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女性主义(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依存的。
    5-3後女性主義藝術評論
    1970年代,男性以女性聲特質為基礎,對受到女性主義的女性藝術家,所做的「陽具評論」挑戰。女性主義藝術家與作家開始探索語言的影響,以及與性別有關的特權與壓迫、性、種族與階級。 1980年代,後女性主義藝評則越來越集中於語言學、哲學和精神分析論述。
    5-4未來的後女性主義
    1990年代出現了對女性主義的激烈反動。女性因性管制而感到異化。當上一代擁抱女性主義解放,年輕女性卻宣稱受到約束、被一些認同規範即性態度所限制。女性主義被化約成「政治正確」和「受害者政治」的同義詞。然而詭異的是,同一批女性卻正在尋找一種可以表達性認同的意識型態。
    後女性主義的興起是在回應這種需求,保持充實力量的慾望,而不必告訴女性如何經歷性經驗。經由強調差異,後女性主義邀請女性去探討主體建構的複雜性。最終而言,女性主義與後女性主義並不會成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識型態,而是刻化了女性尋求壯大力量中,多面向論述的演進過程。
    六、結 語
    雅惠說:
    隨著我們的進入二十一世紀,女性的角色仍然受到質疑。後女性主義挑戰制度性的權威,並且賦予邊緣團體更多力量,但是女性主義如何在挑戰父權制度時調整自己的立場? 從女性主義轉折到後女性主義,女性開始重視差異而非平等。1990年代的後現代文化已經浮現一種新的女性圖像。強硬、性感、不敬的,她並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她要權力。但是,解構女性的壓迫、歡慶女性文化之餘,後女性主義將會有怎樣的遠景? 女性還是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質與形式嗎? 亦或為著擔心不平等、擔心如傳統社會將女性特質與懦弱畫上等號,而不願認清自己獨特的角色與在社會上的責任,就此迷失了自己,以為贏得了主導權,卻可能在無聲無息中聽不到自我內在那股最重要聲音。這些可能不是當初極力在多次女權運動中,喚醒社會認同與關注的“阿媽”們所樂見的!
    尤其在今日九○年代的台灣社會 ,批判舊社會、改革舊文化之聲如波浪般澎湃洶湧,使我們驚覺到:究竟我們此時此地的這些反動(無論是理論上的或行動上的),在本質上,真的是種改革,還是又墬入了超越的想像中? 由藝術哲學的觀點而言,對所有女人乃有其在「本體的超越」上的重要象徵意義:女人不只在生理上有繁延生命的較大可能,而且還有在社會經濟上傳衍生命的潛力及對文化創造上的貢獻。我們期待有更多女性,能為這動亂的社會以及低迷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而非單純的重視自己的利益、女性在社會的角色定義與詮釋、個人的自由與男女間差異性……等等關係。
    承儀說:
    從以前所累積的「似是而非」的父權主義中心思想,正在逐漸被打破之中!數千年來的性別欺壓及歧視,造成女性主義人士的反彈!但同時期的中國,由於儒家思想的薰陶,使得許多女性亦不知不覺走向性別歧視的路子,歧視的不是男性,而是女性!「男主外、女主內」、「女子無才便是德」以及「媳婦熬成婆」的觀念下,雖然說男性父權主義的肆虐室主要原因,但積非成是的觀念,使得許多女性「親手葬送」自己或其後代的權利,或者說是幸福!要平等,雖然說生理上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心理的調適上,國內許多女性本身卻必須先要有男女平等之觀念。Lady first是全球男性所謂「紳士風度」的表現,雖然是對女性的一種尊重,但就女性主義之觀點來看,是否也是從男性父權主義所衍生出來之思想?當女性當之無愧的接受這種優待之時,本身是否有想過,其實自己已經有某種潛在「己不如人」之潛意識?別誤會,我自己當然是紳士風度的奉行者,而且我堅決相信女性應當享受某些方面及程度之優惠,但是,我這種行為是否也有潛意識之沙豬思想?差別待遇的產生,來自「階級」的不同,這種階級,可以把它想成生理差異、能力上的差異、觀念上的差異,或者乾脆說成性別上的差異也可以。一但有這種理所當然的觀念存在,我懷疑,要講平等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男性或許一時之間改不過來(因為生理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但女性的確需要先堅定自身之觀念才是。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