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的相关度研究——基于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的实证检验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2

    [论文关键词]实际汇率  贸易顺差  商品结构  贸易结构

  [论文摘要]本文在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的相关度。通过对变量使用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我们发现:各类商品对实际汇率的弹性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应该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契机,制定有效政策,有效缩小中美贸易顺差,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增加。迅速增加的贸易逆差使得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职责不断加剧,认为中国利用了不合理的汇率政策即人民币的低估向美国低价倾销,并将美国失业率上升尤其是产业工人的失业和中美贸易的逆差都归结为人民币汇率,从而不断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人民币升值。在中国美国商会网站上,奥巴马对中国汇率和知识产权问题提出批评,还指出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是“操纵人民币汇率”的直接结果。很多文献大都是直接从贸易总量上进行分析,没有结合我国贸易的商品结构进行实证研究;而有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没有区分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因而常常得出不准确的结论这不利于我们从商品结构的角度认识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的相关性。本文尝试在更加细分的商品类别基础上,来从根本上揭示当前人民币升值情况下, 中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一、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中美贸易中进口额最大的两大类商品是杂项制品(STIC8)和机械及运输设备(STIC7),其进口金额绝对数值也远远超过其他商品,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总体来看,燃料除外的非食用原料(STIC2)、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STIC5)、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TIC6)、这三类商品的进口额一直位于第3~5位,都有稳步上升的趋势,而饮料及烟类(STIC1)进口额最小且趋于平稳,可能是由于国家垄断控制这类商品,使其进口不能随着市场需求而灵活变动。

  中美贸易中出口额最高的三类商品依次是机械及运输设备(STIC7)、杂项制品(STIC8)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TIC6),这三类商品呈明显上升趋势,它们都是工业制成品系列,这说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日趋变强,且机械及运输设备涨幅迅速。初级产品出口额较低且趋于平稳。

  二、实际汇率与各类商品进出口的实证检验

  1. 本文采用的计量模型为:

  其中,LNESITCi与LNISITCi分别表示按照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法细分的第i类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对数值,i=0-8,代表按照国际贸易分类方式统计的9大类商(关于SITC9未分类商品本文不予统计)。LNREER表示各年度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LNUGDP表示各年度美国GDP指数序列的对数值。LNCGDP表示各年度我国GDP指数序列的对数值。表示我国贸易政策变量的对数值,用当年进出口额在工业附加值中的比率来模拟贸易政策变量,指数化后取其自然对数记为LNG 。和代表误差项。

  2. 平稳性检验

  为了节省篇幅,本文省略了平稳性检验结果, 但结果表明各相关变量的对数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所以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