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6-12

  摘要:在对建筑结构实施抗震设计时,应当注意对建筑结构的施工功能、场地类别、建筑高度、地基基础类型、结构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文章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所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大小地震频发,未能够科学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极易倒塌,从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基于此背景,建筑抗震方面的设计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和建筑工程界的关注。

  1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1.1地震与建筑结构。地震灾害的频发,证明地震区建筑结构的合理性、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按照抗震设计标准设计加工的建筑结构,基本上都可以有效抵抗地震带来的考验,不易发生大型倒塌事件;没有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物,地震发生时都在极短的时间内直接崩塌,成为了地震区的重点灾难地点。因此,想要使建筑物能够有效抵抗住地震的冲击,就必须将抗震设计带到建筑结构设计中去。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要把抗震设防工作从建筑地点的选择到规划设计,进而具体的施工工程中,最后进行质量的监控和审核都要进行层层把关,严格把握好抗震设计,这是减轻地震灾害、加强抗震的有效措施。

  1.2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在工程结构设计的开始阶段正确掌握地震灾害的能量输入、建筑结构的类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等主要方面,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房屋建筑结构中抗震较薄弱的环节。

  1.3抗震设计要点。

  (1)建筑物的布局要保证科学合理性,保证建筑物中每个主要的受力物体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地震来临时承受住来自地面的压力,减少地震的破坏程度;

  (2)按照地震等级的不同,对房梁、房柱以及墙体的各个节点部分进行对应的抗震等级设计,保证内部的混凝土钢筋结构能够在受到地震作用后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3)应该根据地震等级的不同在建筑物中设计多个抗震防线,建立良好的抗震体系,当地震来临时,依靠这些防线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多重保护。

  2当前抗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2.1选择抗震场地。建筑施工地点所具备的抗震性,对于建筑物抗震设计来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相关人员应该首先了解地震波的影响范围(见图1),选择抗震性较强,有利于抗震设计的场地。由于地震会引发地裂、地表错动等,对地面的危害较大,所以在选择抗震场地时,不可选择土地液化、软弱、地质元素分布明显不均衡的地点,如果确实无法避开这些地点,则应该在施工初期在地面进行一定的抗震设计,加强地面的强度,稳定地基建造。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将地基建设在土层分布不均,或粘性土质较多的地区,需要采用地基加固、桩基等方式,加强建筑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争性,做好抗震措施处理。

  2.2建筑结构体系选择。

  2.2.1结构体系应当注意整体结构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个别地方出现问题而造成整体结构丧失抗震能力。地震设防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结构应当具有必要的重力分配能力功能,也就是将受到的整体冲击力合理分配到各个地方,在有些部分出现问题时,其他部分也能完成工作,避免崩塌。

  2.2.2结构应当具有明确的计算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在设计中应当严格控制好这一方面,若是在进行设计时没有明确的途径图和计算方案,一旦发生地震,地震的冲击力会很快摧毁抗震设计,这样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在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通过相关部分结构设计来进行各种途径的转换,尽量减少冲击力。

  2.2.3结构体系应当具备相关的承载能力。如果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将会有效消耗地震带来的冲击力。结构体系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非常好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能力,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和吸收地震带来的能量。

  2.2.4结构体系的设计需要具备合理刚度。如果建筑物的刚性不足,则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局部地区就很可能发生突变和崩裂,变形过强也会使变形设计部分承受巨大的压力,若是承受不住,则相关体系设计也会崩塌。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到这一点,提高重点部位的强度,避免造成损失。

  2.3建筑的平面布置规则性良好。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按照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建筑的立面和平面要布置合理,最好的设计方案就是把建筑设计成规则性的建筑,少用不规则性建筑设计方案。在建筑的抗震设计规范中也要明确的进行标注,需要选择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竖向、平面均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不规则或者平面不规则的建筑结构进行计算。假如楼板一些局部的地方确实需要不规则的结构,那就需要在楼板平面里面进行相关刚度不同变化的模型设计和计算工作。在建筑物比较薄弱的地方把内力的相关系数放大,严格的根据各种规定和标准进行弹塑性的设计,还要对抗震的主要部位和薄弱部位进行特殊处理,以期达到抗震设计的要求。

  3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改善措施

  3.1科学传递吸收地震外力能量。要科学设置传递吸收地震外力能量的方式,保证梁、墙以及支柱的轴线能够时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见图2),这样就能够将构件双向抗侧力体系形成。在墙段充分发挥抗震作用之前,首先要以“强墙弱梁”的原则为根据对墙肢的承载力予以加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墙肢受到剪切破坏,从而能够使建筑的抗震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3.2严格遵守抗震等级要求。严格遵守抗震等级对梁、柱及墙节点的设计要求,实施相适应的抗展构造措施。要想促使钢筋硅结构受地震作用影响,使其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以及延性,在设计时应该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基本原则,同时要科学选择截面的尺寸,合理控制柱的轴压比,尤其是要满足构造配筋要求,对节点实施相应的措施。

  3.3设置出多道的防震线

  具体来说,设置出多道的防震线即是指在抗震结构的体系,受地震作用影响,一些延性好的构件在起初要达到屈服,扮演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对于其他的部件是需要在第一道抗震防线屈服之后才能够进行屈服的,这样就能够形成第二、第三等多道抗震防线,与此同时,这样的结构体系为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功效。

  4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实现建筑机构抗震设计的高效性,就应该严格依照相关的原则要求,并对其实施科学的设计,真正促使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促使我国工程抗震设计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险峰.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171.

  [2]崔烨,孙晓红.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2(17):5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