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掌侧推进皮瓣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摘要:目的 介绍指掌侧推进皮瓣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的新术式。方法 临床应用该方法10例15指,均在患指及其近侧手掌设计皮瓣,皮瓣在近侧于掌部位形成V-Y推进成形,手掌皮瓣可随手指伸直推进到指掌侧,血管神经挛缩轻者通过自身牵伸延长增加长度,重者通过切断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解决其短缩问题。该组畸形重者远、近指间关节均属屈曲接近90°、皮肤近端推进距离最长达3cm。结果 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患指均可充分伸直,患指被动屈伸活功好,经康复锻炼或二次手术松解主动活动均恢复满意,指掌侧皮肤质地好,患指皮肤感觉正常。结论 该术式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对于手掌及指掌侧皮肤无瘢痕区或瘢痕区较轻的手指屈曲挛缩畸形是一个良好选择。
  关键词 指 屈曲挛缩 外科皮瓣
  
  手指屈曲畸形在临床上较常见,原因大多为指掌侧的创伤、烧伤、伤后固定不当、感染等引起瘢痕挛缩所致,其手术矫正伸直后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上修复缺损的方法很多,如植皮、局部成形、局部或远位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等,各有其局限性及适应症。我们自2005年2月应用了一种新手术方法——指掌侧推进皮瓣法,皮瓣近侧在手掌部位形成V-Y推进皮形,将手掌皮肤推进到指掌侧,筛单有效地解决了指掌侧皮肤软组织不足的问题,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10例15指,男6例8指,女4例7指。年龄12-50岁。示指5指,中指3指,环指4指,小指3指。指掌侧创伤或感染挛缩6例8指,烧伤瘢痕挛缩3例5指,掌腱膜挛缩症1例2指。病程最短1年,最长9年。患指各关节均呈不同程度屈曲挛缩畸形,以近侧指间关节为主,被动伸指 (MP+PIP+DIP)-180°-120°,患指掌侧皮肤基本正常8指,轻微瘢痕化7指,掌侧皮肤长度较健侧短缺1-3cm。X线检查骨关节发育均无明显畸形。

  1.2 手术方法
  1.2.1皮瓣设计及切取 测量患肢及对应健指掌侧皮肤长度,在患指及其近侧手掌设计皮瓣。取中近节指侧方正中直切口或锯齿形切
  口,通过指蹼向近侧延长,手掌部皮瓣宽度应和指掌侧皮瓣宽度一致,皮瓣近侧至指端长度同健指掌侧长度,皮瓣继续向近侧延续为三角瓣,其尖端呈30°-45°角,根据手纹方向可适当偏斜。切开皮肤,锐性分离皮下组织,双极电凝仔细止血,自双侧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背侧,屈肌腱鞘表面解剖入路,游离时将双侧固有血管神经一均包含在皮瓣内,同皮瓣一并掀起,指背神经及较大的神经关节支作干支分离后保留,背侧动脉分支向远侧游离保留或结扎,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解剖操作。近侧均解剖至指掌侧总神经及掌线弓。最终将包含双侧固有血管神经束的皮瓣自近侧至远侧指间关节全部掀起。
  1.2.2 屈肌腱及滑车的处理 解剖松解浅深屈肌腱以利伸直关节,肌腱及滑车缺损者一期重建。有2例滑车缺损者重建了两个滑车,在近节指骨中远平面,近侧滑车最远部,一在中节指骨中央,为防止弓弦状肌腱发生。重建滑车时,保持滑车适当口径,使肌腱贴近指骨同时又不限制其滑动为准[1]。
  1.2.3 掌板及关节束的处理 切除屈肌腱腱鞘C1部分和少许屈肌腱鞘起始部,显露近侧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处浅深屈肌腱。将深浅腱拉向一侧,显露关节束及掌板,切断掌板及两侧制约韧带。关节伸直仍存在阻力,则需松解侧副韧带,从掌侧向背侧依次进行松解,直至关节充分伸直[2]。
  1.2.4 血管神经处理 手指屈曲挛缩后均继发不同程度的指固有血管神经挛缩,其程度和手指屈挛缩程度相关,轻者通过游离血管神经至掌线弓,牵引延长既可伸直患指,血管神经短缩严重者须切断双侧指掌总动脉和神经,移植腓肠神经和浅表静脉桥接。
  
  2 结果
  
  该组10例15指,均采用本手术方法,皮瓣近端推进距离最长达3cm,其中5指桥接动脉及神经,10指直接推进,术后皮瓣均成活,得到早期康复治疗,术后3-12个月随访,8指均可充分伸直,被动屈伸活动正常,3指屈肌腱粘连经二次手术松解后主动活动恢复满意,2指继发锤状指,1指继发鹅颈畸形,均对功能影响较小,未再处理。指掌侧皮肤质地外形好,皮肤感觉正常,血液循环良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