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09

  大数据时代下,伴随着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金融领域,随之诞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以第三方支付、P2P金融业务、众筹等新兴金融模式为代表,引领了信息时代的潮流发展。这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得到了国家、社会和企业多方面的重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采用了不同的沟通媒介,如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这些媒介的使用凸显了互联网的优势,使传统金融具备更强的透明度、更高的参与度、更好的协作性、更低的中间成本以及更加便捷的操作系统等多个特征。同时,给予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市场经济具有更加强大的信息网络,因而具有了更大的灵活度,使市场的有效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马云于2013年把互联网金融解释为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行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尚未有统一认可的定义。然而,互联网金融从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了飞速的发展,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数据挖掘等新兴领域结合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出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新的金融业务模式。

  目前,国外第三方支付业务日渐发展成熟,人们运用移动端进行消费支付已成为常态。另外P2P平台承接的金融业务不断增多,一部分中介功能齐全稳定的P2P平台已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有取代之势。此外,众筹融资作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的大众化新型融资模式,日益趋于合法与规范。而我国国内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在互联网业务品种、规模、密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信用体系等多方面与国外发展较好地区都有一定差距。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非同一般,以阿里巴巴企业为最典型的代表,它创立的淘宝网改变了中国几亿人的消费方式,并已经与国际接轨,成为全球领先的采购批发平台,阿里巴巴集团也于2014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今年年初作为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唯一的私营企业代表当选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委员会成员。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力在国内外持续升温,下面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

  1.传统金融的大众化与快捷化趋势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特征之一便是快捷。在互联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以及智能手机技术不断发展进程中,传统金融的线下交易逐步被互联网金融的线上交易所取代。典型的案例如我国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第三方支付平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其独特的“摇一摇”微信红包互动方式在今年春晚的线上互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我们可以预测微信红包改变的不仅仅拘泥于电视屏幕,未来多种线下模式与可之结合称为优秀的营销模式。即使现在还存在部分要求线下交易的开户业务,但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看,其交易方式未来也将逐步转变为线上交易。此外,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使交易方便快捷的手机终端逐渐取代PC端,成为未来线上交易的主要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将使传统金融也的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这些新兴的信息技术使得市场的供需交易信息及时而准确的出现在企业人的眼前,人类通过互联网相互联络,处于一种信息透明状态,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此外,这些新兴信息技术还直观反映了市场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使金融业资源得到高效配置。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使投资、融资趋于大众化,这主要得益于P2P业务的广泛开展。此外,最近较为火热的众筹模式对个人融资提供了较大的支持,使个人风险投资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还推进了金融交易脱媒的进程。在传统的金融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需要通过某一金融媒介进行交易,而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可使交易双方直接在金融平台上进行交易,摆脱了金融交易对金融媒介的依赖,凸显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快捷化趋势。

  2.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交融

  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将逐步走向融合。互联网金融部分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存在合作或互补,可见二者融合的趋势。具体案例如第三方支付业务,它由第三方企业与银行共同推广,使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参与方通过该金融业务进行交流与合作。又如P2P业务,它面向的对象是银行不愿服务的小微企业与个人。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银行需要承担借贷所带来的风险,因此银行更加愿意与大企业进行合作,以降低资金回收的风险。而基于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互联网金融能够借助大量交易数据来对小微企业或个人进行资金的风险评估,成本较低且方便快捷,同时鉴于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基数较大,故互联网企业是乐意对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帮助的。这样,P2P业务便与银行方形成了业务互补关系,对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能全部被转化、消除,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余额宝理财业务,余额宝主打业务为高于普通银行利率的利率收益与随用随取的便捷消费方式,因而影响了以往银行存款户的选择,导致银行的资金外流,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凶猛来袭的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只能针对性的开发出更多银行理财产品,用于吸纳资金,维持生存。例如广发银行与易方达联合推出的“智能金账户”,该业务与余额宝业务类似,利率高于银行利率,用户通过货币基金对消费账单进行支付,实现理财与随时消费的双重目的,对广发银行的资金外流现象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3.传统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和体制变革

  互联网金融使传统金融业发生了市场化改革和监督体制变革。显而易见的市场化改革体现在银行利率的提高上。上文提到的余额宝业务,还有支付宝退出的招财宝等金融理财业务均刺激了银行利率的增长。可想而知,银行若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熟视无睹,依然坚持利率的不变,必将导致储户资源的流失,资金的外流以及银行融资能力的下降。因此,适当提高利率是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同时,这一普遍现象也将导致金融监管部门渐渐松懈对银行利率的管制与规定。不仅如此,互联网虚拟的一体化世界将带动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势,并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将导致传统以行政区域划分的金融管理体制将逐步消失。由于互联网金融致力于跨行跨业的产品及服务融合、转化与无缝衔接的创新突破,传统分业体制难以满足其要求,互联网金融只能寻求混业体制对其的支持,故互联网金融还将促使金融业从分业体制向混业体制的转变。此外,由于互联网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目前民营企业已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站稳了脚跟,这对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专家预测互联网金融的壮大将在未来营造出一种更为公平、健全和自由竞争的金融市场。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系统为依托,即互联网系统的安全与正常运营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存在与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内容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秩序的监管,还要扩展到对互联网系统安全和稳定的监管,监管的广度和力度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对各监管部门的监督要求也将更为全面。在这一趋势下,各监管部门可采用联合监管的方式对互联网系统和互联网金融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管,以保证互联网经济环境下金融业的稳定发展。而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金融业以企业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互联网主要以消费者为服务对象。因此,未来的金融监管不仅针对企业,还将覆盖到广大消费者,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资融资环境,最大限度的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结语

  从上文对互联网金融的介绍和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当前的金融局势下异军突起,对传统金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催生了诸如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其对全球金融局势的影响不可忽视。相关企业和个人若想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进程中把握机会、创造财富,必须了解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摸清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方可在当前金融行业起伏不定的局势下掌握主动、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熊亚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35(8):241.

  [2]周宇.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3,(9):67-71.

  [3]马京津,徐建慧.大数据时代的金融变革: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及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293-294,232.

  [4]卜利卿,康枫.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变革[J].金融博览,2013,(13):48-49.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相关文章:

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

2.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带来的影响分析

3.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5.论新时期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6.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

7.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8.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

9.互联网金融模式特点及其未来走向

10.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及其使用的影响因素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