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刑事诉讼法》与检察技术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1


  [论文摘要]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一系列新的刑事诉讼规则和制度,不仅对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检察人员的执法思想、执法理念、执法办案能力以及执法办案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检察技术部门来说,即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论文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 检察技术 技术手段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共计290条,新增条款65条,涉及检察技术的条款30个。比原有刑事技术诉讼条款23个新增7个,主要是增加了技术侦查的5个条款和鉴定人、死刑案件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等。有6个条款进行了部分修改或删除。下面是最主要的部分。

  一、证据分类科学化:调整证据种类,新增电子数据、侦查实验等若干项

  (一)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表述更加科学、准确
  所谓鉴定意见,是指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通过分析、判断所形成的一种鉴别意见。[1]从“结论”到“意见”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意义重大,鉴定是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提出一种判断,它是基于鉴定人个人知识基础之上出具的一种意见,谈不上结论。“结论”一词很容易产生误导,似乎不用质证就成为定论了,过于绝对,改为“鉴定意见”,更为准确。鉴定意见有对有错,有异议时就必须接受质证,更加符合诉讼规律,所以改为“意见”更为恰当。
  此项修改有利于强化证据审查,避免办案人员过于迷信技术证据、简单采信鉴定结论的问题。同时,也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表述相一致。但是,虽然“鉴定意见”的说法更为科学、准确,但从证据的唯一性、排他性或终极性的角度来看,其证据效力有明显的削弱,在诉讼实践中,容易出现多头鉴定、重复鉴定、争议鉴定等问题,须引起大家重视。
  (二)将“勘验、检查笔录”修改为“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因为在侦查过程中,侦查机关除了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活动,制作勘验、检查笔录外,还可以进行辨认、侦查实验等侦查活动,制作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侦查机关依法进行其他侦查活动形成的笔录,也可以作为证据。
  (三)将“视听资料”修改为“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使证据种类更加全面,能够涵盖所有的电子证据
  网络信息的传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犯罪滋生的苦恼。行为人往往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数据库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经济、刑事等犯罪。因此,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是构筑信息社会的保障,电子证据则是破解网络犯罪的利器,是信息社会的“证据之王”。新《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列入证据之一,这从立法上确定了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一方面适应了司法实践的需求,便于办案机关标准把握;另一方面也是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子数据“入法”之后仍应理性地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
  1.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是否独立。长期以来,对电子数据的法律定位,理论界就有“视听资料说”、“鉴定结论说”等数种观点,这些观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独立地位说和从属地位说。新《刑事诉讼法》首次从法律层面上赋予了“电子数据”独立于传统证据之外的法律地位,这是证据分类在立法上的一次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电子数据独立的法律地位。
  但是,从新《刑事诉讼法》的条文设计来看,态度仍不十分明朗:一方面将物证和书证从原来的同条并类修改为完全分立,另一方面却又将电子数据和视听资料同列为第八种证据种类,而没有赋予电子数据并列于八种传统证据种类之外的完全独立地位。由此反映出,新《刑事诉讼法》虽然将电子数据引入法律条文,但对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两者在法律地位上的划分还不十分清晰,仅仅是将广义视听资料范围中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电子数据分离出来。然而,这种将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并列的法律条文表述可能会给我国本来就争议颇多的证据分类增加新的混乱因素,因此急需就新《刑事诉讼法》针对该条证据规定出台进一步的细则及司法解释,对两者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明确界定,赋予电子数据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
  2.电子数据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明确界定。新《刑事诉讼法》未对“电子数据”的内涵予以明确的界定。理论界一般认为,电子数据作为一种超越传统证据形式的新型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生成、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磁介质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
  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虽然都依赖于一定的载体存在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再现,但是视听资料偏重于以录音、录像等传统电子技术和模拟信号的方式存在、传输,如电话录音、传真资料、光盘资料、VCD、DVD等音像材料。而电子数据侧重于应用“0”和“1”通过二进制数字化处理产生一种脉冲信号,如数据库、图形处理文件、电子邮件、电子聊天记录、博客等。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最好出台一系列细则或司法解释明确电子数据的定义并整合其范围,为相关证据的取证、举证、质证和采信提供依据。
  3.电子数据证明力的认定。新《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提交法庭的电子数据是否具有证明力,应根据其独立的法律地位所需依据特有的证明规则确保其真实、客观、合法。以前的司法实务中也不乏应用电子数据的案例,但常常需要对电子数据进行公证并转化为书证,或申请专家鉴定进而转化为鉴定意见,或者视同视听资料并结合其他证据才能形成证据链进行审查。那么应该依据何种规则认定电子数据的证明力,新《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回答这一问题。
  电子数据和视听资料这种尴尬的并列局面,会使人误以为这两种证据的证明规则相同。实则不然,由于视听资料大多采用模拟信号传递信息,而电子数据通常采用数字信号传递信息,两者存储方式不同。在实践中,不能将公证限定为电子数据举证的必经途径,也不能要求凡电子数据举证必申请专家鉴定的俗套。对于电子数据的采信规则,理论界存在推定、证人具结、鉴定这三种做法,毫无疑问推定应作为采纳电子数据的首要法则,即当不存在相对方的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电子数据的情况下,应当推定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只有将电子数据与视听资料的证明规则相互独立,才能有利于电子数据作为证据之一在诉讼中发挥其作用。

  二、保外审查同步化:加强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拓展法医文证审查新途径

  检察机关法医文证审查,是指检察机关法医按照相关标准,对人身伤亡等法医学检验鉴定相关的材料,包括活体检查记录、尸体检查笔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报告单、医院病历、案件当事人陈述、供述、辩解以及证人证言等进行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过程,是诉讼中对法医鉴定人员做出的鉴定进行审查的过程。
  上海市法医文证审查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不错成绩,相继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关于规范和加强法医文证审查的规定(试行)》,《关于规范和加强监所检察工作中技术办案协作的意见》等,明确对保外就医进行法医文证审查的重要性,确定将检察机关法医文证审查与监管部门审批保外就医同步进行。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