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中的女性问题研究——对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初步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论文关键词: 少数民族妇女  社会化  民族文化  社会工作视角  女性问题

  论文摘要:少数民族妇女这个又特殊,又普遍的群体在本来就被认为弱势的妇女群体当中站到了更弱势的一边。我选择少数民族妇女群体是因为我自己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对西北少数民族群体理解的也比较多,一些现象和特点,问题都是亲眼看到,更能形象的体现出问题的存在根据实际情况对此策划出合理的服务方案。因为,少数民族妇女因其承继的历史的特殊性和其所处地域的先天发展动力不足造成了她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弱势存在的现实;另一方面,现代化进程也给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化提出了新的挑战。惟其如此,对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问题作出全景式的分析和考察就十分必要。

  对少数民族妇女问题可以由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化

  首先从社会化这个概念着手。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立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由于受到民族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社会化具有不同于汉族社会化的特点。有的论著认为,这些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劳动技能、生活习俗的社会化,道德社会化、信仰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等不同的方面。实际上,只就这些方面并不能说明民族社会化与一般社会化之间的不同,因为一般社会化也会通过这些方面表现出其组成。

  所谓少数民族社会化就是,在特定的民族群体中,个体通过与群体的相互作用,适应并吸收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民族意识,成为一个合格的民族群体成员的过程。

  2)少数民族妇女的特殊性

  少数民族在汉族人眼里一直被认为是个特殊的群体。是因为这里有一些特殊的因素。从文化上讲,在历史流转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社会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模式。在一定意义上讲,不同民族的区分就是依据各自不同群体的”文化模式”之差异性来确定的。不同的民族文化模式对两性的角色规范、经济活动安排、生活习俗要求等方面都具有差异性,所以理解少数民族妇女就要首先考察其所处的民族文化模式。

  在从人格发展来看少数民族妇女之前,提一下什么是人格: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和感情)。人格发展属于对少数民族成员个体层面上的社会服务考察的一个主要方面。所以,少数民族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特质可能发生哪些改变?传统少数民族妇女的角色规范是怎样影响其人格的发展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应该对少数民族妇女的服务方案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宗教信仰是决定西北少数民族妇女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角色规范的限定。西北少数民族几乎都又各自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妇女整个社会活动过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影响,少数民族妇女自小学习宗教文化中具有性别区分色彩的“禁忌”与礼仪,型塑她们的人格特征。宗教文化对于妇女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角色规范的限定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妇女权利和义务的实际形式。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