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白话报》的在藏发现及新闻史学价值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摘要:本文以实物考证的形式,对在藏首次发现的《藏文白话报》(中华民国二年七月号)版式、栏目设置及内容作了简要分析,证明《藏文白话报》并不仅仅收藏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它曾对西藏的社会、政治发生过直接作用,是西藏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西藏地理环境上的封闭和历史发展的缓慢,有关西藏新闻史方面的资料极其稀少。笔者因研究西藏新闻史的缘故,于2000年进藏寻觅《西藏白话报》实物,却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意外发现《藏文白话报》一种一函三册,不胜惊喜!
     
  据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新闻史专家白润生先生的研究,西藏最早的报纸当属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创刊的《西藏白话报》,而目前在西藏博物馆仅存清宣统二年(1910年)8月印制的一份篇幅7页的残报,正文皆为藏文。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藏文白话报》在北京创办,这是有关西藏的第二种报刊,至1952年10月1日《西藏日报》的前身《新闻简讯》创刊,西藏新闻事业在漫长的时空中,便仅存上述二种报刊,一在拉萨,一在北京,足见其珍贵。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此次在西藏档案馆见到《藏文白话报》之前,没有任何公开资料有该报在西藏收藏的记录。据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徐丽华撰文介绍,该馆存有《藏文白话报》第一号(1913)到第十四号(1915年)共35册。《全国中文期刊联名目录》(1916年12月版)、《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1982年2月版)均未收入《藏文白话报》。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亦无收藏。徐研究员据此判断:“此刊国内仅为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所独存。”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笔者于2000年7月7日在西藏档案馆亲眼目睹了在此收藏的《藏文白话报》中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七月第七号实物,共三册,是由该刊主办者“蒙藏事务局”用白布包裹邮达西藏的,连邮包上邮票的图案也清晰可辨。这便说明,《藏文白话报》虽主要由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所藏,但它并非惟一的收藏者。此次在藏发现《藏文白话报》实物,具有特别的研究价值。
  一
  《藏文白话报》由中华民国政府专门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职能部门——蒙藏事务局创办。中华民国成立后,废止了清政府的理藩部,于1912年在北京设立蒙藏事务处,同年7月更名为蒙藏事务局,隶属国民政府内务部,1914年5月改为蒙藏院,与政府各部并列,直属于总统。其后在秘书科设办报处,全权负责《藏文白话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1913年元月,《藏文白话报》正式创刊。每月一册。年 12册。笔者看到的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七月第七号,幅面为23.7cm×16.5cm,开本大于#$,,订口在上,上下翻动石印。虽命曰“报”,但装订成册,类今日之杂志。内容以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排列,汉文在先,藏文在后。分设“图书”、“法令”“论说”、“要闻”、“文牍”、“小说”、“遗补”等七个栏目。后附“广告”。栏目名称以汉文楷体横书,下印藏文,红色印刷。正文(无论汉、藏文)皆墨色印刷。以下依照栏目先后次序分别解释:
    
  封面:彩色印刷。封面中央上方为两面交叉的“五色旗”。旗面有红、黄、蓝、白、黑五色,以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封面文字自右至左横排三行,每行上下藏汉文相匹。最上为报纸名称——“藏文白话报”,中间为出版时间与期号——“中华民国二年七月出版第七号”。下为当局准许发行的标志语——“中华民国邮政局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类似当今之刊号。“新闻纸”为当时对报纸的称谓。最下端有“本期奉赠”四个字,说明该刊并未以新闻商品自视。封面四周镶蓝色方框。
  编辑说明:草体横书。无题目。其内容类今之“编辑说明”。原文为:“本报特别启事本报原为答问杂録专件三门只因限于篇幅皆缺第八期补空阅报诸君谅察是荷此启”。意即因篇幅原因,以前开设的“答问”、“杂录”、“专件”三个栏目本期空缺,只有等到下期恢复,以求读者谅解。
    
