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宗教政治思想教育论文(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2-17

  在革命初期的文献中,他虽早已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原道救世歌》)“今幸上帝大开天恩,差天王降凡,作天下万国太平真主。”(《颁行诏书》,见《太平天国印书》第一一二页)又在永安时发布诏旨中曾说:“万方万国万来朝,万山万水万飘遥,万里万眼万钻至,万知万福万功劳。”(按:这首诗又收集在《天父诗》中列为第十首,在天历戊午八年的《天王诏西洋番弟》中又重复抄录。)但当时还提得不很普遍,也并没有加以强调。

  洪秀全“万方来朝”思想的发展的标志,也是在天历戊午八年颁发的《天王诏西洋番弟》。其中明确地指出:“爷哥带朕坐天国,大显权能坐天堂,建都天京开天国,万国臣民朝父皇。”天历己未九年十月初七日的《天历每四十年一斡旋诏》中又说:“诚以天国、天京、天朝、天堂,乃爷哥带朕作主之天国、天京、天朝、天堂,合古今前后天上地下人间为一大统,故天历流行,永无止息,普天大下,万郭万代臣民,同享爷哥真福,在世升天永活威风无了期。”在此后的许多诏旨中都曾反复提到这点,而且在后期的一方太平天国金玺和另一方玉玺上,更刻上“万方来朝”的字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后期的《天王诏旨》中对西洋人的称呼也曾有过一些变化。以前,开头多使用“朕诏×甥×胞……内外众臣知之!”的格式,未提西洋人。后来在天历辛酉十一年的几通诏旨中就加上“暨西洋众弟妹、众使徒、内外众臣民知之!”后又改为“西洋同家众弟妹、众使徒、中西一体众臣庶选民知之”和“普天大下同世一家所有众臣民知之”。这样一些变化,可以说是“万方来朝”思想的具体反映。在洪秀全的心目中,西洋人是来“朝上帝”的,也是来朝爷哥所带的“朕”(暨幼)的。天国已经降临,天京即是“也露撒冷”(即今译耶路撒冷),“万方万国万来朝”正是遵从上帝的旨意。天王下达的诏旨不仅是晓谕已经来朝的“西洋番弟”,而且也是要使“普天大下同世一家”的所有“众弟妹、众使徒、众臣民”一体知晓的。他的这种“万方来朝”思想,并不是所谓“维护民族平等”的思想,恰巧相反,是把外邦当作藩属的封建等级思想,与封建帝王所谓的“四夷宾服”的思想并没有根本的区别。特别是在《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中说:“天下万郭人民归朕管”,显然是已经直言不讳的了。

  必须指出,洪秀全的“万方来朝”思想,是和洪仁□的看法有矛盾的。在《资政新篇》“法法类”的条文里,在谈到英吉利的国情时,洪仁□写道:“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如必欲他归诚献曝,非权力所能致之,必内修国政,外示信义,斯为得尔,此道实为高深广远也欤?”(《太平天国》第二册,第528页)《资政新篇》是天历己未九年颁行的,而洪秀全在天历辛面十一年前后的诏旨中,以及在新刻的金、玉玺上都还大书“万方来朝”字样,正说明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之间是有着根本分歧的。因此,洪仁□在他的《自述》中所说的“在一八六一年(天历辛酉十一年)至六二年之上半年,我掌处理外交之事,直至有某事发生令天王不悦,乃令我移交章王掌管之。”这里他是不是说出了他被黜职的直接原因,还很值得怀疑。难道一位深受重用的“爷爷生完家军师板荡忠臣,可为万世法”(《封干王诏》,《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四六页)的首脑人物,只因为外交上的某个偶然事件,就被从此革去实权了吗?我们认为,二人在思想和政见上的不合,才应该是主要的原因。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洪秀全在进入天京以后,“永不出宫门”,长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封建等级思想日趋严重,欲保住既得利益而又无法达到,面对颓败的局势而又无力挽回,因而只有“笃信于天”,用一整套宗教幻想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结局,是不足为奇的。就洪秀全本人来说,尽管他有严重的帝王思想和迷信思想,但他毕竟还没有完全蜕变为一个封建皇帝;太平天国政权也不能说就是与清王朝一样的封建政权。只是这些成份是一步一步地逐渐加深,甚至已达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洪秀全是应直接任其咎的。在金田起义一百三十周年的今天,我们以这段历史作为借鉴,对于清除我们思想上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是很有教益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