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学科建设论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学》;师范性;学科建设;体育教学

  论文摘要:高师体育学科培养目标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工作岗位与职责要求,必须掌握学校工作,特别是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科研,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而教材《学校体育学》的通篇内容正是研究、阐明、介绍这些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现代的《学校体育学》表现出较高的师范性、教育性、系统性和综台性,但是由于学校体育的实践充满改革和活力,而作为静态的教材一经形成,必须有其相对的稳定性,面对实践也表现出滞后性。目此,只能靠教师本人努力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广泛地占用活资料、新资料,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才能束葆教学过程的活力与魅力。

    一学校体育学”是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科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学好这门课,无论对在校学习,对毕业后任教意义重大。但该门学科及教材的使用面临着严重的滞后问题,为此,本文就该门学科及教材建设作了深人的思考。以下试分述之。

    一、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学”是高师体育系科一门专业巷翩理论课程的位置。

    “学校体育学”在高师体育系科课程中占有专业基础理论课的位置。根本上说这是由于高师体育系科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师体育学科培养目标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工作岗位与职责要求,必须掌握学校工作,特别是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科研,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而教材《学校体育学》的通篇内容正是研究、阐明、介绍这些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正如有些毕业后工作多年的学生说的那徉:不学好《学校体育学》就等于没上高师体育系科。

    再者,从“学校体育学“与相临学科的联系也不难看出基础理论课程的位置。它不仅与高师体育系科所开设的几十门课程有着必然的联系、还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内在的渊源,例如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美学和法学等。我们通常说培养的学生应是多能一专的,我认为现在“多能一专”的内涵已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篮排足跑跳掷基础上精于一行,而应更广泛地理解为,在数理化文史哲乃至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经济、外交等多门类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精于体育这一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狭义上的多能一专已经被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素质教育的大潮所淘汰。而“学校体育学“的内容正是我们培养广义上多能一专人才的一门好学科。

    对基础理论课程的位且不仅教师本身要有足够的认识、以鞭策自己兢兢业业聚精会神地教好书育好人,而且要充分给学生说明说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共识,双向努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好本学科的前提条件。

    二、学习钻研,占有资料,充实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教材,有一个产生发展变革的过程,从前苏联凯里舍夫的讲义开始,历经体育学院试用教材,通用教材《体育理论》,高师教材《体育理论》,才有今天的《学校体育学》。现代的《学校体育学》表现出较高的师范性,教育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但是由于学校体育的实践充满改革和活力,而作为静态的教材一经形成,必须有其相对的稳定性.面对实践也表现出滞后性。例如,面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形成的大课题,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地位目标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教材的论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深刻了。再如,面对素质教育教学,课余训练,体育竞赛等方面的介绍,也显得过于原则浅显,既缺乏针对性,又没有灵活性。怎样才能克服教材本身由其建设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缺陷呢?我体会是:只能靠教师本人努力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广泛地占用活资料、新资料,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才能永葆教学过程的活力与魅力,为此我坚持多年订阅五种专业期刊杂志和《中国体育报》,积累了十多本读书笔记,四千张卡片,七本报刊剪贴,撰写了十多篇教学科研论文,从而教学中的内容多了,观念新了,趣味足了,教育实了。例如在讲授教材第一章时,我增加了一节,即第三节:特色理论与学校体育,丰富和充实了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内容充满着时代的气息,给同学们一种新鲜感,实在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再如在介绍体育课的心理负荷,体育科准备、课余训练计划等章节时,我都能结合自己撰写的论文.对教材作相应的补充。甚至提出质疑,提供给同学们参考,激发同学们思考。

    本学科当前面临着应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