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变之诀,虚虚实实”——论析“虚实说”在中国电影中的艺术运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论文关键词:虚实;中国传统美学;电影

  论文摘要: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分析中国传统美学“虚实”艺术在电影画面、叙事、风格诸方面的运用特点及其意义,为面对全球化语境中国电影文化的走向提供一种解释。

    “虚实”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相反相异,又相辅相生,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由对立而至统一,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作为舶来品的电影在经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改造后,成为打上鲜明民族印记的艺术。这其中就浸润着中国人关于“虚实”的美学观念。

    “虚实说”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有无相生、以无为本”的哲学基础上的。《周易》中说:“天之道日阴日阳,地之道日柔日刚,人之道日仁日义。”宇宙之间,正是一虚一实构成万物的和谐存在。老庄哲学的核心,强调“道”是本体,而“物”只是道的表现形式,万物都源于道。“道”是“无”,“物”是“有”,道是虚的,物是实的,强调虚实结合,以虚为主。老子提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庄子则具体地运用到艺术中,庄子所说的“天籁”,“天乐”即是一种“大音希声”的音乐,他所说的“解衣般薄”式的真画,即是“大象无形”的绘画,他所说的超乎“言意之表”的语言和文章,也即是“齐物论”中所说的“大辩不言”的具体表现。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真和规律,决定了作为本根之枝末的天地万物同样也是“无”(虚)与“有”(实)的统一。

    从艺术角度考察,“实”指实在的、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把握的艺术形象;“虚”主要指虚设、虚拟或只能通过联想、想象才能间接把握的艺术形象。艺术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方法,其目的是突破艺术的物质手段在表现丰富复杂的生活的局限性,诱导和唤起人们对另外一些还没有表现出来或是无法表现出来的部分的联想和想象,使创作者和欣赏者达到默契和意会。所以清代郑绩说:“生变之诀,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八字尽之矣”。

    艺术规律是相通的,尤以电影作为声、画、诗、说等艺术样式的集大成者,更能充分地蕴含并体现中国传统的美学,“虚实”之美贯穿在电影艺术的各个环节中。

    一、“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电影画面的虚实美

    电影的直观媒介是画面,艺术精湛的摄影师讲求在统一的美学风格下使每一幅电影的画面都精致。艺术精神的传承使中国电影的画面构图常常采用传统的山水画法,因此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都像是一卷泼墨长轴。

    “一图之中,亦须有虚实,涉笔有稠密。实落处有取势,虚引处有意到笔不到处,乃妙。”是说虚实结合构成的画面艺术。"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重光画论的赏识者王羽和格格说,“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妙在通幅皆灵。鸟飞翔的空白处为天,山峦空白处为云,鱼游的空白处为水等等,这是指布置空白”。寄情于山水,心向往之,俯仰天地,极目悠悠,审美中意趣回旋往复,渗透着道家和禅宗思想,体现博大和太虚,构成了中国山水水墨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在电影摄影中,亦采用水墨画的散点透视:观察者位置不定、视点不定,非窗框式的上下左右自由延伸的画幅暗示了游动的视点和开放的时序,它是在静止的平面上建立具有时间维度的广阔空间的一种企图。电影中的横摇镜头,如古人乘坐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写意山水,自然形成开放式构图,画幅内外的实与虚,互相映衬。如《城南旧事》开篇,横摇,淡雾之中层层叠叠的山峦,近山远峰上连绵的长城,即是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在意蕴悠远之中蕴涵主人公对故乡的怀念。《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一场,采用散点透视:宏大的场景中千百军士井然有序地动作,水雾、烟雾错落有致地弥漫,运用平面延展和游动视点,虚实相间显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神韵,表现了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壮观宏大场景,增强了画面气势。

    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通过精妙的艺术构思,使形象意义引人遐思不已,这是指画面形象内部的空白。第五代导演精心设计的象征隐喻式构图,在造型和设色等方观追求非写实性,构成了表意的象征性代码,“虚”的意蕴无限制地拓展了“实”的意义。如《黄土地》的画面不平衡构图,厚重的黄土地倾斜着,常常占据了2/3以上的画幅,而人物却处于画幅的边缘或角落里。物的主体性与人的虚隐状态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从中显现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存的对峙关系,“穷”、“无”、“太虚”,置换为物的绵延,高原、巨川、黄土地、黄河,获得了承载意义的内涵。

    清代画家方式庶论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这是指蕴含于画面实境中的理性和情感。爱森斯坦曾惊叹中国的形象文字启发了蒙太奇理论的形成,而中国的虚实相生,实际上更能印证画面衔接的意义生成。《开国大典》中纪念碑莫基的情景意味深长:毛泽东主席悠远而实在的画外音中,实体的纪念碑在虚幻的朝厦中屹立,幻化为形状极为相似的布满战士的尸体的山峰,再幻化为一群白鸽振翅而飞,离意着战士的生命已化为和平的使者。由实境化而为虚,象征意义蕴涵其中。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