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域文化的传播策略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摘要:视觉符号是事物图像化的视知觉中介,它能够直接简单地将地域文化的资源物化成简单的图形,从而形成有效的传播载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地域文化是视觉符号创意设计的基础,有特色个性的视觉符号会传达一定的地域文化,形成商业价值。

  关键词:地域文化;形象化;视觉符号

  区域的文化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性自不言而喻,围绕着地区经济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需要,探索适合地方发展特色经济和文化,发挥地域文化呈现在商品与旅游上的独特魅力,增加其文化内涵,使之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视觉符号化传播的特征

  地域文化传播策略方式多样。传播行为怎样取得效果,以及传播中如何取得一定经济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媒介文化的传播方式泛滥,在快餐式的时代,呼吁求更新传统的传播理念和思维模式,形成有效的传播策略。

  常见的方式是语言的传播。按照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由能指和意指两个部分组成,能指即语言的发音,意指即是语言发音所指物的本身。每一个物都有一个唯一的语言发音,它是人为规定的。这样语言本身就具有随意性,但语言在传播时却具有强制性。传统的说教式传播以文字为主导的讲解式,表现为重理性轻感性。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和以书写文字方式的抽象化符号,口头语一般都有特定意指和发音,同时受时间上的限制很难形成共鸣。对于枯燥的文字,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需要把这种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是形象的场景或画面,费时费力难以引起人的注意。 视觉形象符号是图像化、形象化的语言,它具有形象上的平面化与概括化,是去粗取精的形象思维过程。视觉形象是直觉,同感官享受、感官欲望联系,是形象化的第一认识。另外作为抽象的、理性的语言文字,它是线性的、有序的,按照人为的语法规则和口语习惯来排列。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的视觉符号,在传播地域文化资源就具有吸引眼球的优势。

  二、形象性视觉符号的衍变

  一个共识生物化学性质的媒介向物质媒介转化过程,也是一个符号化过程。从声音、肢体、嗅觉、图像的简单信号标记与交流,到抽象化的文字语言媒介使用。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杂这样一个大的趋势。视觉图绘、文字和言语注音等符号化语言系统,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但不可否认,人们一直在追求着共识、简单的传播方式。

  视觉艺术符号是一个地域文化的历史标签,从拉斯科和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艺术考古学家可以推动艺术起源于巫术,从中国的甲骨文字(国外人认为书写中国的文字像画画)可以窥见原始人生活习性。在人类的历史文明中,由于制作技术、物质条件以及复杂信息交流的需要,便于快捷书写和精确表意的文字系统由具象向抽象演变,图绘式图像符号表意价值向视觉性的文字表意注音体系、线性视觉符号逐步进化。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李秀琴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会意为原则,适应于中国人的思维接受方式,西方走拉丁字母体系,受语言制约,利于方言发展,传播有局限性。形象性图像语言是没有国界的限制,这也是中国文明不被历史湮没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今天介绍地域文化时,我们习惯于一大堆的文字资料、枯燥讲解以及直接搬来的照片。形象化的图绘性视像、纹样图案、标志器物图饰被理解成认知的被动镜像,不具有准确理性意指,为言语、文字的附属。今天图案设计、标志设计、绘画被纳入“艺术”的范畴,从文字中剥离开来,蜕变为情感审美功能的形式本体价值。

  三、文化资源的视觉符号化

  要注意符号语言能否同地域文化结合起来,能否清晰地表达文化资源的内涵,同时又能不落于俗套。

  目前,在文化资源的传播策略上,各地都极力挖掘和开拓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在此有成功的案列。典型的案例就是英国的创意文化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文化产业起,就强调用政策来打造“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英国政府提出创意产业理念,其内容涵盖了广告、建筑、艺术设计品、影视与广播、软件和电脑服务、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等多个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发挥地域文化资源的特色创意,在2012年,在英国创意文化产业首次超过金融业。

  地域文化资源是一个很广阔的概念,地域文化特色很多,建立视觉符号是否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图形语言,一般被认为能被大众所接受,甄别特色文化符号的意指与所指。基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特色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名族的名片。各级政府在积极宣传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时,常见的手段是网络与电视为主体的多媒体工具。文化资源的视觉符号化可以渗透到中间来,简洁的符号化语言往往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图像的依附地位在进入多媒体时代大有翻身之势,图像的消费涉及到各个领域,然而连续的图像却像文字一样很能让人过目不忘,唯有形象性图式更能替代文字起到更好的广告功能。“视觉传播”和“文化转向”的快餐式乱象的时代,视觉语言效应迅速扩散,即使我们不理解外来的文化,但我们可是从视像窥见外来文化端倪,形象的物象是共同的。如果交流的媒介让为言语、文字主宰,总是让人存在一定的障碍,以图像为典型形态的视觉语言作为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基础工具,成为一种公用的语言。

  在一定程度上的地域文化是视觉符号创意设计的基础,形象性的视觉符号不仅仅具象在一个具体的标志设计上,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纸质媒体上。

  【参考文献】

  [1]郑自军,蔡叶.民族文化传播的失衡问题研究[J].传媒观察.2007(10)

  [2][英]斯图亚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朱永明.视觉语言探析——符号化的图像形态与意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英]巴克森德尔.意图的模式[M],曹意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