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09

  货币供应量总量紧缩,增速放缓,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另1个原因,但货币供应结构失衡更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雪上加霜”。尽管货币政策表述仍然是“稳健”,实际效果却是“偏紧”。人民币信贷增幅偏低,主要是由于央行与银监会共同执行的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信贷的做法。尽管监管层反复强调“有保有压”,但由于商业银行信贷调控机制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在贯彻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时,往往更多地采用贷款余额控制等硬性调控手段,难以避免“1刀切”的现象。所以在贷款总规模快速下降的同时,贷款结构也出现恶化。1是贷款期限结构上,中长期化趋势持续加强。2是贷款投放向大行业、大企业集团的趋势加剧,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1步突出。

  ③非公经济政策虚位

  从中小企业的特点看大多数是非公企业,而对非公企业,从政府宏观政策上讲,往往是“口头支持,实际支持少。”其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不够。客观的讲,在中国1直存在着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的倾向,如宏观政策上1直强调“抓大放小”和对中小企业按所有制或地域进行“划线”等。从政府方面讲,缺乏对中小企业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资金扶持政策和鼓励向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没有为中小企业开辟多种直接融资渠道。因此,从制度上没有给予中小企业以相应的保障。

  b.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的众多法律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没有把中小企业作为特殊的服务对象看待。200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为改变当前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资金总量过少、使用分散、来源无保证等问题奠定了基础,从而在1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只是比较宽泛的政策性指导原则,法律规范强制不足,可操作性不强,还需要补充和完善相关配套的法规和得力的实施保证措施,以形成完整的国家中小企业规范与促进法律。

  c.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考核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和规范,没有把中小企业客户按大、小区别开来,而是把大、小企业笼统对待。因此,商业银行自然就更愿意向风险系数小、信贷成本低的大企业、大项目和优质客户贷款,从根本上无法调动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

  (3)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与金融改革滞后

  前面初步讨论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原因,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①金融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虽然企业可能的融资方式有多种,但现实的状况是:资本市场进入门槛高,2板市场起步晚;民间融资较不规范,地区差距大;商业信用不发达,票据市场发展慢;融资租赁水平低,典当融资额度小;各种科技投资基金、创业基金属新生事物,方兴未艾。有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外源融资渠道仍然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②金融改革滞后,国有银行保大舍小

  目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信贷市场竞争不充分,垄断供给较严重。我国4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似乎它们应该是支持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历史的沿袭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警示和国内金融资产不高的现实,使国有商业银行意识到防范风险的重要性;而外资银行进入的步伐加快,也使银行倍感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于是4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对业务授权和分支机构进行了调整:1方面统1评级、集中授信、上收信贷审批权;另1方面削减分支机构、减员增效。结果各级分支行都把信贷战略转向于“双大”和“双优”的企业、行业,而把数量上占绝对多数,但单个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了。严格的“抓大仿小”,严厉的“0风险责任制”,使中小企业成了此次改革的牺牲者。

  ③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业务定位有所偏离实际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实力单薄,本身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就不够。但其在业务定位上,也未将业务“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应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退出给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1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贴近基层、熟悉当地、掌握准确信息资源的优势,迅速占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但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农村信用社由于服务“3农”的宗旨和资本实力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还没有能力太多的挤占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的信贷市场;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同样存在实力方面的困境。另外,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因市场定位、资本约束等因素,1般采取了“跟随”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策略,也不太关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存在明显的金融垄断下的信贷配给现象。更进1步的说,是金融改革滞后于实体经济改革,使中小企业处于融资边缘化状态。

  4、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1)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方案不同。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不同,其对融资渠道和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从不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视野看,各个国家是有所侧重的,如美国强调为社区型企业进行融资,加拿大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解决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成立了区域经济发展部,建立了中小企业区域担保体系。而意大利则采取发展区域产业网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日本则分为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从不同类型的企业看,中小企业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科技型等,而不同国家的支持重点也有所差异,如美国相对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因此创办了纳斯达克市场;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加拿大政府则将重点放在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此外,由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需求,故各国政府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可见,大国由于地区差异往往导致经济非均衡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建立地区经济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供给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为防止地区经济的差距拉大,需要构建符合地区特色的金融机构和融资机制。

  (2)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组织机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

  日本对中小企业采取了10分积极主动的扶持政策,建立了1个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和相互补充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可以说对中小企业起到了极大的支持功能。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分为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两种,其中都市银行过去主要为大企业服务,但近年来都市银行开始重视发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地方银行由于1般规模较小,主要是为所在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由于近年来经济不景气,盈利能力差,过去以中小企业为特定服务对象的小型地方银行经营正面临严峻挑战,它们或成为大都市银行的分支机构,或正在改变经营模式,加快合并,向全能化银行发展。可以说日本的中小地方银行面临着全面的重组。除了商业银行体系,日本也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即互助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等,这些金融机构的特点是地方性强,互助。合作性质强。互助银行是根据相互银行法,从传统的民间金融机构无尽会社(1种信用互助合作组织)转化而成的股份公司性质的金融机构,全国共69家,主要为实行股份公司制度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20世纪80年代后互助银行呈现出与商业银行同化的趋势,但其融资对象仍被限制在中小企业。信用金库是根据信用金库法,从城市信用合作社改组而成的会员制金融机构,全国共456家,业务对象以会员企业为主,只有在优先满足了会员的贷款需求后,才可以对非会员提供贷款;信用组合强调自律,监管较松。可以说,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日本政府建立了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主要有:

  ①国民金融公库,为从银行及其他1般金融机构融通资金较困难的国民大众提供必要的事业资金;

  ②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在中小企业向1般金融机构融通发生困难时,由该公库给予资助;

  ③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由政府与民间合资建立,具有半官半民性质。这些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分工,其目的和宗旨都是为保证中小企业获得充足资金。

  (3)建立地区性的信用担保机构是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制度不可缺少的环节

  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分担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保证制度。美国地域范围比较广阔,属于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州、县、市之间的财权和事权划分非常清楚,政府与社区之间在发展经济中职责分工也相当明确。因此,在美国形成了3套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是由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直接操作的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般采取选择协作银行以直接担保和援信担保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有1般担保贷款、少量的“快速车道”贷款担保以及出口及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2是由地方政府操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美国各地情况不同,故此建立了不同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如加州出口信用担保体系的目的就是帮助加州地区的小企业扩大出口,采取政府出资与协作银行合作方式,通过分担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使银行不仅关注小企业现实的现金流量,更关注小企业未来收益,使小企业成为银行稳定的客户。在这个区域性担保体系的帮助下,许多小企业成为成功的出口商,促进了加州地区经济发展。3是社区性担保体系,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杜区内的贫困人口通过创办小企业来实现脱贫。可以看出,美国这种有针对性的具有不同地区特色的信用担保制度体系为其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5、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功案例分析

  下面以我国生活用纸的佼佼者维达公司,通过转制、融资,由小做大的成功案例的剖析,或许会对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有所启迪。

  维达公司从17年前1个名不见经传的镇办福利小厂发展成为今天我国生活用纸行业首屈1指的典范,除了国家政策的大环境和企业经营者的精明强干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前后3次进行的企业转制。维达公司的转制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并按相关法规的要求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其他经营管理机构。正是这1正确选择,保证了维达公司3次转制的顺利完成,不仅实现了融资,而且使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

  第1次转制:增量资本的融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