  图书:类今之图片(有文字说明)。本期刊印一大幅五种绘图,折叠装订于册页之中。图画名称为“蒙回藏王公等爵图章”,分别为红色嗣王爵章、白色贝勒爵章、蓝色亲王爵章、绿色贝子爵章、蓝色辅国公爵章。色彩艳丽如初,极具文化、社会价值。    
  目录:竖排。标明七个栏目的先后次序与页码。与今报刊不同的是,页码编号仅限于栏目之内,并不全册通编。
    
  法令:刊《临时大总统令(中华民国二年五月二十一日)》。类今报纸刊登之国家政策法令。
    
  论说:刊《辨惑》一文。为长篇说理文,主要谈论中央与西藏地方之关系。涉及民国治藏、佛教、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进藏等内容。全文主旨在于维护藏汉团结,强调国家统一,取意积极,内容丰厚。    
  要闻:刊《印花税之作用,续第六期》。“印花税法施行细则”,第五条——第十八条。“财政部通告”。可见本栏目内容为当局有关财政政策的连载,与现代“新闻”的内涵有较大差距。
  文牍:刊《蒙藏事务局呈 - 大总统开单代递西藏旅京同乡会代表江赞桑布等品请钧鉴并- 批(附单)》。此为西藏旅京同乡会给蒙藏事务局并转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上行公文。在这篇呈文中,说明为弥补国会独无西藏人民代表之缺憾,由西藏方面萝卜桑东珠尔等成立西藏旅京同乡会,作为西藏选举机关之事,并表示要“黾勉从公,竭力传布五族共和之大旨,解释西藏同胞之误会,同享五族共和之幸福”。为向大总统表示“服绥之德”,谨呈西藏地方特色礼品一批——哈达一方,镀金塔一座,藏红花成匣,藏香成匣,五色氆氇各一疋。
  小说:刊《合力原理》一篇。全篇以师生对话形式,用浅显文言文写成。故事情节相当单纯:一位教师用生活中的事例劝说一位独往独来、性格孤僻的学生,指出“盖天之事,独力者难成,合力者易举,未有不藉人力而能自己有成者。”学生幡然悔悟,并以此告诫人们知“合力之利益”,勿“自处于孤立。”
                 
  遗补:刊《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部分。
                 
  广告:刊二则广告。不若今之单一商品的广告, 而类似于公益性的“招商广告”,并特别声明“概不收费”,意在鼓励边疆与内地人民开展积极的贸易交流活动,促进相互了解、共同繁荣。
  二
  《藏文白话报》具有很高的新闻史学价值。考察该报存本,至少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一)《藏文白话报》内容基本具备了近代报刊应具备的论说、新闻、副刊与广告四大要素,当属近代报刊无疑。当然,这只是从整体构成而言,涉及到 各个组成部分,也各个不同。本期“论说”《辩惑》,相当于今之“社论”,立论深远,篇制宏大,力求主导全国民族事业方面的舆论,表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并将该栏置于全册前端,显示出对报刊言论的重视,与王韬、梁启超开创的新闻“政论传统”一脉相承。这篇论说也成为本期内容的灵魂。
 
  “新闻”部分并未鲜明地突出新闻的特性。虽命曰“要闻”,但并不是关于一个或数个重大新闻的报 道,而只是公布了有关税收方面的一个法令。这大大地削弱了《藏文白话报》的新闻性与信息功能,表明该报并不以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为旨归,而在于对相关政策的诠释与宣传。此种定位应该与《藏文白话报》较长的出版周期(一个月)、遥远的发行距离(边疆)和民族事务的特殊性有直接关联。据考证“要闻”栏在民国四年四月(1915小说”,其实也刊登散文,并不仅限于“小说”,编者只是以“小说作为文艺作品的总称而已。该栏与“要闻”栏目其后一同取消。本期刊登的作品《合力原理》一篇,从主题、人物、形象、语言到结构方式似无大新意,但作者倡导“合力”,反对“孤立”,很有些暗示民族大团结的深意,立论就有些不同凡响了。“广告”一项很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