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女生群体的安全教育对策初探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论文摘要:分析了新时期女大学生生理、心理、思想和群体特征,概括了高校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总结了当前高校女生群体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和缺少针对性措施的现状。最后,从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公共必修课程,增加实践演练和参与环节,搞活安全教育形式,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组织女子自卫防身术培训五个方面,探索了新时期高校加强女生群体安全教育的有效对策。

  论文关键词:女生群体;安全教育;对策;高校 
  
  高校的安全工作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保护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安全防范意识差,在遇到各种安全突发事件时常常不能够正确处置。这类问题尤其突出地表现在高校女生群体当中。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在文科院校中,女生已是主要人群。2009年一项调查显示,72.1%的受访大学生对所在学校的安全保障情况不满意,有71.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安全自救培训,53.9%的大学生不会使用灭火器。而在这组数据中,女大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试想:一旦发生火灾,女大学生们除了呼喊和跳楼之外还能如何应对?一旦遇到歹徒,除了哀号之外是否只能就范?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要根据她们的身心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突破安全教育的瓶颈。唯有如此,才能做好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一、女大学生的特征

  1.女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在校女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至23岁之间,已基本进入身体稳定期,身体器官趋于成熟,机体功能处于最强健的阶段,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但体能明显弱于男生。
  2.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女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特有的学习生活方式,使其心理发育处于一个迅速走向成熟但未真正成熟的阶段。
  女生情感丰富细腻,情绪体验敏感强烈。她们直觉敏锐,偏重感情,富于同情心,易受表扬的影响。但性情多变,易矜持害羞,易产生嫉妒心理,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自我评价易受环境影响。经期的任何异常都会加剧出现心理问题,如心烦意乱、敏感兴奋、情绪波动等。
  3.女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当代女大学生展现出了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良好风貌。她们自主意识不断强化,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但也呈现着一些消极特征。
  因为缺乏社会阅历,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女大学生易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致使政治信仰缺失。她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推崇享乐主义,重利轻义,在学习、恋爱、就业等方面功利化倾向明显,超功利的精神追求则被严重淡化。
  现在的女生多是在宠爱中长大,成长中鲜有批评与挫折,导致普遍存在任性、娇气、依赖性强、心胸狭隘、易悲观消极、集体观念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4.女大学生群体的特征
  女大学生群体朝气蓬勃,体现着新时代女性的良好形象。但一些消极特征更值得关注。
  女大学生群体的统一性下降,差异性提高。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青年人聚在一起,她们自发地寻找着自己的归属,催生出了众多的“小团体”,导致群体松散。女生群体的集体荣誉感淡化,群体的向心力不够,积极性和效率下降。集体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社会懈怠效应”增强,个体心理间对抗性加剧,易爆发群体内冲突。

  二、高校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环境背景

  1.社会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转型期当中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都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校园。
  随着办学理念的转变,高校自身也在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社会环境对高校的影响愈发增强。加之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形势严峻,性别歧视严重,使女大学生的浮躁情绪和挫败心理不断强化,为校园稳定和女生身心安全埋下了隐患。
  2.学校环境
  当前我国高校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高校安全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大部分事故不属“天灾”,而为“人祸”。
  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破损的仪器设备、宿舍器具不能及时修缮,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管理更为混乱、复杂,监管措施落不到实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极易引发食物中毒、校内盗窃、宿舍火灾等安全事件。而高校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才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堵窟窿”。
  另外,一些客观因素也增加了维护校园安全的压力。高校周围遍布网吧、小摊、日租房、小饭馆,虽经整顿但成效并不显著,无法从根本上改善高校周边的治安环境。随着社会化运作,校内宾馆、食堂、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对社会开放,校外人员的涌入给高校正常秩序带来了威胁,增加了校内治安案件和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成本。

  三、当前高校女生群体安全教育的现状

  1.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培养强烈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却很少像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即使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也只是停留在“坐教室看黑板”的层面上,缺少必要的动手演练和实践操作环节。这样的安全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
  2.缺少对于女生群体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属于“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形。在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上没有根据男女生及其群体特点分别进行设计。尤其是在诸如心理卫生等性别差异性较大的领域,课程安排没有体现出男女差异。即使体现出了女生特点,也会因为缺少对于女生群体特征的正确认识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