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摘要】嫩江流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这里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俗独特且神秘,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以及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阐述的基础上,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前提,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嫩江流域;经济

  一、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解析

  (一)物质文化

  1.生产经济。嫩江流域地理条件复杂,有山林、草原、河流和平原,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利用山水相依的自然条件,从事着农、牧、猎、渔、采集等多种产业。猎业是该地区少数民族所从事的古老产业,被称作“渔猎民族”的鄂温克族,直到20世纪末仍然从事着狩猎生产,在我国,鄂温克族是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渔业是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的多种经营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斡尔族的先民们居住在黑龙江、嫩江诺敏河等江河沿岸,在这些江河中生活着几十种鱼,达斡尔族在夏季和冬季均有渔业活动,根据不同的水域和鱼的不同习性,有十几种不同的捕鱼方法,比较典型的有罩抓鱼、放“洞”捕鱼、点火把插鱼、穿冰叉鱼等。采食野菜、野果也是该地区各少数民族共有的民族生产生活内容,柳蒿芽、蕨菜、野韭菜、山丁子、蓝莓、各种菌类等既是他们佐餐的美味,更是款待贵宾的佳肴,采集业也成为该地区少数民族极具特色的生产方式。这些渐行渐远的古老生产方式与喧嚣忙碌的城市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接近自然,是理想的舒缓人们紧张与压力的旅游资源。

  2.服饰习俗。独特的民族服饰,漂亮稀少的服装配饰,成为众多旅游者旅游产品收藏的首选对象,这些服饰习俗也就成为该地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旅游资源之一。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服饰和他们所居住区域及从事的生产方式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该地区的少数民族长期从事猎业生产,历史上他们主要用袍皮、鹿皮等野兽皮毛制作服装,既可以抵御严寒,又可以起到伪装的作用。通古斯鄂温克人的服装特别是女子的服装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一种上身较窄、下身较宽的袍子,走起路来下身显得很丰满,头戴的帽子呈倒圆锥形,顶端缀有红缨穗,颜色特别鲜明夺目,他们的衣服都用铜或银等金属做扣子,无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穿皮靴。蒙古族服装强调色彩对比和服饰效果,以宽袍阔带著称,其色彩明亮浓郁,充分显示出蒙古人热情、彪悍、豪放的性格。蒙古族摔跤手用来记功的护颈项圈,用来象征男性威武的蒙古刀都是该民族服饰的典型特征。

  3.居住习俗。参观见所未见的、原始的居所,是许多游客的目的地,能够在这样的居所中体验民族生活的习俗更是他们旅行的乐趣所在。生活在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为了适应当地季节变换的不同气候,他们因地制宜地创造出许多功能和样式各异的住所。“仙人柱”,汉语称“撮罗子”,是定居前鄂温克猎民住的圆锥形帐篷。以若干根桦木杆搭成框架,夏、秋季外面覆以干草、芦苇或桦树皮,冬、春季围盖兽皮。大小因人口和季节而异,夏大而冬小。柱中央为燃篝火处,用以做饭取暖。三面以芦苇、兽皮等席地为床。“撮罗子”也是达斡尔族外出狩猎时的一种流动帐篷。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4.交通习俗。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所生活的区域被山地、河流、草原、森林环绕,夏季草木繁盛、绿草茵茵,冬季被冰雪覆盖。在这种条件下,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制作和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形成了具有我国北方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的交通民俗。达斡尔族的大轱辘车、木筏子、狗拉爬犁,鄂温克族的滑雪板、桦皮船、勒勒车等都极具吸引力。少数民族的交通工具,是他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不仅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交通的便利,也可以使他们体验一种有别于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传统交通习俗。

  5.饮食习俗。饮食文化是旅游活动的一个要素,是旅游体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甚至是许多旅游者旅游的直接目的。嫩江流域少数民族的饮食主要以肉制品和乳制品为主。手把肉是牧民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吃法,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均有吃手把肉的习俗,手把肉也是款待贵宾的重要食品。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乳制品有特别的钟爱,奶茶、酸奶、奶油、奶酒、奶糕、奶酪等不仅是他们生活的必须食品,而且也成为该地区主打的旅游商品。

  (二)精神文化

  1.节庆与体育。作为民族旅游资源的节日喜庆,因为它们是一个民族特点与形式的集中表现、展示,还因为它们的可参与性,所以常常令游客兴奋不已。少数民族的体育竞技常常与节庆同时举行,不仅参加人数众多,而且使节日气氛颇为热闹。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是蒙古语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起源于祭敖包。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的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的人民身着节日盛装,骑马乘车从四面八方云集到活动地点,参加和观看赛马、摔跤、射箭、马术等体育竞赛。蒙古族牧民还常常选择这个吉日举行婚礼。如今那达慕大会已经成为蒙古族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2.民间艺术。民间传统艺术记载了该民族的历史发展,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浓缩。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成果,它们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吸引着无数旅游者前来品茗。

