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发展的状况都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是初中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帮助父母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并且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以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初中生;心理健康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子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学到基本的社会规范,还可以从父母、长辈那里学到基本的生活技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面临中考及其他各种考试的压力,每天的任务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几乎为零,他们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增强,对外界事物敏感,存在要求独立与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及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Steinberg(1993)曾指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国内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涉足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领域,最初的研究从儿童心理卫生及儿童性格入手,探寻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模式。[1]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研究。
  1.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扩大
  国内学者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对象从最初的学龄前儿童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各类群体成员,填补了我国某一年龄段或特殊群体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空白。张春兴指出教养是指后天环境中学到的经验。儿童从家庭步入学校,到小学、中学、大学中去学习和生活,其周围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在影响他们的发展。
  2.关注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家庭的气氛、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少数民族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等都成为研究者对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重点。
  彭文涛(2007)《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显示,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来说,父亲的教养方式对男生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在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过保护等消极维度上,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3.多学科参与,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
  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事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的研究者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影响进行了纵深的研究。如曹蓉(2009)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研究表明,正向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人际自立人格有显著的正相关,负向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有显著负相关。林春湖、刘满芬等人(2010)从医学角度对服用盐酸曲马多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初中生盐酸曲马多滥用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父母多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就高,总体幸福感就强;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的幸福感则弱。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生家庭经济环境越来越好,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初中生面对精彩的世界,接受新知识的途径多了,自尊心及竞争意识更强了,但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了,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可能出现无法正视和同学的矛盾,甚至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面对以升学为目的的考试,初中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国内学者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教养方式、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感情融洽程度都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父母较高的期望有利于初中生形成较高的成就动机,但父母的期望过高,对孩子过分苛求,就会导致初中生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产生自责、焦虑、逆反和担心,这就直接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