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掘传承优秀的江西民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论文摘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继承、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这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从江西优秀的民俗文化入手,从四个方面分析优秀民俗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江西民俗文化;和谐;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人民正在积极行动起来,投人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认识民俗文化的特色,研究民俗文化的范型和规律,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对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以江西民俗文化为例,讨论民俗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一、传承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民俗文化形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本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民俗文化方面表现得最为鲜明,例民族节俗、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民间传唱、忠孝观念之类等。
  民俗文化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对各民族整体文化的形成都起过积极作用。自古存在过的、曾经是合理的民俗,对社会习俗、地理环境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传承至今,对今天中国人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方式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各地区有各地区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中进行的,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便必然要打上鲜明的地域印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必然包含有积极和消极成分,汲取民俗文化中对社会有用的、积极的成分,扬弃消极的、落后的习俗,也是民俗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必要。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其突出。
  拿江西来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赣鄱文化母体,在这个母体文化的大系统下还包含具有地域性的子文化系统,如: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角度看,还包括有: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构建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优秀民俗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长久的、世界的。就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前景而言,仅仅注重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远远不够,必须实现民俗多样性文化基础上新的整合发展和优化创新,尤其需要强调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央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说明了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发展是硬道理,传承、保护与发展是辩证的关系。传承、保护民俗文化恰恰是寓发展于保护之中,寓保护于发展之中,而且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不仅需要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还应该利用传统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结构中最底层的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字”要求便是和谐新农村的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民俗文化可以起到政策、法规等无法替代的作用。
  民俗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民俗是文化与生活的结合体。它从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又与现实生活混合一体,并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传统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俗要求其所影响下的人们行为一致,统一,让同一民俗区内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有规律,有秩序。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民俗生活就是和谐生活,祥和的生活,安全的生活。
  民俗文化具有稳定性、重复性和可预见性,民俗一旦形成便沉积于整个民俗区人们内心深处,为他们所遵循,并规范他们的行动。民俗文化是长期历史形成的,是动态的积累产物,凝聚了一定人群、民众的共同的美好愿望。在实施同一民俗行为的过程中,人与人、家庭和家庭的关系愈加和睦、亲密,一定人群在同一的生活方式、生活传统的轨道上进行,尊卑有礼、长幼有序,这便是和谐的社会。
  拿江西来说,三面环山(西为井冈山、东为武夷山、南为南岭),一面临水(鄱阳湖、长江),区域地理相对封闭,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江西的民俗文化有着更多的乡土观念、家族观念,而这种乡土、家族观念又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民俗上的趋同性,对民俗影响下的人群具有吸引力、辐射力、约束力、凝聚力、稳定力和激励力。具体到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江西民俗特别讲求人情世故、迎来送往的礼节。民俗文化之所以给社会带来和谐,就在于民俗文化本身是和谐的。不和谐的民俗即便是产生了,在时代的演进中也自然会被淘汰。
  千百年来农村的现实生活原态,比起城市,具有更缓慢发展的稳固性,民俗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是被人们认可、遵守,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起到一种潜意识的规范。特别是民俗文化中积极的、优秀的部分,对于建立“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极其必要的和及时的。因此,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优秀的民俗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