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循环经济 思考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本文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利弊条件,并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建议。

     
  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经济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达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重化工业的不断深化,使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谋划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引入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模式。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起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资源型城市迟早要面对经济转型这样的局面。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现有的资源和能源供给几乎不可能继续满足传统模式下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正面临着资源、环境和市场的三重压力,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问题已经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起循环型经济社会。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推行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做到节能降耗,变废为宝,减少污染,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的。资源型城市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建立“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加快转型步伐。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传统经济模式是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经济,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然导致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短缺与枯竭,产生大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引发城市资源型产业的衰退和大量失业等社会问题。而循环经济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资源型城市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初加工的“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资源开发——多层次资源利用的“质量型”的服务增长;通过拉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延缓资源枯竭速度,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需要。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数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城市已进入资源枯竭期。以辽宁阜新市为例,该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也是2001年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的开采,阜新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矿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突出,次生地质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全市境内形成大小矸石山23座,占地6万亩,累计堆积矸石量20多亿吨,粉煤灰堆放场4处,占地6000亩,累计堆放量3000多万吨。综合利用矿山伴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该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需要。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