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0-11

  一、以人为本的可取之处

  “以人为本”从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到该理念的主体是人——当代大学生。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当把他们看做主体,以他们为主,努力了解他们所渴望与需要的是什么,尽量去迎合他们的内心。平时更多采取的是鼓励对策而非一味的批评,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来,积极配合教学,这样才会使教学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大多采取“灌输式”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大多是枯燥无聊的。因此,会使学生经常产生厌学心理。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老师可以提一些时下热点问题作为例子,让同学们互相进行自由辩论等,这样会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经常有人评论当代大学生感情麻木,殊不知其实他们的内心更加细腻,更加渴望关注,只是他们不善表达而已。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如果能将他们放在主导地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关注、受到重视,则会得到他们的情感共鸣,进而会主动接受甚至爱上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教育的进行是十分有益的。

  二、“以人为本”带来的新的教育方法

  2.1渗透模式的广泛应用。以往教师大多数采用“灌输式”

  教育,永远无聊的内容、永远不变的语调极容易使学生造成视觉、听觉双重疲劳,进而厌学。“以人为本”则要求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同学可以联系自身实际理解教育内容,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案例也最好是选择时下的热门事件,由此也可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将本来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逐渐的一点一点的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让他们在无意之间就可以自然而然的理解与接受所学内容。渗透式模式的实用性远远强于灌输式。渗透模式也可逐渐改变一些从内心抵制学习的当代大学生们的对知识的接受状况,它不会引起这类学生极大的反感,而是逐渐向他们进行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2关注学生真实的内心。前面说到当代大学生毕业后会

  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求老师在这一方面提高重视,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老师在平时要努力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与就业有关的信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努力为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急学生所急,忧学生所忧。而且“以人为本”更强调要尊重每个同学不同的特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朵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老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决不可同以前一样对所有同学一概而论,这种做法只是在浪费时间。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而且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寝室中可能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寝室其他同学的关系,经常与同学、朋友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会在他们的内心中造成极大的创伤。此时就要求老师用自己的真心来帮助学生逐渐克服人际交往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以人为本,逐渐帮助当代大学生克服内心的各种阻碍,为当代大学生以最后的状态去走出校园,步入社会。

  2.3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热情开朗的

  90后,他们渴望自由、平等、尊重同时也希望生活能充满乐趣,这就要求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氛围。学校应努力丰富当代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当代大学生劳逸结合,更早的接触社会。比如大力支持开办各类兴趣社团、定期举行各类文艺活动、组织各种比赛等。这不仅会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追求,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甚至帮助他们培养一技之长,也可提高学校整体形象,可谓一举多得。给当代大学生更多表现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很有益的。而且学校也应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消化自己在课堂内所学的各种知识。这样便可实现双赢:既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爱玩的心理,也可利用这个机会提高他们的能力。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是判断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结语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完全改变了以往固有的无聊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强调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更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内心需求,教育方式也多采用“渗透式”。只有给予当代大学生最为真切的关怀、最为真诚的帮助以及最真挚的尊重才能引导他们真正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