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学说的哲学思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10-01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都在讨论深化改革的问题,改革的内容包含甚广,改革的手段形式多样,但有一个宗旨始终未变,即我们国家的改革的改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而是制度的具体形式,这不仅是对改革方向的清晰指明,也是对改革对象的深刻明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容与对象虽可合二为一,但依然有区别。改革的内容可能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更,但改革的对象是亘古不变的,其对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形式,改革也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全面深化改革更是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实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知行统一观的运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深刻分析讨论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并总结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即知行统一。结合知行统一观来分析当前改革对象的确定,我们不难回答。这既是我们在实践中所认识和发现的真理,也是通过实践证实和发展的真理,对于改革对象的认识我们已通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从最初的感性认识发展到了理性认识,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主动飞跃,同时又从理性认识中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这也正是实践和认识的结合的体现,是知和行的统一的体现。

  三、怎么改———坚持矛盾运动和实践认识规律,制定改革具体措施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理论思想指导改革

  1.实践是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论》第一段即说到:“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是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1]290并强调:“马克思主义者是把人类的生产活动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1]290实践是人的实践,认识也是人的认识,离开了人自身、离开了人类社会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注重人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习近平在《说明》中谈到如何改革时强调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来改革。”[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首要关键即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旧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标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一直所坚持的哲学基础。《决定》中每一部分、每一段落、每一项具体改革措施都深深体现出对人民群众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尊重,改革的目的也即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要将改革的一切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这正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尊重与发挥,是对人的实践性和主体性的推动与发展。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决定》在开篇第一部分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要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2]无论是治国执政或是改革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指导思想。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一直坚持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执政理念,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多次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也一直坚持并延续着。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一方面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论述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理性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理论若不能结合实践,那么就会变成空洞、抽象,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理论;实践若不能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那么就会变成盲目、冲动,没有任何价值存在的实践。因此,改革必须要有重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真正地推动改革发展、实现改革成效,也才能真正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成员,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二)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围绕重大课题、抓关键问题推动改革

  1.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毛泽东在《实践论》的第七部分结论中总结到:“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1]299并强调这不仅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人类思维的根本法则。同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对立统一的法则,运用辩证思维促进各方面的协调、统一发展,同时也要注重抓住和把握改革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实践论》的第四部分中,毛泽东全面论述了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强调研究任何问题、任何过程,都要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全力捉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更快速、更合理、更科学地解决矛盾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3]这些关键和突出问题正是改革的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把经济体制的改革作为重点,把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改革的核心,这些都是对矛盾原理的生动把握和诠释。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涵盖甚广,涉及到经济、市场、政府等方方面面,针对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的改革手段和方式。矛盾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那么对于不同的矛盾该如何去应对和解决呢?毛泽东在《矛盾论》第三部分“矛盾特殊性”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哲学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矛盾的具体特性作具体的分析,不能带有主观随意性和一而概论性。《决定》一文中罗列了数百条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案,这也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习近平在《说明》的第二部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作了进一步说明,全会的决定是以重大关键问题为提纲,按条条谋篇布局,在《决定》的第二至第十五部分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六个方面,具体部署了相关任务和措施,具体包括6条经济方面,3条政治方面,2条社会方面,文化、生态、国防、军队方面各一条,当然这只是分总体,其中还涵盖着若干条具体措施。这些都是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的生动验证。

  (三)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实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做了深刻完整的阐述,要求确立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在《矛盾论》中又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在第一部分中讨论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对立宇宙观,要求要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改革实际,联系《决定》全文,也深深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灵活运用。习近平在《说明》中在谈到“关于讨论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时提出了三点意见,并对第三点做出特别解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整个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的,不是单个领域或方面的改革,要统筹规划,关注整体发展。[3]也就是说,改革在注重实践性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整体协同性和系统协调性,即要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孤立和静止观点的看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纵向深入的贯穿,也是对横向延生的拓展;既要做到对局部发展的关注,也要做到对整体全局的把控,饱含丰富哲学思维,是对辩证唯物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深刻体现与灵活运用。

  2.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统一。毛泽东在《实践论》的最后部分对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作了生动总结和深刻阐述,对实践改造世界问题作了具体说明和论述。人类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即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实质上也是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既是对自己的认识能力的改造,也是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改造。[1]309全面深化改革其实也就是对人类世界的一种改造,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是对二者的结合统一。《决定》中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其中一个即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正是对主观世界改造的生动体现,其实也推动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两者是互相联结、互相推动的。改革表面上看来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与发展,实际是上更是对人的主观世界的积极改造与推动,本质上是都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332.

  [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3(22):3-19.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求是,2013(22):19-27.

  [4]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