  歌舞艺术。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均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在音乐与舞蹈中尽情展露。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哈库麦勒、乌钦调,鄂温克族的斡日切舞、努日给勒舞等,既表现了热闹的劳动场景,也展现了少数民族细腻的情感世界。其中达斡尔族乌春、扎恩达勒,已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造型艺术。达斡尔族的木雕和骨雕、鄂温克族的驯鹿岩画、蒙古族的皮革造型艺术等均展现了本民族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壁挂,是柯尔克孜族家庭的一种必备的装饰,也是一种必备的装饰。形状多为长方形,有大有小,一般宽约1.2米至3米,长约1.2米到2.5米之间。壁挂多用紫红色或大红色的平绒做底面,黑色平绒做边,在下沿的边芯相接处,吊坠有金黄色丝穗。除壁挂中心的整体图案外,在左右和下方的宽阔黑绒边上,则是妇女们用双手以刺绣、贴绣、扎绣和镶坠等方法,构制出一层层结构严谨、色彩对比强烈、纹样优美的图案。

  3.信仰与礼节。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与旅游禁忌,少数民族的信仰与礼节是民族精神文化中极为特殊的方面。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大多数都信仰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崇拜,与萨满教有关的禁忌、礼节与祭祀是被该地区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时刻谨遵的。天神、山神、火神、保护牲畜的神……信仰崇拜的神有几十个之多。每家供奉哪种神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一旦选择了供奉哪种神就要保留下来一直供奉。与之相适应的祭祀活动也极为隆重。如达斡尔族萨满舞就是在祈求根除灾难、祭神治病、祈祷丰收是所跳的舞蹈,还有祭敖包、求雨等祭祀活动。除了与祭祀等民间信仰有关的礼节外,该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礼节与禁忌也非常丰富,如诞生礼、婚礼、葬礼、食物禁忌、生产禁忌、生产禁忌等也都很具特色。

  二、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

  (一)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前提

  民族文化旅游,就是以非主体民族的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主要是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首要前提就是要拓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繁花似锦,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丰富,这些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但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保留下来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却因诸多原因或多或少地失去了民族文化古朴的韵味,原汁原味的文化越来越稀缺,作为可被选择能够实际利用的文化旅游资源就更加有限。文化旅游是要旅游者体验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应该像图腾崇拜一样,是透过民族生产生活可被窥探到的、内涵深远无处不在的。如果民族文化更多地被现代文明所代替,民族风格更多地被时代潮流所掩盖,这样的一种民族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与吸引力。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在与自然搏斗促生存、与现代融合促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民族文化,也使民族文化式微。少数民族文化的日渐消逝,不仅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失去了基本的前提,还将最终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因此,要以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与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前提。

  1.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目前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几十种。对这些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成果,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民族悠久的历史是最具吸引力的方面,通过研究民族历史,探索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对该民族在历史上的兴衰更替,是非成败,用文化的符号加以记录;要整合民族文化片段,将散落在民间的民歌、小调、说唱、传说、舞蹈等民间艺术奇葩搜集整理,感受民族精神的真谛,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要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字,将绵延至今的民族文化,以最古老而又最可靠的方式保留下来;寻找和培养民间艺人,以少数民族特有的方式,促进民族民间技艺的传承。

  2.保护少数民族社区。少数民族社区是一个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城镇、村寨或街区,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长期共同生活、形成各种内部联系的空间条件。少数民族社区,集中体现了该民族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物质、文化生活等民族要素。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聚居的哈拉新村、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等少数民族社区内至今还保留着少数民族传统的民族语言和生活习惯,保护这些少数民族社区,就是对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少数民族社区也可以作为少数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

  (二)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1.整合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生活在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因具有共同的生存空间,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民族文化;同时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的不同,它们各自还拥有各民族自己的独特生活习俗与传统文化。整合该地区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少数民族共有特点为主线,借助文化旅游这一载体,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产品集中宣传与推广。如可将萨满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推介,通过参观体验萨满祭祀,萨满服饰、面具、法器等等,让游客充分感受中国北方原始宗教——萨满教以及与之相关的萨满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要突出不同民族文化中的特殊之处,紧紧抓住民族文化中独一无二的方面将其充分展现与弘扬,如达斡尔族的歌舞艺术与说唱艺术、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鄂温克族的驯鹿驯养等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