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出口贸易现状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1-16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05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06年达5800万吨。从2002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从不利的方面看,主要有:

  1、生产成本高。首先,从大豆生产成本的构成看,我国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一半。机械费用占11%,而美国两项合计只有35%。可见,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同时,我国大豆亩均生产成本呈不断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从215.24元/亩增加到270.54元/亩,年均增幅为4.68%。从2003年起,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豆单位生产成本急速上升,2003年达1.8元/kg,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平均比美国高32%。其次,我国的大豆生产不具规模效应,大豆种植户一般只有1到2亩的种植规模,即使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农户的规模也只有150亩左右。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都是农场生产的方式,种植规模远超过我国。

  2、单产水平低。我国对大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国2000年到2005年的单产平均水平看,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27.8、2520.4、2549.1公斤,我国则为1736.7公斤,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的67.1%、68.9%、68.1%。世界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264.1公斤,也比我国高23.3%。

  3、政策保护不力。1998年,我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退出粮食收购保护价的范围。完全走向市场,随后我国出现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下跌,保护价高于市场价,为保证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国家以保护价格收购粮食,而大豆不在保护范围内。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国家对种植大豆的农民都给予大量补贴。

  4、销售困难。随着我国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国内大豆的销售也越来越成为豆农烦恼的问题之一,尽管1996年我国大豆的国内需求已超过产量,进口大量的国外大豆补充了国内需求,但国内大豆价格却并未因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上涨,反而下跌。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建议

  1、充分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目前,许多国家都对转基因产品进行限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在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中,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量超过生产总量的95%,与印度相当,高于巴西70%的比例,更高于美国和阿根廷32%和50%的水平。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宣传和推广非转基因大豆,为国产大豆争取更大的国外市场空间,以推进大豆对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出口。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大豆的科研资金投入。科研机构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大豆科研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在大豆的育种上,改变过去一直强调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兼容的育种方向,走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品种单独选育的道路,健全和加强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高产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要积极采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对育成的新品种,如高蛋白或高含油量品种,加大推广力度,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3、加强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已陆续出台一些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政策。因此,应继续完善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对大豆的支持和保护。一是加大对大豆生产各环节补贴的力度。激发农民种植大豆、企业收购本国大豆的积极性,增强我国大豆的竞争力。二是加强水利、仓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减少农民用于生产大豆的成本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增强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大豆行业贷款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大豆企业解决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及收购等各环节的资金问题。四是加快《反垄断法》等法律的制定。从源头上阻断国外资本的掠夺式并购,使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安全得到法律保障。五是加快《大豆产业政策》的制定。并把大豆安全纳入国家粮食安全的“预警、应急”体系中。

  4、加快大豆加工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大豆的发展有赖于大豆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大豆加工业的落后局面虽然有一定的改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快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应建立规模化和集团化的大型企业,合理规划加工业的布局,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豆产业的龙头企业是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也是整个大豆产业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大豆产业无论是生产还是加工都缺乏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因此。应鼓励组织创新,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各种形式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豆品牌龙头企业。一要选择有基础、有潜力的地区和企业,政府在资金、贷款与贴息上加以扶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大豆名牌企业。二要注意培育有一定经济实力、能抵御市场风险、承担大豆收购责任的大豆经销企业,改变目前多数大豆经销商规模小、资金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混乱、效率不高的状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