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哲学思考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1-09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普通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活力,提升竞争力,必须以学科特色建设作为突破口,根据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必须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辨证地处理好绝对与相对、继承与创新、点与面、扬与弃的关系,扬长避短,凸显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强项,以提升办学层次。

  关键词:普通高校;特色学科;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特色是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目前,积极培育学科特色,强化特色意识,重视特色建设,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共识。普通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辨证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力加强特色学科建设,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办学层次。

  一、特色学科的含义和特征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是在比较意义上,就对象的范围、类别、内容而言的,它所对应的哲学范畴是个性,是矛盾的特殊性。特色学科建设必先培育和发展学科的个性。在研究方向、学术队伍、基本条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必须有别于不同学校同学科的地方。因此,可以说高等院校的特色学科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学科,是一定比较意义上的优势学科,是学科内涵中特定方面、特定领域、特定时期中的特长或优势[1]。这种特长或优势是客观存在的、显而易见的,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自认的,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根据特色学科的含义,其主要特征有四:一是特色学科的独特性。特色学科是把学科突出的个别“强项”或优势表现出来,体现在具有鲜明的个性上,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从哲学意义上看,特色学科是事物的一种特殊性,它具有事物特定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的特性。二是特色学科的客观性。特色学科是一个学科在其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比较持久的、稳定的发展方式。在学科的发展方向、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环境和条件建设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性,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是一种客观事件。它的出现是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三是特色学科的价值性。特色学科的建设首先要满足国家、区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区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是,特色学科建设又不能只局限于满足需要,还要带动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向前发展,这是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导向。特色学科建设不能“无特造特”,失去价值的特色学科,没有发展和建设的必要。四是特色学科的发展性。高校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学科的竞争。特色并非一成不变,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而变化,不断充实和发展。

  二、特色学科的类型

  特色学科的类型,笔者认为有综合优势型特色学科、行业优势型特色学科、地域优势型特色学科三种类型。

  1、综合优势型特色学科

  综合优势型特色学科是由于学术力量综合实力见长而发展为特色学科。也就是说,学科特色更多的体现在实力上,即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在学科方向、学科队伍与梯队、学科基地等诸方面站在了前沿,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这类特色学科也就是重点学科,往往集中在国家重点大学(研究性大学、进入“ 211” 或“ 985” 工程的大学)。例如,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等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创作实践和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2、行业优势型特色学科

  行业优势型特色学科是由于行业优势明显而发展为特色学科。其拥有服务于特定行业且实力较强,培养的专业人才出类拔萃,被社会所认可,能够解决行业的关键问题而技高一筹的学科。例如,水产类、冶金类、交通类等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凭借“人无我有”的独特学科地位,学科特色得以显现。作为普通院校的上海水产大学,以水产养殖学科为特色,成为国家水产科技、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普通高等院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佼者之一。

  3、地域优势型特色学科

  地域优势型特色学科是地方普通高校处于毗邻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绝佳位置,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学科建设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形成特色。2007年国家批准的重点学科中,草业科学集中分布在具有鲜明地域优势的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三所西部院校,挤身拥有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这一国家重点学科。

  三、特色学科建设需要遵循的哲学原则和处理好几种关系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的核心与支柱。普通高校要在各高校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以学科特色建设作为突破口,根据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建设与发展的总目标;要提高普通高校在学科发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性与竞争力,不断巩固和拓展生存空间,必须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辨证地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特色学科建设必须遵从实事求事原则,处理好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特色学科建设也是如此。纵观国内外著名高校之所以知名,是由于在学科建设中,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发展整体实力,使其强于普通院校。这些高校往往拥有一二个乃至多个绝对占据学术前沿阵地的学科,而另一些学科则相对普通。在1999年的美国大学评估中,加州理工学院之所以能超过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实验物理和航空技术成为了世界顶尖学科。这些学科由于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成为代表该院校水平和形象的特色学科。而普通高校总有部分学科相对较强,成为自己的顶级学科与知名大学媲美。所以,普通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殊性,科学规划、强化创新、发展特色、凸显优势。具有自己的特色学科,才能使自身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2、特色学科建设必须遵循发展原则,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对传统的延续,创新是对传统的发展,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创新,既不能对传统东西采取全盘否定,也不能采取一概肯定。墨守成规的继承往往因无法适应星驰斗移般的条件变迁而最终夭折。只有依靠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开创崭新的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

  特色学科是由本学科经过必要的时间准备和理论积累,逐步以特定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以特定的知识作理论内容,形成独特的、完整的学科框架,并被社会接受和认可,成为科学意义上的特色学科。任何一所一流大学的特色学科都是在自身的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学校的实际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因此,普通高校特色学科建设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继续传承自身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在社会上已经产生影响的特色,打好传统这块“金字招牌”。二是要将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传统特色新的内涵,围绕传统特色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使传统特色不仅能够保持突出优势,而且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三是根据社会需求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善于培育新的特色学科,重视在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地方性特色上做文章。这样,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抓住机遇,极易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和竞争优势的新的特色学科,实现学术地位的提升。

  3、特色学科建设必须掌握特殊与普遍的原则,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或系统。科学本身是一个整体,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把他分解成一门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每个学科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的一面,但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由高度分化向高度综合发展。同一门类或不同门类学科之间,按照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的具体情况,在建设好各个学科的基础上,通过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联合,形成学科群,才能发挥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

  学科建设的目的从整体看要求尽可能多的学科成为一流学科。但各学科的基础、条件、水平和发展前景不尽相同,不可能同步发展,必须划分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才能有效地集中力量先使重点建设学科搞上去,通过示范、辐射等作用带动一般学科发展[4],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山东师范大学因拥有“齐鲁文化”研究这一优势,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地。就这一点,把它的文、史、哲包括区域经济全都带起来了。由此可见,普通院校在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培育上,一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长期目标,从整体上统筹规划、设计。二要在总体布局、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分层次、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要集中学科人、财、物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和力量,重点攻关。通过局部重点建设,实现某一特色学科的率先突破,依靠局部突破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与发展。特色学科的发展与提高,会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兴盛;相关学科的兴盛,反过来又会促进特色学科的不断深化与巩固。

  4、特色学科建设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处理好扬与弃的关系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来看,“为”与“不为”是一对矛盾。“有所不为”是“有所为”的初级阶段,它是为“有所为”创造条件、储备发展能量。“有所为”则是“有所不为”必然结果。在条件成熟、发生质变的情况下,“有所不为”必然要转化为“有所为”。该为不为,会错失发展良机;不需为而为之,会造成巨大浪费。这是由于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在制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对学科建设工作的最高要求,带有高度的决策性,正确决策取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在资源上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优于他校,只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自身的规模、现有水平、学科发展潜力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学科的整体布局,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科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选取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进而强化其优势和特色。

  参考文献:

  [1]郭必裕.高校特色学科形成的微观分析[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97-100.

  [2]莫世祥.“七一”讲话与哲学创新[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5):5-12.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