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恕思想经历看近代儒学的自我调整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宋恕(1862—1910),原名存礼,字燕生,后改名恕,字平子,号六斋,浙江平阳人。与陈虬、陈黻宸交好,时称“东瓯三杰”,也与章太炎熟识,对章氏有很大影响[①]。作为一位具有启蒙倾向的近代思想家,宋恕一生的思想演变及其内在冲突,在晚清一代爱国知识分子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关于宋恕的思想,一度因其著作搜集不易而论者较少。至1993年胡珠生所编《宋恕集》出版,情况始有改观,研究者渐趋增多。惟这些研究或偏重于维新思想[②],或专一于经学思想[③],而较少对其思想的整体变化特别是其内在的多面性进行综合剖析。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晚清社会大变局对知识界的震荡,对宋恕思想的演变脉络和复杂内涵作一初步的梳理,以求在更加全面认识宋恕其人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传统儒学在中西文化相激荡之背景下的境遇。
 
一、“三始一始”与“阳儒阴法”
  宋恕自幼聪慧,受知于乡前辈孙衣言、铿鸣兄弟,并得从经学大师孙诒让(孙衣言子)问学,由此打下了深厚的旧学根基。年近三十,“始稍稍出门”,而自许甚高,谓:“从同郡士大夫游,略观周、汉、唐、宋之书,颇闻当世名公之论,意常少可而多否也。” [1][P484]期间,因受时事刺激,思想渐生变化。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他原本希望通过科举之路,步入政界,“欲扫西庭壮本朝”,实现自己的御侮强国之梦。1882年,与陈虬、陈黻宸等学者结求志社于浙江瑞安,相与切磋,宋恕具有维新倾向的“三始”之说即萌发于此时。在1887年撰写的《书张经甫〈救时刍言〉》中,他指出:“论治不可不知三始”,主张应从“废时文”、“改官制”、“开议院”着手改良国家政治。 [1][P184] 1892年赴天津晋见李鸿章时,更完整地提出了以“三始一始”说为基础的维新变法纲领,称“盖欲化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改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1][P502]要求效法西方,改革用人行政制度,推行议院民主,以便 “除周后之弊,反秦前之治,塞东邻之笑,御西土之侮” [1][P503]。学习西方,以求富强,“天悯中华,使东、西通,西之政学,渐闻于东,斯乃世运之转机,民生之大幸” [1][P501]。
  但宋恕的主张少时人赞同,“与人谈三始,犹有然之者;谈一始,则莫不掩耳而走,怒目而骂,以为背谬已极,名教罪人。” [1][P502]虽然被系以“名教罪人”之詈,宋恕并不气馁,他于1892年完成了《六字课斋卑议》初稿及《上李中堂书》,希望借李鸿章之力推行其主张,但他的维新思想同样没有得到李鸿章的赏识,而仅仅让他充任了水师学堂的汉文教习。“既著书十余万言以力攻伪儒,其精者藏诸石室,虽未敢示人,其粗者如易欧服、师西律、改官制、开学校、设议院之类则公言之有年矣”,但是“阳春寡和,伪党切齿,年已逾立,未得寸柄”,“遂乃废然志灰兴亚,口绝扶黄,寄怀图史,专研心性之理,兼以文章自娱尔”[④]。可实际上1892年后,宋恕并没有“志灰兴亚”,满足于“文章自娱”,而是更加潜心研究构筑自己的理论。
  在1892年《六字课斋卑议》的基础上,1895年,复完成《六字课斋津谈》。这些著作,议论出入经史子集,反复论证变法维新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其中贯穿着明确的改革思想。特别是1897年《六字课斋卑议》的正式印行,表明其思想理论体系已经完备,根基已经建立。对比一下1892年与1897年的《卑议》,可发现1897年印本中崇儒抑法思想较前大为鲜明,为变法维新思想补充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对比《卑议》的《民瘼篇》,可以发现1897年印本中每篇后都加上了《诗经》中的相关语句,以此对相关章节的变革思想提供儒家经典的理论依据,以假托三代之义行维新之实。[⑤]宋恕这样做,一方面固然有因当时朝野上下对维新思想应者寥寥,故希望从传统经典的资源中为其主张寻求理论支持这一层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更与其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认识有关。
