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2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9-30

  建筑学从广义上讲,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科学”,这个学科定位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对于具有一定建筑学背景知识的人来说,越品越觉得真切;但是对于初学建筑的学生,或者是为学生填报志愿的家长来说,这句话却显得过于空泛,不好理解。有的家长,甚至是建筑学大一学生,都会抱有这样的观点――“建筑学就是学习修房子”的专业。每当面对这样的质疑时,笔者往往哭笑不得。

  建筑学论文篇一:

  谈生态建筑学

  [提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建筑师必须坚持生态观、科技观、社会观和经济观的统一,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高科技与文化共同发展,推动建筑学走向时代性、地域性与文化性的整合。

  关键词:数字城市;生态城市;建筑学

  一、生态建筑学概述

  生态建筑学是由于生态危机和建筑学发展危机而被推向历史舞台的,目标是通过平衡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人工生态环境。整体有序、永续利用、循环利用、反馈平衡、有偿使用可以概括生态设计的基本指导原则。

  实际上传统建筑学并非完全背离现代生态建筑学原理,有些常规性性设计恰恰包含了很多生态设计的要素。现实是到处可以看到考虑一点生态设计的就打着生态建筑、生态园林、生态…的招牌。因此,所谓生态建筑学就成为了一种理想或者说类似于人类自律的道德准则。什么样的设计才可以说是生态设计并无定论,资源零耗用和污染零排放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所以,从现实角度来看把生态建筑学尽快更多地溶入到常规性设计中更加可行。考虑到人们的观念、科技发展、利益权衡等因素,生态建筑学的理想还任重道远。本文力求从观念要素、经济要素、科技要素、政策要素等诸方面探讨生态建筑学发展的现实途径。

  二、生态建筑学存在的问题

  1、建筑学专业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呈现。建筑学多元化发展是建筑学发展的新的发展方向,满足居住这一基本需求的同时也符合多元化领域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建筑师本身就应具有多种学科的知识融合,并非沉浸在建筑学层面的专业知识领域中,或许作为建筑师,更应懂得如何设计出更符合人们心意的建筑。不仅仅满足各种建筑规范的要求,而且更要满足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包括心理满足感、视觉美感、人文环境等需求。

  2、建筑专业与建筑发展行业不同步。建筑学教育模式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沿用多年来的教学模式,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城市不断发展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各种新兴设计理念的出现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促使建筑设计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建筑师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筑学专业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一些教学材料也需要新的修编,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建筑学人才。

  3、建筑学教育资源区域分配不均。建筑教育担负着培养及提高未来建筑师素质的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新兴的建筑学院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时也出现譬如学生定位以及自信心的建立等诸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建筑学专业发展模式。国内知名的建筑院校,无论从师资、学生资源或是教学资源都远远领先于众多一般院校,这是建筑学发展以来的一个显著的问题。促进一般院校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促进中国建筑业发展基本力量的发展。

  4、建筑学专业教育地域特色缺失。具有成熟教育经验的建筑院校无非成为一般建筑院校的学习典范。当然借鉴成熟的经验在专业建设的初始是成功的,但是从专业发展长远考虑,很多院校往往都忽略了自身的特色优势,一味地朝着优秀学校靠拢,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很难达到与其专业建设水平相当的高度。很多建筑院校忽视自身的地域文化特点,盲目的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难以与自身情况结合,处于发展的迷茫期。

