自然概念的借鉴价值
      3.4.1应当认识并保护自然环境的真正价值人类如果想在地球生存下去,就要关爱自然如同关爱自身一般,福斯特认为人类的生存并非一定需要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个适合居住的家园,这才是人类幸福的关键。而人们需要生存就必须要生产,需要发展经济,但是经济的发展又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自然,破坏人们的居住环境。如果人类的居住环境也被破坏了,那么人类将无幸福感可言,也没有居住的地方,就会像北极熊那样居无定所,甚至最终会走上极端的道路。因而,这种以牺牲自然或者是牺牲人类居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行的。人们需要树立那种尊重自然、心系自然的观念,有必要可以多学习些关于自然的知识,多关心一下当下自然的状况,最好可以做到以保护自然为己任的觉悟。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类面临的自然问题也愈演愈烈—全球不断的变暖、物种的灭绝、沙漠化、臭氧层的破坏、遗传多样性的递减,这些看似都是毫无联系的自然环境问题,但是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着的,所以我们现在更加需要有对自然保护的观念。自然环境是由树林、草地、土壤、海洋等组成的,而在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东西是无价值的,因此造成了人类对自然的无尽索取,甚至认为自然资源是无穷尽的,但是人是需要依靠自然界来生存,自然界被破坏了,那么也就会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被破坏,马克思认为人在肉体上只有依靠自然界才可以生活,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
      3.4.2利用可持续的方法对自然进行改造福斯特认为,由于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因此无法避免的需要使用自然,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可持续的方法来改变自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合理。马克思认为物质转换的前提是需要认识和掌握自然,使社会发①[美]约翰·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3②[美]约翰·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3-8230置之不理的态度,①会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把破坏环境得到的资源转化成他们赚钱的工具,使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同时也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变得矛盾。因此资本主义这样的价值观福斯特是不提倡的,这样也启示人们要摒弃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树立人们共同体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的发展下去。
      3.3.3应当注重保护自然环境这个“大家”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下,人类应当注重保护自然,就如同关爱自己居住的环境一样,人们可以很好的关心自己的居住的那个家,可是却往往不能关注那个他们赖以生存的“大家”—环境。福斯特认为,人类生活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定居在某一处住所的,并且对这个固定住所的地方的生活具有很深的感情。而凌驾于人类居住住所之上的就是自然环境,只有地球这个我们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地方自然循环正常、环境正常,人类和其他物种才可以安全的、并长久的生存下去,人们都知道保护自己居住的那个家,却不知道要保护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家”。所以现今,需要让人类知道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人类可以合理利用地球的资源,与其他物种和平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因为除了地球,现今阶段,我们也无处可去。福斯特认为,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自身的命运与地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②。因而,“人类必须学会重新在地球上居住,这是关键所在。”③但是人类现在居住在地球上的状况确实是和自然相互冲突着的,人类的活动正在不间断的给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破坏,如果人类再不来保护环境,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和其他生物将会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我们也不敢想象,甚至到了那时候,人类已经无法继续生活在地球之上了,所以这是一个趋于迫切解决的问题。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已经造成了很多野生动物的灭绝,这些物种灭绝了就不可能再生,现在的地球也正在面临全球变暖的破坏,北极熊也将要失去它们的家园,每年的冬季也越来越热,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照现在气候变暖的速度,40年后,北极的冰就全部会融化,即使到了冬天,北极也不能再结冰了,到那时,北极熊们将没有地方居住,人类破坏了它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居所,虽然是它们的家园受到重创,可是生物链都是保持平衡的,它们受到了影响,人类也总有一天会受到大自然的反击,如果我们还不想自己的家园遭受那无可挽回的灭顶之灾,保护我们地球的自然环境应就当从现在开①[美]约翰·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3②[美]约翰·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66③[美]约翰·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029
      3.3福斯特自然概念提出的现实意义
      3.3.1应客观的看待快速发展的国家由于以前的国家需要发展,并且只注重眼前的快速发展,而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这样的破坏不仅仅是对他们国家本身的伤害,更是对全人类的伤害,对自然的伤害和对生活在地球这样一个大家庭所有物种的伤害,而这些国家就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大国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重视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忽视了这些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虽然当时这些国家暂时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福斯特认为需要对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情的批判,而如今在各方面都具有先进科技的发达国家,即使利用他们最先进的技术也不能完全解决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是自然资源消耗的起因,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发展需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巨大的需求下,环境资源消耗巨大,虽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人口不是很多,但是为了经济增长所耗损的能源却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工业化时期环境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各种环境资源都在持续下降,各种无限制的开采,使得自然环境遭受着将会无能源开采的境地。工业化的发展,不仅过度开采自然环境资源,也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双重的破坏使自然压力巨大,如果不加以节制,那必将会破坏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所以在看到发达国家发展迅速的表象下,应看到它们的发展背后所带来的危害,从而找出一条可以正确发展的道路。