  宋恕认为汉以后的儒学实为 “阳儒阴法之学”,“周后明前,儒家兴西,法家炽东,董、韩、苏、程之论,莫不以法乱儒,长夜神州,孤识隐痛,”[⑥]以至于造成神州长夜,文明退化,故而认为汉以后“阳儒阴法”之学皆不足为法。在宋恕看来,“儒家宗旨,一言以蔽之曰‘抑强扶弱’;法家宗旨,一言以蔽之曰‘抑弱扶强’。” [⑦]儒家是“忠于百姓”[⑧]的,古儒者之学“皆以仁民爱物为体,公天下为用”[⑨]。而“法家之政事,非治民也,克民也”,[⑩]是一种集权克民之术。“秦以前,儒自儒,法自法,世主能苦儒不能亡儒,自叔孙通首以法乱儒,媚泗上剧盗,而武帝时曲学以阿酷吏者加甚焉。于是儒法混而儒乃几亡!后世若马、郑、韩、欧、程、朱之伦,名曰‘大儒’,实则‘大法’。”[11]儒家尊君抑民之说不行于世,“后儒浅学之徒,投时主之好,而转谬托之《六经》之言,附会窜易以文其非”,“自盈、刘一降一君家天下”,法家思想盛行于世“人且以古帝王为专制之治”[12],以致“锢民聪明,拂民天性,驱民入于狉獉之域、奴仆之区,严防其界,使民救死不暇”[13],这就是“阳儒阴法”的危害所在。
  既然神州之祸源于以法乱儒,故宋恕以为“图拯神州,不必改教也,复教而已!”[14]按照宋的逻辑思维,先秦儒学才是抑强扶弱之真儒学,因此只要恢复秦以前的真儒学就能达到救国的目的。当然,宋恕的这些思想,目的决不在于“复古”,宋氏有言“井田、封建之规,古可因,今不可复;肉刑、民兵之法,古可行,今不可师。”[15]宋恕言改革,其思想理论的逻辑起点在儒学的“仁义爱民”与“经世致用”上。
  从崇儒抑法出发,宋恕凸显儒学的“仁义爱民”思想,主张做事情要“设身处地,实事求是”,认为为人、为学、为文之宗旨可以以“恕”字概括之。“如心为恕,读古今书必切按原文,思古今事必设身处地,绝不稍蹈周后明前陋习,此为学之恕也。著书专代世界苦人立言,穷至民情,无幽不显,数千年来偏私相承之论誓不附和,伤风败俗、导淫助虐之词誓不偶作,此为文之恕也[16]”, “大抵地球正教,宗旨全符,孔、佛、耶酥,同归仁恕。所不同者,皆其形式”[17]。宋恕改名为恕,其思想根源在此。然而传统儒学不过是宋恕用来“诠释”的对象,结合着时代的需要,一味胶著于传统儒学并不能满足宋恕的理论需求。从表面上看宋恕推崇孔孟之义,但他对儒家典籍并不尊重。《春秋》是集中阐述儒学要义的一部儒学经典著述,《易经》也是孔子极为推崇的儒家经典。但宋恕却说:“王介甫谓‘《春秋》为断烂朝报’,天古卓识!余尝谓‘《周易》为古雅庙签’,与介甫语无意成一巧对。”[18]而对于文王、周王等古“圣人”,宋恕意批判谓:“家宇之弊,及于姬周,发旦抑民,殆甚殷夏。”[19]把周看成黑暗时代,周武王、周公对人民的压制还比桀纣更厉害,这种议论锋芒极为犀利。同时宋又言:“儒家宗旨有二:尊尧舜以明君之宜公举也,称汤武以明臣之可以废君也。”[20]汤武“革命”的正义性,除孟子给予过正面的肯定外,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历史上少有思想家敢于弘扬之,尤其在宋明以后,随着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以及理学思想的普及,对于汤武伐桀纣的褒扬性思想几成绝响,时过境迁,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时,清廷统治河溃鱼烂,由“民本”次第发展而来的“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宋恕借助于古老的尧舜“禅让”和汤武“革命”的故事,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却与改革时政,施行“民主”的时代主题息息相关。[21]他要发掘传统儒学中的“仁义爱民”思想以振国绪,并认为 “仁义爱民”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