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摘要】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与西方进步思潮和五四运动的推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我们也仍然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品中,还存在传统儒家思想和封建专制思想的烙印。本文试图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对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女性文学;发展;女性意识

  随着近代西方先进思想的流入,大量的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发现,只有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才能救国图存。这一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先进人士为代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五四”运动的爆发而达到高潮,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条件下和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美国女性主义学者肖瓦尔特把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分为女人气阶段、女权主义阶段和女性阶段。本文则是以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为依据,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女性意识觉醒阶段、女性意识张扬阶段以及女性意识回归阶段。

  一、女性意识觉醒阶段

  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兴起,开始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她们创造出一系列的反对父权社会和封建宗法压迫的女性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突出特点就是它们开始关注女性内心世界,并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求索精神。陈衡哲则是第一个实现超越和突破男性作家的局限,从真正意义上打破现代文学的男性的垄断权的女性作家。她于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近千字对话体小说《老夫妻》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竖起了第一面旗帜。正如有些评论家所说,虽然陈衡哲的作品并不多,也算不上优秀,但其作为中国现代女性小说肇始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女性作家当属冰心,尤其以她的“问题小说”最具代表性,这些问题小说的主题也大多围绕家庭问题、儿童问题以及教育问题等等,她的作品中通过对宇宙之爱、自然之爱以及超于社会之上的母爱和童心之爱的展示,来表现她对社会、人生、婚姻、家庭等问题的关注。如她的首部作品《两个家庭》,文中通过对两个家庭的太太进行对比,一位太太是大学毕业生,性格活泼、明智、和蔼,家庭生活非常和睦;另一位太太是官家的小姐,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对家庭管理、子女教育等事务一窍不通,身上只有以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老习惯,天天只知道外出应酬,丈夫对其心生许多烦恼,又碍于其父母权势,不好表达,遂以出入风月场所游荡来发泄苦闷,最终死于肺病。作品通过对这两位太太的新旧思想作风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妇女应该接受教育,反对愚昧。这种结论在当时是具有很强的先进意义的。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冯沅君的作品《隔绝》和《隔绝之后》表达的主题是对传统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反抗,描写了女主人在反抗母亲包办婚姻无果的情况下,和恋人双双服毒而死的一个悲剧。这些小说作品表明中国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她们对野蛮、黑暗、愚昧的封建制度对妇女们的压迫再也不能容忍,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在经过几千年的压迫之后开始清醒起来。

  可以说,这一阶段女性文学的发展给知识女性的精神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生命力。但是,任何一种文化意识并非是独立存在和自由发展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在符合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才是合理的,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的发展由于缺乏对陈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的支撑,女性的权力仍旧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限制,男女地位悬殊,再加上女性的经济独立程度还远未达到支撑她们人格独立的程度。因此,我国第一代女作家的创作随着“五四”运动的退潮而从兴盛走向沉寂。

  二、女性意识的张扬阶段

  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很多,如丁玲、萧红、谢冰莹、冯铿、杨绛等,她们这些人的作品还明显带有“五四”时期的烙印,而丁玲无疑是这一阶段的最核心代表人物,她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孟珂》给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女性渴望自由独立的愿望,她们在对男权社会表现出深刻的失望和抗争的同时,却又无法摆脱生存的矛盾和异化的情绪。《孟珂》讲述的是一名女性对男权社会进行抗争最终失败的故事。女主人公孟珂因不满艺校中的腐败气氛,毅然从艺校退学,借宿在姑母家,在这期间,她结识了两位留学法国归来的青年晓淞和谵明,在一段的时间的接触之后,孟珂被两个青年的风度和殷勤所吸引,并且爱上了晓淞。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孟珂发现晓淞在和自己交往的同时还和另一位妖艳的妇人有染,而且,她也发现当初两位青年的殷勤仅仅是为了比较谁对女性更有诱惑力。失望之极的孟珂选择了离开,但为生活所迫,她进入了演艺圈,最终成为明星的孟珂不得不以出卖肉体和灵魂来满足男性色情视听的各种欲望,成为男权社会中男人的色情玩物和奴隶。《莎菲女士的日记》则是一部都市女性反抗男权社会压抑的代表作。莎菲虽是个病女子,但她的心灵坚强,她拒绝用传统女性的视角来世界和男性,在她的眼里,男人并不是主体,男人也可以成为被女人观赏的对象,如文中莎菲对她一度爱慕的男性凌吉士的描写“那高个儿可真漂亮”“他的颀长的身躯,白能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 就表现这点。但作品中的莎菲代表的不是一个人心里需求和困惑,而是代表那个时代所有知识女性的困惑和彷徨,莎菲们对爱情的热切期盼和彻底绝望,恰恰表明这个时代,女性作为独立的性别个体的觉醒阶段正在到来。而丁玲敏锐的观察力使她发现了女性这一性别个体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性别优势,她通过作品将现代女性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对现实的伟大超越表现出来。丁玲笔下的莎菲与“五四”时期所书写的女性形象不同,她不再是柔弱困惑、绝望抗争的新女性形象,已经从“五四”女性文学中那些女性意识觉醒形象转变为女性意识张扬的形象,这同时也标志着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初步形成。莎菲的意义不仅仅如此,她还揭示了“五四”退潮期的青年女性们不甘沉沦堕落,敢于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否定,这同时也表达了新女性以及代表新女性思想的女性文学投入广阔社会生活的历史要求。

  三、女性意识的回归阶段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在经历过觉醒和张扬两个阶段之后,开始向真实的女性意识回归。由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中国仍旧处于苦难的战争岁月,这也使得这一阶段的女性文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沦陷区的女性文学作品,一部分是解放区的女性文学作品。这两股女性文学态势,共同汇入了40年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这条大河中,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女性文学的内涵。

  解放区的文学作品以丁玲和谢冰莹为代表,。她们这一时期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蒙上了战争的硝烟。经历多年的生活磨练,丁玲已从昨日的“文小姐”变成今日的“武将军”,她的写作视角从关注女性个体转移到关注女性群体命运上来,从女性视角来看待战争、看待整个民族的明天和未来。她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日子》、《在医院中》和《夜》等在用女性的视角关注女同胞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也表现了对女性自身弱点的忧虑。谢冰莹的作品则充满了强烈的反叛和抗争意识、充满女性解放意识的爱国主义倾向。

  沦陷区的女性文学以张爱玲和苏青为代表,她们笔下的女性彻底颠覆了男权社会或者说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定位,即母亲不像母亲,妻子不像妻子,女儿不像女儿,“邪”气横生。如张爱玲的作品《金锁记》和《倾城之恋》等描写的是残缺不全的家庭、婚姻和恋爱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女性的苦难,她笔下的曹七巧和白流苏都是因自身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人格分裂的女性。如苏青的《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反复渲染的是现代女性在男性社会中生活的无奈和辛酸,突出表现了这些职业女性“谋生也谋爱”的矛盾心境及其对美满家庭的渴望和探索。

  但无论是解放区女性文学还是沦陷区女性文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女性作家开始更多的从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女性以及女性所生活的环境,关注女性性别个体的心理变化,女性意识也真正得以回归。

  【参考文献】

  [1] 陈橙.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 中华文化论坛, 2007,(2).

  [2] 邓海燕.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寻绎[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6,(2).

  [3]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M]. 北京: 京华出版社, 2005: 5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