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上人间:中国远古神话中的人性意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关键词:神话 下落 人性

  论文摘要:神话通过故事或者传奇表达出远古人们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思考。中国远古神话的整体发展态势是从上天向人间下落,最终达至人类自身。神话英雄和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身上人性的因素在不断增强。从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意识从神灵世界向人的世界的转向。远古神话反映出中国思想一贯的对人和人性的关注,从而构成了先秦时期人性论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针对中国远古神话的研究起源很早。乌丙安认为早在1903年就出现了第一篇神话学论文。之后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文人,如鲁迅、梁启超、胡适、茅盾、卫聚贤、吕振羽、钟敬文、丁山、徐旭生、杨宽等,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神话做了初步探索。建国后,袁坷对中国神话进行了长时期的、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成为神话研究界的代表人物。到“文革”结束的时候,中国神话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以后的深人研究打下了基础。但这个阶段的研究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正如李立所说,(它们)“缺乏从文化视觉的高度对神话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宏观的把握,对神话的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在对古代神话的研究中,没有充分地将其置于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从文化的多样、整一、发展和擅革等方面研究神话的发展和演变…,缺少理论的深度和思辨的探求。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拓展了神话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始从文化和哲学的高度审视神话,如谢选骏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叶舒宪的《中国神话哲学》等。这些学者普遍“注意到神话的文化价值及其在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但是,对中国神话中蕴涵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其文化价值和意义的具体表现,以及它的现实意义,至今还缺乏有影响力的研究著作和论文z-。有鉴于此,本文从人性论的角度切人,对部分远古神话进行了初步探索,着重分析了其中蕴涵的人性意识,认为这种意识和民族精神中一以贯之的对人的关注和重视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了先秦时期人性理论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中国思想的整体性特征的形成发挥了必要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神话可以揭示洪荒时代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看法。虽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神话故事已经不是它们的原貌,但是其中仍保留了先民的一些真实的情感。瑰丽的神话故事在民间长久流传,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丰富多彩的人性论,它们的构建不可能完全脱离远古神话。但长久以来,对远古思想,人们大多认为充满了荒诞和迷信。大量商代卜辞的出土似乎更加深了我们的成见:在诸子时代之前,人们的思想是神鬼的王国,人还不知道自己是人。与之相反,本文认为我们应该看重思想的连续性,相信神话所反映的更久远年代的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影响,并成为他们智力创作的素材之一。更重要的是,神话中往往包含着深刻浓烈的情感:先民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好奇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等等。这些情感通过神话的形式表达出来,成为一种人群共享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说神话是原始的,但这种原始在情感的表达上却更加真实。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讨论先秦人性论的时候,不应该也不可能忽视神话。在以下的简短讨论中,我将对袁坷整理出来的一些神话故事川进行分析。

    一、创世神话:自然主义态度与朝向人世的下落

    神话也是一种“文本”。只不过这种文本并不是通过成熟的文字来记录的,而是先民口口相传,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据徐旭生的看法,我们可以把出现成熟文字体系的商代以前的历史视作神话/传说时代。如此,神话就是当时人们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思考,并通过瑰丽的故事或者传奇表达出来。在这些看似荒诞、奇诡且复杂的故事/传奇中有一条内在的链。神话首先处理如何才有了现在的世界—头顶的蓝天和脚下的大地从何而来,然后,行走在天地间的人又是怎样出现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人如何在天地间存在,英雄的奋斗对人类的意义何在。

    在中国神话中,世界的原初形态是二片混沌,其中天地不分。这应该是先民对世界本源的一种思索,并赋予了这种存在形式以神性。《淮南子·精神训》中说:“古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艾漠阂,莫知其门。在其他古籍中,这种存在状态以具体的神灵表现出来。《山海经·西山经》说,“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庄子·应帝王》讲,“中央之帝为混沌”,没有七窍川。这些没有面目、七窍的“神”或者“帝”都是对世界的原初状态的隐喻。在先民看来,混沌并不是永恒的,而是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天地万物—也就是先民眼前的世界—出现了。眼前世界的诞生是因为神灵使然。然而,谁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盘古开天地是广大国人熟悉的创世神话。但是它的形成非常晚,应该是在远古神话的基础上由后人整理加工而成《淮南子分中说:“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这两个神灵一阴一阳,创造了天地万物。但是这种说法显然受了汉代流行的阴阳学说的影响,因而不能算作上古神话的表达。在远古居民的头脑中,可能还没有像盘古或者阴阳二神这类可以系统、完整、一次性地创造万物的造物者/主神形象。毋宁说,当时人们意识中有关创世者的形象是多元的、碎片化的。袁坷特别提到的“烛阴(烛龙神)”或许就是其中的一个《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螟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渴。是烛九阴,是烛龙。在同一本书的《海外北经》中,它又被称为“烛阴”,它“吹为冬,呼为夏”。也就是说,自然界中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黑夜、白夭和季节变化都来自这个神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