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21

念,做到古为今用,是讨论我国现代体育与世界接轨的重要
前提。如何寻求中西方体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
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最佳结合点,寻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世
界文化中的立足点,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理应成为我们
研究的一个重点。
5.2.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文化创新
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延续的组成部分。
当代不同文化传统之间正在走上一条交流、融合之路。
可以预见,在21世纪哪种传统文化最能自觉地推动不同文
化传统之间的对话和整合,哪种传统文化就将会对世界文化
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未来处于经济和文化优势地位的
民族的传统体育方式,将成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因此,保持
一个多元而平衡的文化生态对21世纪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
必需的。目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
机遇、压力和挑战。面临着是顺应时代潮流,在既定的文明秩
序及其重组中争得优势地位,还是以民族自身内在的信仰、
思想、文化素养,或者说人文精神、文化底蕴的长期孕育为原
始生长点,由内向外发展的生存选择。
历史上的文明不可能简单复制,真正的振兴应该是新的
58
创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
程,实际上是一个传统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创新包含着十
分丰富的内涵。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决定了文化必然具有某种
保守性,决定了文化注重或强调自身传统的稳定、延续、继
承。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观念的创新,势必成为中华民族传统
体育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条件。
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是文
化创新的基础。而通过理性判断,分析那些已沉淀下来的文
化糟粕,剖析并扬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那些与科学技术进
步、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并借鉴外来文化,
学习异域文化的经典,结合中国国情,沟通历史与未来则是
文化创新的形式和内容。
文化的创造、继承与发展,是要有自己根基和诸多生成
因素的。先进文化的诞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也必
然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传统风格和民族
文化特色。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保留着自己国家和民
族的体育文化传统。因此,确立民族文化振兴的远大目标,形
成精神凝聚力与自信心,提高整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主
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成为现代体育文化发展和创造先进文
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正是为了涵养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
5.2.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市场经济
经济和文化几乎是同步发展的。文化把经济作为自己的
物质基础,经济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动力保证,已成为现阶段
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蔓延,当今,世界范围内文化经
济一体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文化产业已成为继高科技之
后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创造了许多工业化时代所意想不到
的文化奇迹。随着中国社会步入小康阶段,社会消费结构正
在发生重大变化,假日经济、休闲经济、观光旅游、健身娱乐
业应运而生,迅速成长,体育人口以每年3%~5%的速度持
续增长,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融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之
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的效益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
来的,依据文化与社会关系的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而得以发
挥的。这种发挥显示出文化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非经济性)
效益。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有着得天
独厚的条件。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不同自然生态环境、历史
环境,以及经济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对开发旅游业,吸引外资,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
交流,以及对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致富的特色战略都有
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知识经济与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为
标志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全世界范
围内的文化失落。近几年来,在整体社会氛围的浮躁与不安
定,人心的躁动与空虚——影视艺术追求高科技的感观刺
激,文学创作的哗众取宠与肤浅的环境下,复古思潮在世界
范围内涌现,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重新得到重视与提倡。中
国传统文化在沉寂了近一个世纪后,再次在社会中重新得到
肯定,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万方数据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是各个方面的,就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自近代以来的失落是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