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信用:被忽视的出口软竞争力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全球经营;国际信用;缺失;途径

  论文摘要:国际信用无疑是一国企业实践全球经营的柔性资本,具有经济性。我国众多出口企业在追逐世界市场份额过程中却因信用不足而受到一定的阻制,需要通过政府动员、法律规制、企业自律和社会中间层监管等途径,促使我国企业增强可持续全球经营能力。
 
  一、 引言
  
  国际商业信用不仅是一种信誉和荣誉,也是一种国际范围内不受限制的社会资源,是企业全球化发展的一种柔性资本,具有经济性。高认可得商业信用从内可以促使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获取经济规模、树立积极形象,从外可以提高客户合作意愿,强化客户忠诚度。
  随着企业出口产品、服务、项目的增多,作为柔性竞争力的国际商业信用却表现出与出口前景不相匹配的相对缺失。恰当分企业信用不足的原因、危害,寻求化阻途径,是企业全球经营战略的必审问题之一。
  
  二、 我国企业国际信用缺失原因及其危害简析
  
  据统计,我国因企业信用缺失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 855亿元,占全国GDP的10%~20%。企业的国际信用不足甚至缺失已经危害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企业和社会的巨大损失,观其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国际信用水平度总体水平偏低。在入世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热情会解放出来,短期内的无序竞争将更加恶化。在出口主体增多、出口机动性增强而信息和操作可控性降低、市场规范和法律制度不完整的情况下,一些出口企业不守商业信用,毁约、违约、欺诈性签约、假冒伪劣等问题时有发生,致使外商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对制造企业的信任度不高,最终使国内、国外的商界处于高度戒备和严重不信任状态。
  
  2. 产品质量的国际信用度不高。
  首先,产品质量管理松散。主要表现为出口企业在获取国际质量认证的环节中还存在不少弄虚作假的行为。虽然意识到ISO国际质量认证在市场上的高认可性,但部分企业仍是通过非正规手段取得质量认证,既严重影响了各类认证的公平性及权威性,同时掩盖和纵容了众多国内厂商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
  其次,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依然严重。我国某些企业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对内偷税漏税,对外制假造假,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俨然成了“世界造假工厂”。假冒伪劣产品从商品零售市场的大肆买卖,到批发市场的公然交易,随处可见。此外,有的不法外商和国内企业以OEM的名义协同造假,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大规模采购,再通过出口代理联合运假,如此种种,也鼓励和刺激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3. 信用工具的限制。交易新技术一方面催生新的信用工具,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信用工具的使用。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市场交易者发行大量的债券、股票、商业票据和其他证券,各种信用工具铺天盖地,投资者一时难以辨认。加之大量跨国、跨地区的商业诈骗时有发生,造成信用环境不稳定,致使出口经营者不肯轻易采用现代信用交易工具,甚至还存在着出口商只采用“现款现货”的原始交易手段而不敢采用信用证、只相信面对面白纸黑字签合同而不使用电子邮件的情况。另外,经营者自身的水平也是限制信用工具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专业生产集聚地,许多企业经历的都是由一家一店过渡到一摊一厂的轨迹,一贯依靠内部管理和熟人管理,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再加上缺乏通晓国际商业规范和信用管理人才,因此不愿也不敢使用国际通行的信用工具。由此一来,交易双方不得不在许多细节上表现谨慎,既增加了谈判、信息搜集和合约监管成本,又增加了双方的摩擦和冲突的可能性,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4. 品牌缺失抑制信用提升。消费产品一旦被确立为品牌,就超越其物理的特性,而带有某种象征性,商品于是被予以“图腾化”,显示出与其他同类商品不同的符号价值,而这部分价值却往往高于其使用价值,构成企业利润的重要部分。在当今品牌竞争中,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款式、功用各方面差别不大的情况,其购买和消费的牵引力往往就是品牌所蕴涵的符号价值,品牌已经成了企业综合竞争力在信用上的最聚焦的体现。就目前来说,由于我国企业经营者缺乏长远发展理念,生产销售和管理上的短期行为严重,没有认识到以知识、科技作为竞争核心的关键性,过分依赖于传统的成本竞争理念,难以在世界上塑造出高知名品牌、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大部分的企业不能利用产业转型的时机实现经营上转变,不得不停留在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层面上艰难竞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