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经济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10-01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设立的缔约方之间开展合作的3种灵活机 制之一,主要用于附件一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减排交易。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宪法经济哲学作为宪法经济现象产生的深层理论,是宪法经济解释理论的逻辑前提,需要深刻认识才能正确把握蕴含的基本问题。宪法经济哲学本质是经济基础决定宪法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宪法反映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决定宪法经济功能的调整。从这种本质出发,可以回答中国宪法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文章认为,目前我国的生产力不适合纯粹公有制,计划性的资源配置手段需要更高的生产力,需要寻求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所以以社会为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市场配置资源方式需要得到确立、发展。同时,需要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国家所有权基于宪法义务生成的权力(利)。国家要积极保障公有制、保障全体公民对最重要生产资料的分享权。

  [关键词]宪法经济哲学理论;社会经济结构;公有制;市场经济;国家所有权

  宪法经济哲学属于整个宪法社会哲学理论的范畴,是宪法学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宪法上的经济制度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按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充分论证国家性质的基础上得出的。宪法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确认。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面临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对经济制度如何进行调整成为关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制度发生较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都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调整。这种调整使国家、社会经济生活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私有制的质疑。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宪法经济哲学理论,运用宪法解释理论来阐述清楚中国宪法经济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用正确的宪法逻辑思维、社会经济规律来认知社会经济结构的要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上、实践上的质疑与困惑。

  一、宪法经济哲学本质:经济基础决定宪法的经济功能

  (一)宪法反映经济基础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宪法必须反映经济基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宪法是经济社会的产物。在商品经济社会,所有生产者、消费者的行为都通过商品交换来联系。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格、供求、竞争都按市场因素决定。一方面,等价交换要求商品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平等,拥有特权的社会阶层会打破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机制。因此,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必然会要求平等的社会构造;另一方面,商品竞争要求生产者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必然要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要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由此产生自由观念。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主导地位时,平等自由就成为普世性价值。

  2.“近代宪法正是以自由平等为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譹訛其次,宪法是经济制度化的基本形式。经济制度不同于经济基础,经济制度来源于经济基础的力量,并反映经济基础的性质。而“经济制度反映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是一种为了实现社会生产目的进行分配社会产品及管理国民经济原则的制度。”譺訛宪法学中的经济制度是一种法律化并反映经济基础的制度,国家通过宪法来确认、调整经济关系来形成,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必须与经济关系(基础)相适应。因此,宪法确认的经济制度并不是主观的产物,它必须与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为客观依据。在农业生产社会,生产关系主要靠土地建立起的人身依附关系,正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没有产生的原因。到工业社会,生产资料不再单一局限在土地,需要利用更多的矿藏、水流等资源,必然要求更先进、更平等的生产关系。因此,宪法有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分配制度,以此基础建立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即计划经济体制或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决定宪法经济功能的调整

  1.按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及资源配置方式。从生产力水平发展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能源社会。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人类社会主要存在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三种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各有不同,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经济直接向市场经济转化,这种类型主要是西方发达社会经验;另一种是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逐步过渡,这种类型主要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类型。

  2.譻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从生产力水平及资源配置方式两方面来寻求改变,同时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决定着资源配置方式,农业社会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工业社会对应的是市场经济,后发型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是公有制内涵,高度集中的计划机制也为国家一定时期内快速工业化起到的催化作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商品经济时代)经历几个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这种资本积累虽造成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但不断促进生产技术革新,使生产力水平快速步入工业社会。作为后发型国家,一方面要避免资本主义式的血腥暴力(遂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要完成资本积累,面对资源极为缺乏的局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成为绝佳的手段,通过国家有计划的分配和积累,社会生产、交换全部按指令进行。短时间内这种模式对资本原始积累极具历史贡献,为发展中国家短时间内集中国家力量初步建立工业体系起到非常大的贡献,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3.一方面,市民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前必然存在。长时间的高积累、低分配导致社会更加贫瘠,严重阻碍市民社会的发展。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革命精神的鼓励下具有牺牲精神,但长时间这种积极性必然受到挫伤;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内部也容易形成腐败。这也是为什么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只能存续几十年的原因。总之,当社会经济结构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不适应生产力水平时,社会经济结构就需要寻求转型。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如此。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初步建立工业体系后必须寻求合适的资源配置手段,社会主义改革在所难免。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推行的改革就是如此(开放则是学习先进技术经验来提高生产力水平)。

  4.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就是要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型,以符合当下的生产力水平。就生产力水平来说,我国理应从一个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但目前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全球化使生产力发展不得不面对既要向工业社会转变,又要向信息能源社会发展的局面。在这种特殊性下,中国有两大优势:一是计划经济模式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全球化为生产力发展短时间内提供赶超的机会。但双重转变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极好契机的同时也是巨大挑战,需要积极探讨相应的资源配置方式。

  5.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决定着宪法经济功能的调整。首先,宪法要按社会转型情况对国家经济制度进行调整。社会经济转型需要的经济制度需要借助宪法实现。近代宪法产生以来,国家对经济制度选择及调整都通过宪法及其相关法律实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转型更注重宪法有目的的指引作用。鉴于实际的生产水平,社会主义国家很难建立纯粹的公有制,需要盘活市民社会经济来发展生产力,但又不能走资本主义的剥削道路,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应运而生。但这种经济制度调整并不是“静悄悄的革命”譼訛,而是国家按社会经济结构的要求对经济制度的一种调整。这种调整虽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整个国家的公有制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土地、自然资源等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依然不能被私有,国有经济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6.其次,宪法要按实际的社会生产力对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改变。市场经济产生于商品经济,作为私有制的产物,但不必然只利用于公有制社会,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也可以利用。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市场因素来配置资源,但不是将“资本所得即剩余价值或利润”归某一个人或某个集体独占,而是让国家成员分享公共财富。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计划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长时间的高积累、低分配必然导致社会贫瘠,国家的绝对支配力量必然会被打破。要求国家经济制度放开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以适应初步工业化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手段需要充分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所以,1993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写入宪法,标志着宪法按改革开放要求对经济功能进行调整。

  二、充分解答“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关系”

  2.1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论述多集中在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中,多通过经济运行规律与政治变迁进行论述。宪法集中规定了国家基本经济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重大经济决策,问题在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如何把握国家的权力及其方式,需要宪法学的方法体系及其运用规则。只有从宪法理论上有一套正当、充分的解释哲学,在实践中才能解决诸如政府该不该管、应不应该这样行为等宪法权能的问题,对相关经济财产条款的适用以及制度的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市场经济属于市民社会产物,当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达到足够的生产力水平让市民社会消亡,市场经济就有存在的合理性。公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化,不需要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那么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就不存在,市场经济也无必要。

  2.2从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国家试图建立纯粹的公有制,用计划经济来完成一系列资本积累及国民分配。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国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实现全民优化分配,市民社会必然需要回归。借此,通过国家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策略来提高生产力。总之,计划经济做出过特殊历史贡献的同时也让国家理性认识到当一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不适应生产力水平时,就应当寻求社会经济制度变革。鉴于国家选择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路径,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本性质及主体地位必须得以维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由此产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