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摘要:内部控制是在一定控制环境下,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与效果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依据一定的理念和程序对企业重要经济活动和重要环节进行监控的过程。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密可分,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因此,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应从司治理的高度来看待其本质,这样才能发挥现代公司制度内部控制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 公司治理 利益作用

  现代公司制度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及其所拥有的信息量的不同,最终决定了契约各方的不对等。这种不对等使人们认识到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到各相关利益方,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职员、客户等等。但是各相关利益方之间存在着不完备和不对等的契约。作为公司所有者的股东,除保留了诸如选择董事和审计师、兼并和发行新股等重大决策的剩余控制权之外,将契约控制权的绝大部分授予了董事会;董事会保留了聘用和解聘首席行政官、重大投资和并购等战略性的控制权外,将日常生活经营与管理、职工招聘等管理权授予了公司经营者。经营者的受托经营导致“委托一代理”问题的形成。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来看,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代理人在信息与权力不对称的情况下存在道德风险,由此出现了诸如代理问题和“搭便车”等问题。而公司治理就是在这种多边契约存在的情况下,以公平和效率为基础,对各相关利益方的责、权、利进行相互制衡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与设计。

  一、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现代企业是由一系列委托一代理关系组成的。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与董事会及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主要表现是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和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管理层受董事会的委托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另一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经营管理层与次级员工(一般管理者和其它员工)的委托代理联系,表现为管理层常将生产经营权层层分解下放给次级员工。既然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就相应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分别从各自的委托代理层次上解决各自的委托代理问题,以使代理成本最小化。公司治理针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在企业内部采用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在企业外部采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这样就有了一揽子内部和外部监督手段,对经营管理者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内部控制针对管理层和次级员工的委托代理关系,采取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全面预算控制实物保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风险防范控制内部报告控制控制电算化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建立了一种控制、考核手段,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层次的问题。公司治理的激励约束对象是经营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激励约束对象是次级员工。在股东与经营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层次,董事会把经营权委托给经营管理者,为保证这种授权不失去控制,需要公司治理机制作保障;在经营管理者与次级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层次上,经营管理层把日常经营管理权层层分解下放给次级员工,为保证这种授权不失去控制,需要内部控制机制做保障。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都解决各自委托代理问题而存在,两者目的相同,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都是为了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实现公司目标。而要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公司治理就必须尽量消除股东和经营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及时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外,内部控制通过确保公司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控制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内部控制是达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而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有力保证。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