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化语境下中国“公共性”之困境及其再生产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公共性  现代化  再生产

  [论文摘要]公共性是政治哲学的永恒关切,也是现代国家建构和社会组织的重要内容。现代性自身内含着自我矛盾性,需要外在的、可以提供聚合力的精神之根来补救,公共性就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公共性是现代性的当代主题。中国社会公共性议题需要嵌入到现代化的语境下进行分析,公共性话语的构建迫切需要破除现代性“产品”的桎梏,同时亦要求在本土现代化的继续推进过程中持续驮得再生产的资源要素。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在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自发内生型现代化进程不同,中同的现代化进程是后发外诱型的。“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如何处理本土传统与外来的新传统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可概括为两对关系: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在努力探求协调这两对关系的药方。公共性就成为其中之一。现代性与公共性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既共荣共生,又一损俱损。在现代化和现代性语境下,对公共性建构之相关问题的分析也有了地域和时代的双重特色。

  一、公共性的意涵和类型

  由于对公共性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及问题自身的抽象性,对于“公共性”理念的内涵,学术界一直未形成定论。在西方政治哲学界,以阿伦特、哈贝马斯等人对“公共性”的研究最为人瞩目。阿伦特将公共性解释为同时具备独特性和共同性的人们通过语言活动而形成的向万人开示的世界。按照阿伦特的观点,多样性、多元性、差异性是社会的一大特征,公共性应当将其包容,使之在自身框架中寻求共识的达成。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其交往理性理论,对理解公共性涵义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公共权力领域)和市民社会(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社会生活领域,当作为私人的公众经由对话等形式形成事关其普遍利益的公共意见时,公共领域就Hj现了。参照对公共性的词义解释,则能更直观地理解公共性。公,即不私或非私,超越个人和群体的特殊性,谋求共同的善;共,即共享,类似于阿伦特的:盐享一个世界”。参照一些学者将‘现代性”理解为‘指标”的视角,公共性也可理解为指涉一系列指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主体,即参加公共生活的主体,它既可以是私人,义可以是组织,在民主国家,前者具有公民这一政治身份;公共空间,或称公共领域,是指由公共主体的言语和行动所构成的领域;公共理性,它是公共生活系统所具备的理性,存这里,将公共精神也放在其中加以讨论;公共利益,它不是指全体私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以私人利益为前提。公共性就是以上四方面构成的一组指标体系。这种解释有助于对抽象的概念有一个直观、具体的把握。

  公共性不仅意指某种属性和本性,也指一种视角或态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而公共性内涵于社会性中,所以公共性也是人的内在属;当我们称某一事件是公共性问题时,是说它具备这种属性。而当人们面对众多公共性问题时,公共性就成了人们应该采取的一种态度、立场和观念。闲此,公共性应该被理解为是一种“元叙事”,是公共领域掌握主导权的话语,具体说就是谋求理解、共识和合作的一组话语体系。公共性的建构首先要使公共性话语成为公共领域的元话语,公共性问题的解决亦要依靠其元叙事地位的建立。在现实生活巾,主要表现为人们参加公共生活时所秉持的“态度”。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公共生活,需要公共性来支撑。

  公共性是一种历史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公共性必然呈现不同的类型。哈贝马斯将公共性划分为古希腊城邦型公共性、西欧中世纪体现型公共性、近代以来的市民型公共性等几种类型。中冈传统社会公共性类型呈现出‘悖论”特征,即既缺乏公共性,又具有公共性色彩。之所以说公共性缺失,是因为在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在私天下的社会中,毫无公共生活、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可言;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与社会是不相分离的,政治国家对社会实行全面严密的控制,帝王以天子的名义和国家代言人的形象君临天下,事实上充当了公共性的象征,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与君主私益者融合。这多少类似于中世纪欧洲的“体现型公共性”,所以又具有某些公共性色彩。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正经历从传统向现代的蜕变。中国社会正经历继续发展市场经济,继续完善民主政治,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性属于政治主导型,政治国家对社会进行一种“分类控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十分不平衡,公共性问题的解决极大地依赖于政治尤其是良政的作为。对公共性进行类型划分,目的在于加深对公共性的历史发展及其若干表征的理解。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