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及对就业的影响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结构偏离

  论文摘要:吉林省优先发展重设备制造业与化工工业的基础上,发挥吉林省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是促进吉林省劳动力就业的最佳途径。吉林省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空间,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吉林省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与渠道。吉林省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应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吉林省优势的科技资源,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产业,比如信息产业与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二是发展就业容量大,与居民生活消费密切联系的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与仓储业等。
  2、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于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是解决城市要素向农村扩散的主要途径。当前吉林省城乡关系发展正处于要素向城市集聚阶段,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目前聚集效应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城市要素向农村转移?笔者认为关键要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县域经济具有城市经济的特点,有相当基础的工业,同时县域经济又与农村经济紧密相连,以农业发展作为基础,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纽带。另一方面,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小城镇发展的支撑,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客观上要求有支撑中小城镇形成与发展的产业基础,而目前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因而应利用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积极承接从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技术与产品,实现吉林省乡镇企业的优化升级。而且,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又可以吸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以减轻对城市就业的压力。
  3、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就业结构
  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满足劳动者就业需求的基础,同时也是劳动者适应经济结构快速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首先,努力提高城市下岗职工的素质。政府可以通过中介组织的力量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使这部分人员掌握适应于经济发展要求的适用技术,实现转岗就业。其次,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一方面,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教育,利用农村合作组织的力量,发挥农村各级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将农业科技向农村推广。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实现吉林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另一方面,对农村转移就业的劳动力提供培训机会。通过政府主导、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为农村转移就业的劳动力提供职业教育的机会,提高这部分人员在转移就业过程中的技能水平。
  4、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
  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让这部分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由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学历、年龄、身体状况等方面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因而社会应首先关心他们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弱势群体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帮助这部分人员实现就业。同时要积极推出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改善就业环境,提供创业服务,鼓励个人创业以带动就业增加。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对吉林省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及对策建议[J].长白学刊,2003,(04):4-7.
  [2] 王静敏.技术进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影响分析[A].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C].长春出版社,2006:29-40.
  [3] 国家统计局吉林省调查总队.吉林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对人口就业的影响分析[EB/OL].,2007-06-1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