      3.3.2摒弃资本主义价值观,树立人们共同体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地球这样一个地方,因此,我们需要一起共同的将这个家园维护好。如果人类不善待地球,那地球也会以它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反攻,那些海啸、地震、全球变暖、臭氧层漏洞等,或许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类不可以只想自己,只想当下生活自在而不管后代子孙的死活,不可以对大自然欲与欲求,而自身确是对自然的贪婪、自私,这样的价值观只会让人类最终得到难以估量的恶果。所以需要树立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更加和谐,会“具有更完全更普遍自由”①的人性化价值观。福斯特认为符合人性的和可持续的制度应当是社会主义的,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是盲目的对财富的崇拜,并且对其引发的贫穷问题和对自然环境的毁坏通常采取①[美]约翰·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528斯特的人类实现自然与人对立面的统一是在改造自然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3.4.3努力找到解决新陈代谢断裂的方法新陈代谢的断裂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造就的,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再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必须努力的解决新陈代谢断裂的问题,否则自然环境问题只能越来越严重。如果旧的自然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自然环境问题又出现,那人类的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未来将令人堪忧。解决自然环境的问题不仅仅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并且要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甚至是颁布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律。福斯特认为如果可以从根本上进行社会的变革,那么解决自然环境的问题也是可能的。
      3.5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的提出是受到了李比希,德国农业化学家的影响,由此,马克思对生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了阐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是受到了李比希的影响,李比希在《农业化学》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的掠夺和制度是造成城乡分离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动物与人的排泄物无法及时有效的回到农业中去,从而造成了土壤的贫瘠。因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导致人与自然物质断裂的主要原因,并且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在此,马克思不仅仅是指出生态问题如何被破坏,而且也提出了解决方法,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相结合来改变人与自然的不平衡关系,从而有效的解决物质裂缝问题,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问题时,福斯特不单对马克思自然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而且也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进行了批判,还提出了该如何解决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致谢论文结束也就意味着宝贵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对于这次论文的写作,我要非常感谢我的导师陆杰荣,他不辞辛劳认真的对我的论文进行指正、修改,并且一直耐心的督促我要凡事要认真。从论文的开题到最终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导与督促,我的论文一定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感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他们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向前,让我的三年硕士生时光没有虚度。在论文的写作中,我还参照了很多著作和文章,他们的观点和研究对我的写作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对此,对这些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论文中对观念的看法还不够全面,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刻,文字的表述也不够深入,通过姜夏同学对我论文的指导与修改,并对论文的逻辑脉络进行了整体的梳理。王安娜和唐越阳同学对我的论文提纲提出的修改意见,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她们的支持与协助。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对于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使我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再次对我的导师说声感谢,他对学术严谨的态度将使我受益终生。结束语:自然概念自原始时期发展演变至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从以前的不认识自然到神话自然再到今天的已经可以科学的认识自然。过去的人类不认识自然甚至惧怕自然,现在的我们已经对自然有所认识,所以也开始肆无忌惮的、不加节制的索取自然资源。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和不断发展经济、生产、工业等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破坏之上的,人类越是发展,对自然的破坏越是严重,这是由于,人类的发展不管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都是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自身,而人类想要真正的继续发展下去,还是需要依靠自然和利用自然资源,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概念就是人类需要真正遵循的。现在主要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需要找到解决这种破坏的方法,而我们国家的发展也伴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在中国的发展中也可以借鉴福斯特的对自然概念的理解,本文在对解决自然环境问题方面也列举出了解决的方法,其实是从福斯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研究中总结而来,也就是福斯特的研究对人们解决自然环境问题的启示。现在其实最重要的是需要树立人人都能有对自然概念的认识,有一些人甚至没有自然观念,当人们都知道并认识了自然概念的时候,对于解决自然环境问题也就更加容易了。
      参考文献▲外文著作类[1]AdreGorz.Ecologyaolitic[M].oto:outhEdre,1980
      [2]HerertMarcue.Couter-revolutioadrevolt[M].oto:eacore,1972.
      [3]J..Foter.Caitalimadecology:thematureofthecotradictio[M].ewYork:MothlyReview,2002
      [4]J..Foter.Iitotaotcaitalitworld,oriaot-MarxitOe[M].MothlyReview,2002
      [5]J..Foter.Theewageofimerialim[M].ewYork:MothlyReview,2003
      [6]J..Foter.Marx'theoryofMetaolicrift:claicalfoudatioforociology[M].AmericaJouralofociology,1999▲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美]巴里·康巴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侯文慧,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6]陈其容.自然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下卷)[M].荣震华,李金山,译.北京:35商务印书馆,198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