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实施困境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环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在实施上依然存在着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认识层面上,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在教学形式上陷入“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二是操作层面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宏观性,以及在教学时间、经费、实践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给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的一系列困难。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属于理论环节,实践教学属于实际运用环节,实践教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它保证了大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是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系统掌握理论非常重要。不过,这种教学形式具有封闭性、强制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只注重教育信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缺乏师生的双向沟通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环节。再加上部分教师采取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开放性发展,忽视了学生自我内化在理论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在“两课”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使他们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厌倦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理论学习中,加强与实际的结合,对于掌握并运用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加强实践环节,已变得迫在眉睫。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在应试教育时期,学校和教师过分注重了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出现了“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现象。不可否认,学校应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从我国高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经历了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现在又开始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此,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在坚持理论课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的纯理论教学,设置多种形式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大学生接受文化信息比其他人更迅速,他们思想的变化也比其他人更超前;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理解往往肤浅或片面,因此,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内容的认同感,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以学生为本”,强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给学生自主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知识容器”变成追求真知、道德和情操的能动主体,使学生具有自我探索、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将学习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不只是做笔记、死记硬背,还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做出判断、形成观点,并在这一系列主动行为中,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寻求知识、探索未知转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方式上,能够改变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单纯注重理论本身传授的不足,使学生在对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结合国内外及其自身实际,针对现实问题增强对理论理解的深度,从而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互动空间和自我动手、动脑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究发现能力,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使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