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天生具有两张不同的“脸”——由美国大企业造假想到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内容提要]美国大企业造假有着深刻的和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以全球的规模突飞猛进着的生产速度和能力,消费与生产的严重背离与脱节,使得经济活动中的这对最本质的关系因此而被扭曲失衡,处在日趋恶化的失衡状态中。正是在这一背景的作用下,在生活水平还有待于大大提高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竟然出现了消费市场的普遍饱和(纯粹是一种不正常的低水平虚假饱和)以及由于这种饱和而导致的生产的普遍而相对过剩这一令人费解的"奇特现象"。

  而那些垄断了世界大多数财富具有极强购买能力的少数富人和富国,虽然历史性地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和良好的透支消费习惯,但其对财富的有效需求,在现代生产力所创造的惊人的物质财富面前则显得疲软不堪,他们无论是在消费能力还是消费速度上都远远跟不上现代人类对财富的创造能力和速度,从而使消费严重地滞后于生产,出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消费饱和与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已演化成了全球范围的结构性过剩,并形成了逐渐覆盖全球的通货紧缩:消费疲软不振,出口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货币贬值,物价不断而大幅下跌,商店降价竞销,企业库存积压,收益恶化,倒闭破产迭出,工人下岗失业,社会动荡,各种矛盾激化……。毫无疑问,严重的生产过剩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头号"杀手"。

  另一方面,那些个富国和富人们在自己的敛财活动中,从一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地处置自己与日俱增的惊人财富,他们无不乐此而不疲地将大量的财富不断地以货币、证券和其他方式转化为另一种存在,一种虚拟的财富(金融资产)。随着这些虚拟财富在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如滚雪球般地越积越多,资本所固有的投资冲动和对利润的天然渴望便会促使资本人对当代金融不断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于是各种为富人服务的基金便应运而生,为其寻找着"发财致富"的出路:制定出种种新的金融游戏规则,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时髦的金融衍生商品(目前世界金融衍生工具已高达1200种,每年交易总量超过40万亿美元[7]),竭尽热诚而又不顾风险地为金融资本人提供极其周到的服务,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金融帝国由此而逐渐形成。


  这种过剩资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资本,它脱离了实体经济,它的出现并不是为投资、生产、消费、贸易等实体经济活动服务,只是为了货币交易,以此来进行"钱生钱"的金融投机。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货币、即时交易令金融的力量成十倍、百倍地增加,更加放大了国际资金的活动能力,加大了国际资金的扩张性。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额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2万亿美元,几乎是贸易增长速度的3倍[8],1997年更高达1.5万亿美元,其中只有10%用作贸易支付。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美元相当于全球实质经济生产值的50倍以上[9]。1998年仅美国一国的各种共同基金资产就已达37万亿美元,其中的股票基金资产达19万亿美元[10]。

  这样,一个由大量的过剩资金堆砌起来的辉煌的金融宫殿,便成了富国和富人们的又一个新的逐利于世界的冒险乐园。于是,一个生产与资金双重过剩的经济怪胎便呱呱坠地了。

  编造新经济理论下的网络经济(IT)神话

  全球资金的严重过剩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据保守估计全球的各种金融衍生商品少说也有55万亿美元。由于传统产业领域已经饱和,生产严重过剩,使得过剩资金在实体经济领域已无处可去可投,加之金融投机行为因其过度的表现,尤其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过剩资金所暴露出的强盗般掠夺财富的卑劣的破坏性行为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和各国的强力制约其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使得那些个失去了投资方向的巨额国际资金,便如同饥肠辘辘的怪兽一样惶恐不安起来。它们本能地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四处觅食,寻找着下一个"猎物"--能带来丰厚利润的新的投资目标。资本世界的游戏规则决定了资本必须不断的去追逐利润,不停的去增殖,资本一旦停下了脚步,便意味着死亡。

  资本世界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面对那些数额庞大而又嗷嗷待哺的过剩资金,倘不及时"喂食",为其指明一个去处,它们就会到处肆虐,危害到整体经济的发展,资本人就会在投资无望之时陷入悲观绝望的境地,就会生出世界末日将要来临的可怕幻觉,世界就会恐慌,就会陷入预期的心理危机并最终导致可怕的危机出现。现代金融是建立在信心基础上的,信心崩溃了,金融帝国就会俄顷坍塌。

  资本世界在竭力地躲避着这个风暴。"网络经济"(IT产业)的出现,如若神灵降临般,使资本世界激动万分,人们按奈不住惊喜的激越情怀,开始放喉为"网络经济"大唱起时代的颂歌,以最美的语言和最大的想象力尽情地渲染它,并绞尽脑汁地编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网络世界的美丽动人的故事,以唤起了人们心理上对这一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与期待。"网络经济"的神奇降临,极大地缓解了投资人对投资无望的焦虑,释放了积郁已久的不安情绪和忧愁。沉闷已久的资本世界需要新时代的曙光,需要清新的空气,网络经济的出现,填补了人们心理上的这一巨大的空缺。通过对未来的真假难辨的许诺和预支,可诱导投资人将大量过剩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网络股中,开创出一个能为他们的资产不断升值的虚拟领域,使资本人重新沉浸到能不断地享受到资本持续增殖与获利的无限喜悦与欢乐之中(对资本人来说没有比获取利润更使他们快乐的事了)。只有这样,资本人的情绪才会稳定下来,整个世界才会太平,经济才能发展,危机才能被克服。

  为了鼓舞投资者的信心,为网络经济造势的各种理论纷纷出笼亮相,其中最动听的是"新经济理论"。西方的理论权威们无不异口同声地高喊道:"美国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他们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连动关系已被打破,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告别旧的商业周期理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通货膨胀已永被放逐的新时代。而那些个大公司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们也都摩拳擦掌,欢呼雀跃,一个个如同着了魔似地纷纷加入到对网络经济的炒做中来,为"新经济"的到来推波助澜。他们甚至不惜掩盖真相,用谎言和虚假来制造梦幻般的好莱坞式的股市效应,从中牟取着暴利,并精心打扮着已破绽百出的资本世界。根据克鲁格曼的研究,思科公司在1998年实际有 49亿美元亏损,但是通过创造性记帐方法,亏损变成了13亿多美元的利润。而安然公司所披露出的手法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然后经济分析师们把这两方面虚夸的增长归结为知识经济或IT革命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让人们对经济增长的前景盲目乐观。加上政府怂恿,济分析师轻易地诱导投资者疯狂入市,美国股市从此走上疯狂之路[11]。

  这样,被神话了的网络经济在"新经济理论"的支撑下,在各种宣告盈利的虚假报表的衬托与哄抬下,立刻成了全球经济的"大救星",开始接受无数人的顶礼膜拜、追捧和爱戴。它不仅为各国的政治家、理论家和预言家所看好(各国领袖和精英们都无不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学习美国,奋起直追),而且更为全球的资本人所青睐。当那些因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而纷纷逃离亚洲和南美、无处可去又无机可投的大量过剩资金终于惊喜地发现了"猎物"后,便开始纷纷将贪婪的敛财目光投向了那一个个已为美国所抢先占领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争先恐后地涌入到美国股市中去争食这最后一道"圣餐",一时间形成了千军万马走争抢高科技股这根独木桥的拥挤不堪的火暴场面。

  但一个不容否定的简单事实是,无论网络经济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