  三、生态建筑学发展的实现要素

  1、观念要素。生态建筑学作为人类社会与自然共生的途径,走到今天已经为很多人所共识。实际上,从室内装修污染到城市热岛、光污染等都已实实在在地摆在普通民众面前。但是有还有很多问题虽然短时期内没有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比如说资源的无节制利用、人类建设对生物系统的破坏、城市发展对历史遗存的威胁等等,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将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生态建筑学从长远来说是保护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用这样的观念来指导建设决策和设计过程,将对生态建筑学的良性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民众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公共建设的决策中,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经济要素。在经济社会中价值规律决定着市场的选择。生态建筑学必然也会面临价值取向的问题。从宏观来说生态建筑学应该是经济的,但是人们往往容易被短期利益所蒙蔽。历史上有很多民居建筑用很质朴的地方材料加上合理的设计同样可以熬到很“生态”。另外,是否经济也不能单从造价来看,更应该结合使用过程的能耗及维护成本进行综合评估。不可否认,一些新型生态材料由于还没有被广泛使用、高科技材料研发成本分摊、缺乏规模效应而使价格过高,但总有一天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推动人们对生态建筑的选择。当生态建筑作为人们自觉的选择,经济要素一定也将成为伴随生态建筑学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3、科技要素。虽然科技并不是生态建筑学的决定要素,但是科技确实为生态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空间。一大批新型建材的不断涌现,其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节能保温材料和太阳能光电材料。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认为的所谓绿色建材并不一定是生态的。例如木材虽然天然,但却并不生态,而作为传统建材的木材经过略加改造就可以是很生态的。生态建筑学的科技因素当然还包含设备、构造的运用。这些新科技的运用很可能暂时增加了建造成本,但是随着广泛的运用将逐步降低。

  4、政策要素。生态建筑学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导向。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经陆续制定了相关的节能设计标准,对材料、设备、构造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正因为生态建筑学的综合系统性,决定了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为此,我们还需不断修改或调整相应的规定。另外,就生态设计本身来讲也缺乏可量化的标准,这也需要相关政策制定部门进一步去完善这些标准,同时大力扶持新型节能建材和太阳能光电产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建筑学的发展正在走向信息化、生态化、多元化。但是真正的生态建筑所提倡的要求离我们还很遥远,还需要政府部门设计师和公众的同努力,优先发展建筑节能产业,逐渐形成人们自觉选择的良性循环,我们期待的结果是,生态建筑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沿着生态建筑学的道路,我们的生活环境将更加美好。

  主要参考文献:

  [1]荆其敏.生态建筑学[J].建筑学报,2009.7.

  [2]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建国.中国建筑教育发展走向初探[J].建筑学报,2004.2.

  建筑学论文篇二:

  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浅析

  【摘要】本文首先讲述了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对于建筑学学生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建筑学学生的行为特点,然后在探讨了专业教室的空间形式及其桌椅的布置方式等与专业教室空间相关的因素,最后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专业教室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建筑学 专业教室 空间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扩招,我国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等原因,社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筑学专业也成了更多大学生的首选专业。而高校的建筑学专业设计教室是培养未来建筑师的基础学习场所。建筑学本科学制是五年,而他们在设计教室中的时间比其他地方的时间要长很多,设计教室是建筑学学生打下专业基础的重要的教学空间,对学生们的学习影响甚大。

  建筑学的教育方式有别于其他专业,他们有独特的教学模式,因此设计教室空间布局,需要满足使用者的任何需求。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本科五年时间都在设计教室里,因此设计教室的空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现代的教学模式及设施对教学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创造出适合建筑学专业设计教室的教学空间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

  建筑学专业设计教室主要是针对建筑学的任课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对象比较固定和单一。但是建筑师的培养是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及想法。因此设计教室的空间设计应根据他们的行为特点来创造好的环境,满足他们的教学需求,并注重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

  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使用的设计教室,需要了解学生在其空间中的行为特点,考虑其在空间中的需求和使用情况。建筑学的教学不同于一般其他专业,一般是老师先授课,布置题目及相应的要求,并讲述知识要点。再进行分组讨论,老师指导理解题目。然后再是调研和搜集资料,通过各个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其次是讨论和构思方案,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手工模型、电脑辅助模型等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表达出来,再不断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讨论最后确定设计方案,绘制出相关的图纸,这段时间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设计教室进行最后的设计图纸的绘制。最后一般都会把作业公开进行展览,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图,老师同学都可以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然同学们通过做作业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思维,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设计教室的行为方式比较多样化。主要活动包括上课、讨论、绘图、做模型等,有时评图也会放在教室里,有时会有专门的评图室进行公开评图。除了一般的学习以外,学生的课余娱乐生活也都在设计教室里进行。有时到了交图期,学生还会再教室吃饭、休息等。因此,设计教室得把这些和同学息息相关的东西都得考虑周全,增加相应的设施和空间,满足学生的需求。

  3.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空间形式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