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策略探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3

 

  论文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分析了京津冀三地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各自表现的态度,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再次基础上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策略建议,以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论文关键词:京津冀 协同发展 产业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要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现在针对京津冀三地面对协同发展各自表现出的态度、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等问题做下简要探究。

  一、京津冀三地面对协同发展态度各异

  (一)京津两地表现出的是冷静、谨慎的态度。北京已经成立了区域协同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由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李士祥对“京字头”高校、医院外迁问题给予回复,北京是在满足首都市民需要的前提下,再适度疏解功能,不再扩大规模,同时鼓励到外地办分校、分院。对大批央企总部可能要被迁出北京的问题答复是:政府需要为企业把环境创造好,然后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来决定设在什么地方。北京市主要领导和各相关单位目前只是在积极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指示精神,只是对北京市产业优化和选择等进行大概表述。
  天津市主要领导对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示精神做出了迅速的反应。要求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优化服务环境,积极做好承接北京疏解功能的充分准备。安排副市长任学锋同志主管工作班子市发改委,推动实际工作。天津市各相关单位积极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组织精干人员全方位对接首都的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力争参与到顶层设计方面,为对接北京疏解功能做最充分的准备。从总体情况来看,在充分做好对接北京资源的基础上,主要在京津合作协议十项举措上稳步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表现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移和对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联防联控等方面。
  (二)河北方面态度非常积极。河北省的热情非常高,目前已经制定了省顶层设计,对各地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城镇布局、生态建设等作出一揽子安排。3月26日和27日,河北省相继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工作会议,紧锣密鼓部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措施,并出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拟定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河北省规划、交通、教育、科技等主要单位纷纷提出政策性建议,力争得到中央及京津两地的支持。一是充分利用京津科技资源优势,加强与百家院所校、央企、国外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谋划建设13个省级重大创新基地,支持“863计划”、中关村等科技专项成果在河北省转化应用。二是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落实深化与京津的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搞好规划、交通、产业、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积极承接京津教育、医疗、科研机构和专业市场转移。三是力促京沈、京张、石济铁路开工建设,推进京港澳扩建和张承高速公路建设。在推动首都新机场开工建设的同时,编制实施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启动廊保空港新区建设。四是坚持把城镇化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筑以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石家庄、唐山两大城市为区域中心,其他区市为支点的层级合理的城镇体系。

  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仍面临诸多障碍和挑战

  (一)存在各种行政性限制。行政主导型经济,存在各种行政性限制,产业调整没有跳出行政区划界线。地区行政区划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地方的行政区划中政府的力量强一些,市场力量弱一些,因此形成了一些壁垒,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流通不畅。由于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不畅,区域合作还没有上升到产业融合的高度和层次。尽管三地存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但是受体制、利益、绩效考核等因素驱动,三地的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现象严重,极大地限制了经济要素在京津冀地区的自由流动,内部合作较少。
  (三)区域产业结构呈现梯度差异,但尚未形成有序的区域联合。在长期的发展中,京津冀各省市已经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结构特色和梯度化的区域发展格局,北京的服务型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天津工业发展仍然唱主角,其中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为八大优势产业;河北省农业比重仍然占有较高的比重,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各城市产业单独发展,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使三地之间的的合作与互补的条件减弱。三地的产业结构实际上已经能够出现产业层次、产品层次的错位发展格局,但是总体上存在分工层次低、经济结构偏硬、偏重的状况。

  三、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引入伙伴关系机制,建立京津联动发展长效机制。以功能区为单元,消除行政区划割裂,以伙伴关系机制管理跨区域协调,使之成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可行的制度安排或治理模式。建立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是对单一区域政府利用行政职能管理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补充。要协调区域内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区域统一市场体系。加强市场不愿涉足的公共领域的跨区域协作上,主要包括指交通、生态环境、水资源等市场不愿意提供也无力推动的公益性项目。京津冀三地在这方面的产业协作空间十分宽广,大有可为。
  (二)建立中央统筹规划布局的制度安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推进京津产业联动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的总体统领作用,特别是制定出台跨区域的规划安排和统筹协调,建立包括京津联动发展在内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央统领的制度,提高京津冀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
  (三)构建基于各地的比较优势的京津冀产业链。京津冀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自觉、能动地形成合理的产业链,以加快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北京应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信息齐备的首都优势,发展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总部经济”。 天津则应利用其天然的港口优势,充分发挥商埠和金融、物流的幅射能力。利用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着力发展制造业、物流业、海洋经济等。河北从资源和基础条件出发,坚持发展自己的基础产业,并充分利用京津两地的部分产业大量转移的大好时机,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从而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目前,可构建的产业链条包括:电子信息产业链、汽车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冶金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