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迅速地接受中国对FTA的提议的原因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内容提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经过两年的研究与谈判,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终于达成共识,共在2001年11月文莱会议上正式宣布:在10内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本文从中国与东盟及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对东盟迅速地接受中国对FTA的提议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东盟10+1的重要影响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东盟   区域合作  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 

简介: 
    朱容基总理在2000年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先提出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以后经过双方努力,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达成共识,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普遍认为这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东亚走向 全面合作的开始,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在当今世界经济挑战面前争取实现双赢的重要举措,并将改变整个亚洲政治经济发展的路向,其意义十分重大。 “1967年8月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国组建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东盟已从初期的五国扩大到目前的10国。虽然东盟发展的日益成就,多少填补了东亚经济合作的空白,但其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及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因此,经过两年的研究与谈判,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终于达成共识,共在2001年11月文莱会议上正式宣布:在10内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什么ASEAN不顾自身在东南亚地区促进具有本地区特色的20多年的经济区域主义的发展,而如此迅速地接受中国对FTA(自由贸易区)的提议;为什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就达成了具有建设性的共识,有其深刻的内外背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的有力推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1950年代初,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转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国与国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联合。如西欧国家建立的欧洲煤钢联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又有新的变化。一是指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通过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的流动而实现的相互开放,相互融合。二是指在客观的国际经济联系及结合的基础上,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为谋求共同利益或解决矛盾,通过条约、协议、谈判等而实现的经济联合。 “贝尔·巴拉萨最早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五种形式,亦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他认为,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是全球统一,将不同国家的经济整合成一个经济实体”。  
    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虽然远远落后于欧盟和北美,但19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东亚地区不同形式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国际市场和东盟内部都已发生真实而又清晰的变化,这些变化微妙改变了各国间的利益关系。同经济合作相关的成本和收益变化已毫不疑问地影响各成员国对AFTA的贷款供给。国际经济环境出现的新变化也影响东盟各国对地区经济合作的再认识。欧洲和北美洲经济集团的发展引起了发展中国家更大的忧虑”。  
    因此,东盟对中国“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提议表现出极大了的兴趣。 
    2、东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就东盟而言,东盟之所以对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寄予很大希望的“10+3”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之际,为摆脱困境,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而采取的一个务实的举措。 
    “制度化的中、日、韩合作,“10+3”合作及东盟分别与日、韩“10+1”合作,目前尚难以取得真正突破,离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还很远。而比较现实可行的合作途径是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对待东盟与中、日、韩之间的“10+3”合作(亦即东亚合作)的态度,随着东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东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酝酿阶段,地位处于上升期的东盟首倡“10+3”合作,明显具有将东南亚的区域合作扩大到整个东亚、以主导东亚合作、在APEC中与美国抗衡的意图。而使“10+3”合作由构想变为现实,则是其在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后,为摆脱困境,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而做出的一种现实选择。 “东盟缺乏经济调节的实力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暴露无疑。尽管一些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在危机中遭到重创,东盟仍然不能取得一致响应。更糟的是,一些成员国指责另一些国家对危机负责(马来西亚指责新加坡投资者抛售吉隆坡的股票——与真实情况相悖)。另外,马来西亚对来自其它国家的强加控制,将资金扣留在本国,而不顾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盟深刻地认识到,应对经济全球化靠单打独斗不行,在集体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时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 
“东盟国家间的内部贸易儿投资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为:第一,多数东盟国家有着相似的资源和成本结构,来自于彼此贸易的获利自然就小。第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区市场太小,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没有任何政治或经济附加条件的支持与援助,对东南亚国家摆脱金融危机起了关键作用,这与美国的袖手旁观大不一样。另外,从地缘方面来看,东盟认为发展与东亚国家的合作有助于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在经济上可以形成与欧洲、北美相抗衡的强大的经济集团,从而进一步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 “东盟+3”合作体制产生之初,一些东盟国家领导人的确对其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10+3”合作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这使东盟大失所望,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其他合作方式,特别是响应中国的提议;以便为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寻求新的动力。 
    3、中国经济崛起提供的机遇 
    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目前GDP和外贸进出口额已排名世界第六位,外汇储备为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1年更为全球第一。截止2002年2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已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入世必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外贸与吸收外资的规模,同时为适应WTO规则而进行的经济结构与体制的调整,将使中国经济释放出更大的潜能,实现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的转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部长龙永图在2002年早些时候举行的“东盟一中国合作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国将为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做出贡献,为世界各国的工商界提供更多商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和文化联系,东盟各国的工商界提供更多商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和文化联系,东盟各国将首先从中获益”。  
    龙永图还指出:“根据中国“十五”计划,中国经济预期年均增长7%,经济增长将有力带动进口需求的增加,预期到2005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达到3300亿美元,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将进口约14000亿美元的设备、技术和产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巨大进口需求,将为东盟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机遇.”  
    因此,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东盟国家都希望通过与中国建立机制性的经济关系,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4、中国与东盟政治与经济关系日益加强 
    中国与东盟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共识,这同中国与东盟有着良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及19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关系的快速稳定发展分不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稳定发展,政府高层官员互访频繁。此外,中国与东盟最近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又签署了《南海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