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和合思维与和谐文化建设(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三、和合辩证思维对建设和谐文化的时代意义

  “和谐文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来的一个崭新概念,是《决定》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我们说它是一个“崭新概念”,倒不在于过去没.有人提出过。实际上,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提出来了。但是,对于我们党来说,在正式的文件和文献中提“和谐文化”却是第一次,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理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重大转换和突破。和谐文化概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在文化观念上的必然反映,是我们党由过去的革命战争时期转到现在的和平建设时期文化理论创新的必然表征。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以和谐为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特性。和谐文化重在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创造和谐,从和谐的视角观察对象,用和谐的思想分析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用和谐标准评判效果,培育和谐的理念,倡导和谐的精神,使和谐观念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思想信念、心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外化为一种道德准则、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化产品、社会制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讲和谐、个个促和谐、创建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和谐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哲学思维在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中都具有统帅的作用,它为这种文化的产生、变化、发展和传播提供基本的原则、理念以及赖以成立的内在根据,同时也从总体上把千差万别的文化现象按其内在的本质贯穿和整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和谐整体。没有哲学思维,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内在的灵魂就失去了赖以安顿的精神家园;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凝聚的信念就失去了得以稳固的精神支柱。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思维,“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因此,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和谐哲学思维为基础。但是,和谐的哲学思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能从继承和改造传统的和合辩证思维才能获得。我国具有深厚的和合辩证思维的传统,虽然它处在朴素的水平,有些思想甚至隐含在神秘的卜筮和谶纬迷信中,但是,其核心的理念以及基本的原则和精神在经过改造和重新诠释之后,却能升华为科学的概念和思想。正如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一古代成语的改造一样,我们对传统和合思维的态度也是这样。例如,“和合”、“中和”、“一分为二”、“合二而一”、“无物不阴阳”、“凡物必有合”、“万物莫不有对”、“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及阴阳相生、相求、相召、互补、互济、和顺、合德等等概念和思想,在一般哲学的意义上都能为我所用,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一是剔除其中非科学的猜测、臆造、想像乃至迷信的成分;二是给予现代的阐释和论证,使其由建立在原来五行、八卦、元气等朴素水平上的思想上升到科学的高度。

  没有对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继承和改造,就不可能建设现代意义的和谐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任何撇开中华5000年深厚文化传统来谈所谓文化建设的做法,都是不会成功的。“和谐文化”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充溢着浓厚的中华精神,是传统和现代、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因此,建设和谐文化首先必须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对于文化建设来说,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而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正是在这种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历史实践中,古老的和合思想将在现代和谐文化建设中重获新生,而新的和谐文化在吸取了传统和合文化的一点血脉之后将日益充盈壮大,以特有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于世界面前,这将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开端和新纪元!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