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蒸青绿茶在中日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论文关键词:蒸青绿茶  发展  传播  生产  茶园  自动化

  论文摘要:由蒸青绿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史及在日本的传播发展史出发,概述了蒸青绿茶的加工制作、引种栽培和贸易发展史,以及当前的加工技术与蒸青绿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由此对蒸青绿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前言

  蒸青绿茶,其品质特征素有“三绿”之称,即色绿、汤绿、叶底绿。最初由蒸青团茶、饼茶发展而来,后再发展到散茶,直至如今出现的各蒸青绿茶种类及其深加工产品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它的发展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始于中国唐代,后被广泛传播于日本韩国,在其他国家如越南、印尼等亚洲国家也有不少的栽种面积,在欧美非洲等也有不少的消费量。

  l中国蒸青绿茶的发展历史

  至今,中国茶叶已发展到六大茶类,即绿茶类、红茶类、乌龙茶类(又称青茶类)、黄茶类、白茶类、黑茶类,其中以绿茶类生产最早,也是中国主要的茶类。而绿茶类中的“蒸青绿茶”远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就已产生,当时称之为“蒸青团茶”,即鲜叶采回后,先经洗涤,而后用蒸汽杀青,捣碎后制成饼,穿孔,再烘干收藏。当时,茶叶产区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流域和陕西、河南等十四个区的许多州郡,以武夷山茶采制而成的最负盛名。

  到了宋元时期,由于贡茶制的实施,饮茶之风盛行,极具观赏效果的斗茶、分茶逐渐流行,社会各阶层对茶叶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茶类生产呈现出以片茶(即团、饼茶)为主,散茶(包括蒸青茶和末茶)崛起的格局。片茶制作精细,但工艺繁琐,价格昂贵,煮、饮费事,不适宜于普通老百姓饮用。因此,生产上对片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简化,出现了蒸而不碎、碎而不拍的蒸青茶和末茶,称为散茶。其产区主要分布于淮南、荆河、归州(今湖北姊归)和江南一带。

  到了明清时期,倡导以散茶替代穷极工巧的茶饼,以沸水冲泡的渝饮法替代传统的研末煎饮法。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下诏罢造团饼,“惟采芽茶之进”,开创了中国改团(饼)茶为散茶,改煮茶为泡茶。在茶叶制作技术上,元朝名茶杀青是用蒸青,名茶揉捻只是“略揉”而已,至明朝一般都改为炒青,少数地方采用的是烘青。帝王皇权的干预以及饮茶法的变更,极大地加快了饼茶衰弱、散茶崛起的历史进程。蒸青团饼茶的地位El渐衰弱,饮用散茶成为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之后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及花茶各茶类的迅速兴起与发展,引起了制茶技术的全面革新。至此,蒸青团饼茶逐渐退出中国制茶的历史舞台,而蒸青散茶也只是在某些区域生产、加工,在整个茶类中的规模El渐萎缩、地位逐步下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Et本国内茶叶消费供不应求,又恰逢我国改革开放伊始,蒸青绿茶市场活跃,销路畅通,而中国国内蒸青绿茶厂家不多,上档次上规模的蒸青绿茶企业更是微乎其微。于是,为出口创汇,争夺日本国市场,抢占商机,不少单位对蒸青绿茶制法作了进一步研究。引进设备、改进技术,扩大茶园栽种面积,扩建厂房,增添生产流水线,控制农药残留,至此,产量进一步增加,品质也得以提高,中国蒸青绿茶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蒸青绿茶在中国的现况

  目前,中国蒸青绿茶的制作,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基本上采用机械自动化生产。中国蒸青绿茶主要以外销为主,日本是其主要的进口国,此外还销往韩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国内销售也有一定的份额,但比重较小,主要是由于蒸青绿茶的口味与中国传统的炒青绿茶口感不一致,不太吻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