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小论文精选(8)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10-15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上“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精神为灵魂”,更加强调其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所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教育专家学者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学生主体性要求的凸显,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实践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由此引入专业学生社团建设视角,深入分析和挖掘专业学生深团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积极作用。

  一、学生专业社团的含义和特点

  大学生专业社团是指高校内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者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群众性团体。它是以满足成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团,具有学生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一般社团的特征[1]。总之,大学生专业社团有很强的职业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是由有共同专业兴趣和相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兴趣上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学生专业社团和普通社团相比,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特点。

  1.专业社团成员有专业兴趣性,自主管理,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

  专业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专业兴趣爱好,按照学校相关的章程组建起来的学生组织。它具有一定的管理机制,有固定的领导者,有常态的社团活动等约束参与社团的学生。在社团中学生有共同的核心文化,学生自主管理,社团成员共同参与活动。这种组织与学校根据教务规定而组建的班级不同,它的成员是源于共同的专业兴趣爱好走到一起,组织的形成是自发自愿的,自主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专业学生社团成员互动性强,成员间交流充分,活动针对性强。

  学生社团是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自愿建立的集体,有共同的爱好,从而便于交流。尤其是在专业社团中,大家共同参与有规划的实践活动,交流实践的作用就更能体现出来,有利于成员的互相促进与提高,它具有传统课堂所无法实现的实践性。通过专业性强的实践任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这种环境下互动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自己,同时这样的交流互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3.专业学生社团活动灵活多样,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组织,在社团活动策划方面较为灵活。对于专业性学生社团来讲,在社团活动的策划方面可以紧密地和专业结合,或者和专业教学同步,或者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科学的专业性实践任务,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做好专业训练。宽松灵活的氛围,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学业技能培养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概述以及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的制约因素。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其他院校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培养地方和区域中具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既可以防止新建应用型本科办学异化,又能走特色办学之路,确保其健康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1.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

  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有课程体系框架内,加入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在校大学生实施与理论教学全过程相契合的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的实践教学,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通过合理配置,嵌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仍然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导的实践教学。

  2.以能力结构为基础的“逐级能训”式的实践教学。

  根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行模块化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践、岗位能力实践和素质教育实践。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

  虽然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有了很大成效,但是在执行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全面,但是在落实过程中资金、软硬件受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落后,影响实训效果;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形式僵化和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例如在形式上过度重视课内实践,缺少综合性实践和跨专业实践,教师指导型实践过多而自主性实践少,等等;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时少,理论与实践学时结构失衡,实践教学比例相对较低,学生实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等。

  三、专业学生社团在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在传统意义上,学生社团和教学工作是两条线,二者各自为政。教学工作不直接干涉社团活动,更没有把社团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学生社团还是教学工作,其对象均为学生,把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社团活动介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会使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社团建设特别是专业学生社团建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1.加强专业社团建设,可以改进实践教学场地、经费不足的短板,建设专业实践基地。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限于财力状况,校内实践软硬件设施往往捉襟见肘,许多高校指导教师、经费、基地缺乏[2]。同时,校外实习基地的日常运转往往受制于校外单位的配合程度,当校外实习单位人事发生变动时,所签订的实习协议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学生社团特别是专业性学生社团因学生兴趣而集聚在一起进行专业性的实践活动,成员为共同的专业任务而学习、交流和探索,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性学习氛围,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集体性学习中发现自身缺陷,从而互相促进提高。把集体学习的专业性学生社团打造成“学习型组织”,进而成为专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习型组织的作用,不仅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很大作用。专业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发性的特点,避免了费用、场地、基地不稳定因素,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了可靠平台。很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记诵得滚瓜烂熟,但遇到实践环节时无所适从,而专业性学生社团可以成为距离学生最近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交流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巩固理论学习成果。

  2.加强专业社团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学风和文化,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兴趣,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成效。

  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专业社团以其专业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不少学生参加到专业社团中,在专业社团培训类、宣传类、竞赛类、服务类等类型多样的专业活动中增进对专业的了解,增进对专业的感情,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应重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社团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此外,专业社团的建设还能更多地体现专业的文化底蕴,对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提高人文素养有积极作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探索的主动性为指导教师完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动力,为提高实践教学成效提供有力支撑。

  3.学生社团管理民主,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不强的现象。

  学生既是实践教学的对象,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一般是在校大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校园业余组织,遵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原则,社团成员对于组织的成立、管理及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参与权,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型学生社团可以依据成员的专业方向、专业兴趣、社会需要组织活动,在活动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动手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通过专业型学生社团这一载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4.加强专业社团建设,能够弥补实践教学安排时间和内容上的局限,拓展实践教学的宽度和深度。

  受总学分的限制,高校在设置实践课程时,独立的实践课程比较少,大多数专业课程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仅占10%。同时,由于受到学时、场地的制约,实践内容容易受到限制,只能选择课程中一些重要的理论、技能进行设置。一次实践教学只能对课堂内容中的某个理论、某个项目进行简单验证和操作,实践教学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验证”层面[3],学生很难形成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专业学生社团是学生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活动经费自筹,有专业兴趣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理论研讨、专业竞赛、专业实践、学术探索等方式加强专业实践,是对实践教学学时不够的有效补充。专业社团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也可以系统地进行专业实践,突破实践学时限制,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传统专业实践教学对实践内容的约束也有很大改进。

  总之,专业学生社团是由共同专业兴趣组成的“学习型组织”,有自身的特征和目标定位。社团在管理、运行和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紧紧依托专业理论、技能的应用展开,从而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发挥学生主动性、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是现阶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和补充。实践证明,加强和规范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积极意义。

  基于“三创教育”思想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1.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理想,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与企业需要。应用型教育强调应用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1],致力于培养“工程师逼近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专业的主要与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3]。21世纪初,我国高教界提出了三创教育的理念,即在学科教育、学术教育、专业化教育、通识教育、文理融合及成功教育的基础上,使创造、创新与创业三创理念逐渐融入到高等教育中,要求大学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与能力置于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围绕着精神和能力培养而展开。由此可见,三创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培养满足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本文将基于“三创教育”视野,探讨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模式与过程等,并尝试构建IE(简称IE)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内容与模式等,以满足社会与企业对综合型、高素质IE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基于“三创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三层次四因素”理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