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看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国际收支平衡表;产业结构;问题
  论文摘要: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特征本质上反映了其经济结构的特征,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了一国对外负债、出口及进口产业的状况及变动。我国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所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需要依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关系的理顺,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是调整不过来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记录,它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和全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收支的总规模不断扩大。1994~2006年间,除资本项目小幅逆差以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金融项目均基本保持顺差。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格局,顺差规模在不断扩大。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06年我国总顺差为259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98倍,其中经常项目顺差为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为10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10663亿美元。
  贸易顺差增长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同时也带来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诸多困扰,包括增加流动性过剩问题、贸易摩擦加剧、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衡。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特征本质上反映了其经济结构的特征。国际收支结构中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状况综合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通过近些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持续顺差,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货物贸易收支的大额顺差。1998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14.7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支顺差近466.14亿美元。2006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249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2177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2.9%上升到2006年的9.5%。可见货物贸易顺差为国际收支总体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而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又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尤其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这点也相应地体现在我国出口商品分类中“杂项制品”出口额的增长上。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分类中“杂项制品”主要集中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进出口商品构成中,从1995年到2002年,“杂项制品”顺差由462.87亿美元大幅增长至813.70亿美元,年均增长4.2%。2005年“杂项制品”出口1941.9亿美元,进口608.7亿美元,顺差1333.2亿美元。2006年“杂项制品”(包括服装服饰、鞋类及小商品等)占出口总额的24.6%。“杂项制品”在进口中占比只有9%。“杂项制品”顺差构成了我国货物贸易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产业优势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少。
  
  二、国际收支顺差中“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比重较大,反映了出口的产业结构落后
  
  我国经营项目的顺差相当一部分是依靠低附加值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性产品的出口来维持。为了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家先后采取了增加出口税、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禁止部分产品开展加工贸易等措施。当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但总体而言,由于这些行业前几年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投资增长过快,已形成较大生产能力。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我国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仍旧较大。
  虽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表面上造成了出口不断的增多,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实际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将自己置于了长期不利的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必然会导致本国经济增长乏力,难以持续。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出口的产业结构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因此,我国急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使能源和资源消耗有所降低。
  
  三、国际收支顺差中相当大部分是由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的,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这反映了我国自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
  
  目前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八成以上都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其中大部分都是低水平、劳动密集型的贴牌加工,属于内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份额还不高,自有品牌还不多。2005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总出口的58.3%,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比例超过85%。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58.9%,其顺差占贸易总顺差的51.4%,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比例占88%。而我国自主品牌出口尚不足10%。说明在这个产业中,我国出口产品中普遍存在着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对国外技术依存度高,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的水平偏低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品还属于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加工品,出口的很大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仍处于“来料加工”阶段,得到的主要是微薄的劳动报酬,大部分利润都归于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和国际经营者。
  出口产品缺乏品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迈上新台阶和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最大“绊脚石”。企业加强自主研发、给出口产品打上自主知识产权的标签,成为我国外贸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