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戏剧的剧场效应(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24
11]其实,观众不仅会产生期待心理,更多的时候,还要调动自己的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因素,甚至不由自主地行动,与演员一起去体验,去创造角色的喜怒哀乐,去同情或哀怨角色的遭遇和命运,或者用各种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有人在评述第七届中国戏剧艺术节暨“金芒果”小剧场演出时说,天津人艺的《夏天的记忆》与广州市话剧团的《押解》在此次汇演中好评如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剧中主人公经常走下舞台或者主动地和观众进行现场交流。《押解》中的“甜甜”在毒瘾发作时,爬出舞台不停地向现场观众呼救。这情景再加上一束惨白的追光,令观众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甜甜”撕心裂肺的痛苦。有些善良的观众甚至忍不住伸手去搀扶浑身颤抖、蜷缩在地上的“甜甜”。这种观—演之间的交流,显然不同于镜框式舞台剧场中潜流式的间接交流状况,而是一种明显的直接交流效应。

一体式结构的小剧场,虽然有利于演—观之间的直接交流,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破坏这种交流。如有些演出,演员在行动上故意做出种种动作,去触动观众,邀请观众参与演出,可是,观众却因为毫无思想准备,或因为不了解演员的创作意图,也会毫无反应,或拒绝参与。这种尴尬的局面,在中外小剧场演出中,都有过不少先例。因而,正确地理解和利用一体式小剧场的剧场效应,是十分必要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剧场小型化在时空场所上的探索,大致是在两个向度上展开的:一是创建设备条件比较完善的反镜框式专用剧场,如中心式舞台剧场、伸出式舞台剧场、可变式舞台剧场等;二是利用或布置一些临时演出场所,如咖啡厅、酒吧间、工厂车间、废旧仓库、病房,甚至是车站、码头和自然旷地等。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剧场形式,其剧场效应有很大的区别。
专用小剧场对演员与观众剧场审美意识的确立,有更加纯正、强烈和苛刻的要求。由于长期的审美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认识定势:剧场用实体性的物质材料与外界现实生活时空隔绝开来,营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当这个空间一旦进入戏剧演—观活动,它的性质就转化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时空场所。演员通过扮演角色,演绎的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加上奇幻的灯光和布景的诱导,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会产生一种与现实不同的审美态度。正如戏剧理论家威尔逊所说:“当我们观看一个演出时,即令剧中的事件真的在生活中发生过,我们仍然会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我们是在剧场里看戏。不管演得多么真切,我们知道它是被搬上舞台的,而不是原始的事件。”[12]同样,尽管小剧场表演要求生活化,但既然是剧场艺术,表演上就只能遵循剧场真实的规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而不能将剧场真实混同于生活真实。对这一点,奚美娟就深有感触地说过,演剧所追求的真实,“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的真实。那种认为小剧场演出要贴近观众,要生活化,因而故作自然,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是真的生活化,因为它不具备审美品格,不是艺术的真实”。[13]
对第二种类型的小剧场来说,情况就有很大不同。它实际上是审美时空与日常生活时空相混融的一种准剧场。这种剧场的自在规定性,必然导致演员与观众不能以一种纯正与强烈的剧场审美意识去创作或欣赏舞台形象,而是以一种生活化的心态投入戏剧活动。著名导演林荫宇曾谈过他在前苏联看过的小剧场戏剧《被当场捉住了》的情形:剧场是由一座车库改装的,演出无音乐、无效果,全部采用自然光效。加上表演的生活化,使人感到“这就是在观众眼皮下面发生的事情”。而他看过的另一场小剧场戏剧《我们和邻居住在一起》,也由于剧场的生活化处理,“当女邻居无端地与穷老太争吵起来时,观众恍若身临其境,有如街上发生车祸”,“有一种临场感”[14]。还有人对日本新宿梁山泊剧团在帐篷里观演的状况作过生动的描绘:“当人们一走进彩旗飞扬的场子,就感受到流浪人生的氛围,而当人们在帐篷里席地而坐,沿边而立时,一种无拘束的自在心理油然而生,以往在剧场里那种端庄自持,悲喜有节的心态不复存在,感受到与剧中人物生活在同一天地里的乐趣。”[15]
当然,在这种准剧场里,观众所获得的乐趣仍然是一种审美体验,因为观众即使在短暂的幻觉中将艺术混同于现实生活,他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审美者身份。但某些国外的探索者大量采用在准剧场里演出小剧场戏剧,并企图取消生活与戏剧之间的界限,以生活时空取代剧场时空,结果必然是剥夺观众的审美者身份,从而最终会导致戏剧艺术的消亡。
我们在考察小剧场戏剧的探索行为时,不能仅仅将目光投向作为活动主体的演员和观众,也必须看到,作为客体的剧场始终在以一个创造者的身份参与戏剧活动,并发挥着双面效应。只有正确地理解并利用它的积极效应,才能使小剧场运动健康发展。
注释:
[1][2]转引自童道明:《小剧场戏剧的心理深入的可能性》,《中国话剧研究》第9期。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1月版。
[2][13] 王瀚增:《把小剧场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出处同上。
[4][5][8]齐士龙:《电影表演心理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6][7] 叶涛:《话剧表演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7月版。
[9]吴光耀:《西方演剧史论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10] 林克欢:《戏剧表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
[11]康洪兴:《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美学品格及审美特性》,出处同[2]。
[12]《论观众》,《世界艺术与美学》第2辑,文化艺术出版社。
[14]《苏联的小剧场实验戏剧》,《小剧场戏剧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
[15] 转引自姚练:《堂会戏曲复苏的动因与效应》,《戏剧艺术》,1993年第4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