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保留。后来雄性因变异带有浆果状羽毛也同样引起雌性的美感,于是在性选择中获胜,从而得到更多后代。
 
    通过网上搜集,我发现表现美的鸟雀还有很多。
 
    许多鸟雀的羽毛都显示出松果的鳞状外表。比如火鸡、松鸡、锦鸡、有些鹦鹉。不难想象,它们对松子的需求造就了相应的美感功能,于是雄性的类似外表因为雌性的选择得以保留。请注意,图5中锦鸡羽毛的外端,它们和松果的鳞片外端是那样相似,我相信决不是偶然巧合。
 
    一种鸟雀是否以谷物种子为食,我们往往凭其外表就能看出。雄鸡颈部和腰上的尖羽毛远看就很像谷穗。图5右边显示的是一种鹌鹑,其身上羽毛是不是很像稻谷?原来鹌鹑也是以植物种子为主要食物的鸟雀。

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图 5松果状的锦鸡羽毛及谷穗状的鹌鹑羽毛
 
    图6 显示的是加拿大天鹅。天鹅的羽毛就不像松果,而像是微风吹拂的湖水水波。天鹅最喜欢的环境是什么?不正是水波粼粼的湖面?图示雄性天鹅脑袋上有一片黑色包围的白色。我猜想那正是模拟山洼中的湖泊。图6右边显示的是一种生活在沼泽地的鹬,其羽毛业显示出更细的水波状,这也正反映了他们所需求的环境。

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图 6 喜爱湖水加拿大天鹅和喜爱沼泽地的鹬(banded rail)
 
    许多动物头部都有特别装饰,为的是标明物种或性别,便于同类或同类的异性寻找。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装饰可能本来就能引起同类的美感。图7显示的是一种蜂鸟。蜂鸟象蜜蜂一样喜欢花,于是雄性的花冠有了审美价值。

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图 7头上长有花状羽毛的花冠蜂鸟(来自【6】, 470)
 
    我发现鸭类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创造”最令人吃惊。 树鸭(wood duck,参看图8左边)的脑袋后面有一束羽毛,这使得它和脑袋一起看起来很像螺蛳。特别是那两道白线,正好勾画出螺蛳的顶盖。假如我们知道鸭子的习性,那也不奇怪。因为它们最为嗜好的就是螺蛳(老鸭可以把螺蛳整个吞下去并消化掉)。图8右边的绿头鸭有类似情况。其脖子下面的几道线使得其脑袋很像是一个开口的田螺——一种大一点的螺蛳。另外,鸭的羽毛还显示出水的波纹和鱼鳞的形状,联系鸭所喜欢的环境和食物,这些都不难理解。

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图 8脑袋呈螺蛳状的树鸭(wood duck)和绿头鸭
 
    最使我兴奋的是关于雄性鸳鸯(也属鸭类)羽毛的发现。原来那羽毛模拟的正是蚌的形状。鸳鸯尾部上翘的橘黄色羽毛正像是蚌升出的肉身, 连颜色也极为相似(参看图9),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

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图 9鸳鸯和蚌壳
 
    图10 左边显示的是一种鹬,为什么雄性以那样的姿势表现美?原来这种鹬喜欢在沼泽地低头寻找小鱼。在反光的水面看到一条游鱼,再理想不过。那张开的羽毛表现的正是这种场景(鸟喙象是游鱼的尾巴)。图10右边显示的是北美金丝雀的雄性,其身体和脑袋的颜色和它们喜爱的向日葵相似(金丝雀的雌性脑袋顶部没有黑色,所以不能用隐蔽来解释)。

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图 10表现美的鹬(ruff)和金丝雀
 
    图11显示的是脑袋呈蝗虫状的角雉。其胸前气囊带有道道斑纹,那正是蝗虫腹部的形状。想必蝗虫是这种鸟雀最喜爱的食物。

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图 11 模拟蝗虫形状的角雉
 
    琴鸟是澳大利亚的国鸟,因其尾部羽毛象竖琴而得名。我一看到其尾部羽毛就相信琴鸟喜欢吃蚯蚓。后来果然在网上找到说明:琴鸟习惯用爪子掏地,寻找蚯蚓等小虫吃[2]。注意,图11右边象蚯蚓的羽毛极有立体感,这决不是随意的装饰!

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图 12 澳大利亚国鸟琴鸟――蚯蚓是其主要食物之一
 
    我相信看过上述图片的读者,绝少会怀疑这样的结论:鸟雀的审美趣味和它们的食物需求密切相关。
 
    除了鸟雀,我相信其他动物是也有类似审美趣味。只是鸟雀的“对象化”容易一些。许多猴类雄性头部有着洁白柔软的毛发,这似乎有审美的原因。因为摸起来舒服看起来也好看。雄性大食蚁兽身上有明显的蚁穴状,用需求美学的观点才容易解释。
 

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图 13 身上有蚁穴状的食蚁兽
 
7.需求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及反映论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需求美学类似。历史唯物主义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需求美学有类似观点,它肯定:需求决定美感,美感反过来促进需求;需求和快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不同的是,1)需求美学所肯定的结论不限于人类或人类社会;2)需求含有主观因素,不只是客观需要。3)需求美学建立在自然科学之上,它采用控制论模型来说明问题,而不采用辩证法来说明问题。
 
    和流行的反映论不同,需求美学肯定美感和艺术反映的不是现实中已有的,而是现实中缺少的,或者是理想的。它否定照镜子式的反映。从这种观点来看,文学艺术需要典型、理想,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人们常常谈到文学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社会苦难之际会出现文学艺术高峰,经济繁荣之日文学艺术却反而萎缩。为什么?当一个人伸手拿香烟时,他并不是根据手的当前位置或手已经移动的距离,而是根据香烟和手之间的距离来调节手的运动的;当我们给一个温箱加热时,我们不是根据现有的温度,而是根据现有温度和理想温度之差来调节输入温箱热量的【6】。文学艺术调节社会存在的发展情况是同样的,它所反映的不是社会现状,而是理想与现状之差。只有这样肯定文学艺术的反映,才好说明它反过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由此不难解释希求神力的古代产生了古代神话,社会动乱年代产生了陶、谢的山水田园诗,农民贫苦的年代出现了《牛郎织女》,中世纪黑暗统治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中国长期禁欲后出现了性文学热……
 
    可见,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其解释力一下子就增强了许多倍[3]!


 参考文献
    1. 鲁晨光, 《美感奥妙和需求进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 汪济生,《系统进化论美学观 ——人学的感性系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3月。
    3. 鲁晨光, 试析达尔文留下的关于香甜美的难题——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生物学推广,《自然信息》, no.2(1987),25-27。
    4.肖世敏,《有动物有美感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5.大哲学系编,《西方美学家论美的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
    6.达尔文著,谢蕴贞译,《物种起源》,科学出版社,1972年。
    7.维纳,《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92。
    8.鲁晨光,论美是促进喜爱情绪的反馈信号,《长沙大学学报》,no.3(1989),56~6。

 

[1] 参看网上文章:《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网址:
[2] 参见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下一篇:美是什么?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