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防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论文关键词:沥青路面;横裂;坑槽;泛油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对沥青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维修对策。
  
  
  1 概述
  
  城市道路一般指连接城镇、工矿内各地区、各部分,供车辆及行人通行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的道路,它是城市经济生活的动脉。道路工程结构通常包括路基、路床、路面及附属设施,路面是由坚实、耐磨的筑路材料铺筑在路床上,供车辆直接在其表面行驶的一层或多层的道路结构,通常由面层(联结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组成。路面按材料不同可分为砂石路面、沥青混合料路面(以下简称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种类型。沥青路面由于具有养护时间较短、行车舒适性较高、适应性较强、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中,是当前道路路面的主要型式。但是沥青路面常常因种种原因而产生各类病害,使道路遭到破损,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
  
  2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路面病害指的是路面的各种损坏、变形及其它缺陷的统称,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裂缝、坑槽、车辙(推移)和泛油等四种形式。
  2.1 裂缝
  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沥青路面在使用期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它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损坏现象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道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按外观通常表现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等几种。
  2.1.1 纵向裂缝
  现象。沿道路的纵向开裂,一般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但长宽不等。
  产生的主要原因。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不好,冷接缝结合不紧密;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不均匀沉降;局部地基天然含水量较高,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中央分隔带、绿化带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含水量增加,承载力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产生滑动。
  纵向裂缝的预防。宜全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应确保前后幅紧跟,上、下层的纵缝须错开一定距离;沟槽回填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材料必须与旧路一致,摊铺面层前,旧路面侧壁应涂刷粘层沥青,新旧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地基分层填筑和压实,使路基尽可能均匀,并预先采取措施防止地表面水渗入地基。
  纵向裂缝的治理。对于微小裂缝可不作处理,稍大裂缝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严重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对于尚未稳定的纵向裂缝,除按方法⑴治理外,还应根据裂缝产生原因,采取排水、防渗及加固等措施,使裂缝稳定不再继续发展。
  2.1.2 横向裂缝
  现象。沿道路的横向开裂,与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长度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横穿部分路幅的,贯穿缝沿路面一般分布均匀。
  产生的主要原因。 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变硬变脆,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基层在成型过程中因混合料水分蒸发干燥引起收缩,或者在寒冷季节发生低温收缩。基层产生裂缝后,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底面裂缝,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层表面;在软基与非软基交界处、软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