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思考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9

  [论文摘要]自主选拔录取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举措。文章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历程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自主选拔录取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并以武汉理工大学自主选拔录取实践为例,提出了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自主选拔录取 招生考试改革 有效途径
  
  教育系统中的高校招生考试,对于国家而言,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手段,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确保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招生考试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仍然存在着考试方式单一、录取标准单一等突出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明了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其中对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机制的阐述为“完善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明确提出“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这是对已进行了8年的自主选拔试点工作的肯定。武汉理工大学自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不断创新和完善选拔措施和录取方法,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提出深化改革自主选拔录取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开展的历程和现状

  2001年,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尝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首批试点。2002年,江苏省自主招生试点学校扩大到6所。2002年末,教育部召开了自主选拔录取座谈会,从此拉开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大规模试点的序幕。2004年,教育部将试点从22所扩大到28所。此后,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学校逐年增加,2006年,自主招生试点学校已扩大到53所,2007年达到59所,2008年已经增加到68所,2009年达76所,2010年达80所,其中四所面向本省招生。
  除招生试点高校的增加,自主选拔的其他政策也不断改革。招生人数比例由2003年的“不得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5%”变为“经教育部同意,自主选拔录取工作规范、生源较好的高校可适当扩大自主选拔录取人数”。考生报名形式也由最初单一的中学推荐,变为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模式。2003年,按照教育部要求,“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对入选考生高考成绩的录取要求,一般不得低于考生所在省(区、市)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条政策也调整为“已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满三年的‘985工程’高校,对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特别突出,或在组织的测试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考生,可自行确定对其高考成绩的要求”。
  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自主招生由过去的被动“招生”变为自主“选拔”,试点学校确确实实选拔到了一批优秀学生;同时也给综合素质全面或在某方面确有专长的学生甚至是偏才、怪才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从考生的立场来看,自主招生是一个降低理想大学“门槛”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从高校的角度来看,自主招生是优选学习能力强、勇于创新、成长期望高的优秀学生的机会;而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自主招生就是一场从唯分数论的“一元录取”到重素质教育的“多元录取”之变革,为优秀学生增加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

  二、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几年的试点,参与的试点院校对招生标准、考核办法和监督管理机制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随着生源情况的不断变化和社会公众的日益关注,高校在实施自主招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在如何公正、科学地实现招生目标,保证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以便能够和高校自身资源更好地匹配,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困惑。

  1.招生自主性和公共性相矛盾。按照设立自主选拔政策的初衷,应是在录取中以高校为主体,录取什么人才、用什么标准录取都由高校来制定政策,但在中国的特殊国情背景下,除个别高校在个别地区,现有的自主选拔录取是建立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之上的,考生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进入高校的最低“底线”是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当地省重点线。达不到省重点线,再有专长的学生也不能被录取。如果跳过高考,直接实行自主录取,也会带来很多困难,因为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尚未形成较高的社会公信度。高校招生中自主灵活的生源选择,就需要有基本的公平机制以及人们对这种公平机制的信赖作为基础。

  2.推荐材料的真实性挑战自主选拔学生是否优秀。中学“推良不推优”是学校自主招生选拔优秀人才面临的最大窘迫。在自主选拔录取中,一些重点高中采取推良不推优的做法。因为从多送一个学生上重点大学的角度考虑,中学希望推荐那些成绩不错但不是有十足把握的学生,而让实力更强的学生直接参与高考竞争。中学“推良不推优”还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弄虚作假的行为。来自中学现有育人模式的阻力,使高校面临无特殊人才可选,自主选拔录取更多地成为平时成绩稳定但高考发挥失常学生的“保险箱”。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