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生工学结合校外教学实习问题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论文摘要:中职生工学结合校外教学实习是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教学中一个环节,文章通过我校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概括分析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学校在校外教学实习模式下有效的教学改进对策。

  论文关键词:校外教学实习;问题;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发展最佳时机,党的十七大和教育部都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大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教育目标的定位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这种定位要求中职教育更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而校外教学实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是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最直接联系的,学生在校外教学实习过程中将完成学习到就业的过渡,因此校外教学实习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与我校实习学生的访谈、驻实习基地老师的交流、管理等跟踪调查,发现了校外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校外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模糊,缺乏明晰的职业理想
  实习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多数学生没有制定属于自己的中长期个人职业规划。从学校走进企业,面对全新的企业环境和单一的流水线工作,对一些人生问题缺乏认识,诸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追求什么?人生价值何在?我们为企业老板“工作”目的是什么等等问题非常模糊。我们深知: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变得非常复杂,中职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人生职业理想和信念,实习时常常应付了事,不思进取,从而造成中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进步。
  (二)艰苦奋斗意识缺失,适应企业速度慢
  中职学生到企业实习,就要认同企业的行为模式,遵守厂规、厂纪,自己的行为逐步达到行业规范的要求,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对每一道工序的操作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每个员工可能都会因岗位不同而导致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不同。企业岗位的要求与实习生的自身能力存在着极大差异,实习生由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化的速度普遍较慢,工作中贪生怕死、拈轻怕重,没有任何吃苦耐劳精神,大部分实习生需要经过1-4周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放弃实习,当了“逃兵”,以上现象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实习阶段的社会化进程。
  (三)综合职业素养差,沟通能力弱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过硬的综合职业素养就可能拥有较多的成功机遇。实习生的社会化过程很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共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实习生普遍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同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可能要发生争吵甚至使用暴力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不少实习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世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耐挫能力较差。

  二、深化校外教学实习的对策及方法

  (一)加强实习前岗位指导,使中职学生有充分思想准备
  学校应根据内容安排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教育的内容包括:
  1、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人生的意义。
  2、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及实习公司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中职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是中职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特定过程,是培养中职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能力促进其成长的重要阶段。
  3、在实习前,请将去的实习企业人事部简要介绍企业的环境、特点、位置,观看实习企业的录像,让中职学生知道即将实习的时间、地点,并介绍企业的概况、文化、工作特点、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
  4、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调实习过程中集体的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中职学生法制观念。
  5、学习实习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如安全用电制度、安全生产制度、产品的安全包装制度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