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体内与体外研究评价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关键词: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溶出度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体内体外相关性

  论文摘要 :目的:综述药物体内-体外研究评价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析评述国内国外相关文献;结果:通过综述国内外溶出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方法可知,研究某个药物制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可以说明生物利用度的体外质量标准,和用作制剂批量生产时的质控指标;结论:对于具有良好体内-体外相关性的药物,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可以预测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

  KEY WORDS: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dissolution ; bioavailability; bioequivalence; in vivo-in vitro relationship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between in vivo and in vitro of drug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lative literatures; RESULTS: Known by summarizing the basic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dissolution and bioavailability/bioequivalence, the aim of researching the IVIVC is to set up the in-vitro quality standard which can illustrate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the QC index between batch and batch in production; CONCLUSION: The dissolution results of drugs can predict it’s bioavailability i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ivo data and in-vitro metric is fine.

 

  1、前言

  众所周知,口服或局部用药的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吸收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内在因素中,已知影响吸收的因素有制剂工艺、药物粒径、晶型或多晶型,处方中的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包衣材料、溶剂和混悬剂等。在制剂开发中为了缩短科研开发时间优化处方,通常会通过对体内与体外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体内外相关性如果很好,那么体外溶出度的数据就可以较好地反应其体内的吸收行为。通过体内-体外相关性(In-vivo in-vitro Correlation或In-vivo in-vitro Relationship,IVIVC或IVIVR)研究实质就是想建立评价体内的体外方法,为了使制剂开发者利用最少的人体试验获得的试验结果得到最佳的制剂,同时最终达到应用体外溶出度的试验数据代替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或IVIVR)的基本定义已经被建立。国际药学联合会、美国药典委员会和美国FDA和欧洲医药评价署等均对IVIVC的定义进行了提议。FDA定义IVIVC作为具有可预期的数学模型,描述了体外释放的程度和速率与体内相应的应答之间的关系,如血药浓度、药物体内吸收量。IVIVC是将药物剂型在体外的变化情况与其在体内的生物药剂学一药动学变化情况关联起来,它是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参数的函数。研究某个药物制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说明或建立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体外质量标准,用于制剂批量生产时的质控指标。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来预测难溶性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而筛选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8]。本文就体外溶出度测定和体内生物利用度等应用方法加以综述。

  2、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

  为了更好的理解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Amidon 1995)是根据药物的水溶性和膜通透性来划分的药物类型系统。药物制剂的溶解性是以药物的最高剂量测定的。在pH1.0~7.5范围(欧洲医药评价署规定的范围是pH1.0~6.8),37±0.5℃,药物的最高剂量可溶解在不超过250ml水中,定义为高溶解性的药物,否则被定义为低溶解性的药物。药物的膜通透性是口服药物制剂与静脉注射参照剂量或肠灌注平衡剂量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肠灌注平衡剂量可采用人体肠灌注、动物在体或原位肠灌注、人或动物离体肠组织体外膜通透性试验、体外单层上皮细胞(如Coca-2细胞或TC-7细胞)膜通透性试验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如果药物在肠道的吸收程度不少于90%,则药物被定义为高膜通透性。

  速释制剂通常是指其在0.1N盐酸或模拟胃液、pH4.5的缓冲液、pH6.8缓冲液或模拟肠液中,使用药典规定方法进行测试,30分钟内溶出不低于标示量的85% 的药物。事实上在不同情况下,胃平均排空时间差异较大,在空腹情况下为15-20分钟。因此在0.1mol/l盐酸溶液中在温和实验条件下15分钟溶出85%的处方,可保守的认为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但如果溶出慢于胃排空速度则建议在不同溶出介质条件下考察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情况。对于BCS中的第二类药物来说,药物的溶解度是药物吸收的限速因素,需要在不同溶出介质中考察其溶出情况;对于BCS中的第三类药物来说,药物的膜渗透性是其吸收的限速因素,其依赖于药物的溶出和肠转运的相对速率;对于BCS中的第四类药物来说,由于其低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