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例大学生焦虑情绪心理咨询报告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本案例运用空椅子技术和认知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的大一新生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一系列有效矫治,结果改善了求助者焦虑、紧张、担心等的情绪,改善了求助者睡眠状况。本文详细报告了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过程。

  论文关键词:焦虑情绪;空椅子技术;认知疗法

  一、来访者情况介绍

  (一)基本资料与测评结果
  张某,女,大专院校一年级学生,20岁。身高1.60米,面色憔悴。小张独自一人走进咨询室,衣着整齐干净。神情紧张,愁眉不展,谈话有些拘谨忧虑,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精神状态显得低落。神志清楚,说话条理切题,性格内向。目前,张某在大学里只是和宿舍同学比较亲近,朋友不是特别多,还没有男朋友。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亦无精神疾病史。对其进行心理测量,结果如下: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测验结果显示呈现阳性的项目是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1,标准分为63,属于中度焦虑。
  (二)个人陈述
  小张说,最近一个月她感到特别心慌,睡眠也不是很好,差不多将近一个多月没有好好睡过觉,每天都在一种恐慌的情绪中度过,上课的时候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作业的时候,也常常很烦躁。其他的文娱活动更是没有什么兴趣。小张说她近来十分害怕“死亡”这个话题,整天胡思乱想,站在高楼的走廊上,就担心自己会掉下去,坐在公交车上就担心自己会忽然跳下去,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就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而忽然死去……此类的问题一直缠绕在她的脑海里,经常感到全身的神经都绷紧了,有时候手脚都会发抖,吓出一身冷汗。
  在我的引导下,小张慢慢叙述了对她影响比较大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她小学的时候,她的一个同班同学因为忽然肚子疼而被送进了医院,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同学就再也没有出来,很快传出了死讯。这让当时还年幼的她十分错愕,感到人的生命原来是这么的脆弱,可以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彻底消失了。第二件事情是有次暑假放假在家,奶奶让她去搬了几个西瓜回家,瘦弱的她感到手臂酸疼。当她回到家后听奶奶说家里的一个亲戚去世了,她忽然感到全身僵硬,从手臂到全身都发麻。她说这个亲戚在她印象中身体一直不错,想不通为什么他忽然就辞世了。这件事情过后她得了种怪病,全身都没来由的疼痛,但是全身检查又没有什么问题,一段时间过后,这种怪病又莫名其妙地没了。这让她感到人的身体似乎不受自己控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可怕的事情。第三件事情是对她刺激最大的一件。中学时候,同宿舍的一个原本十分开朗外向的女孩子忽然辍学了,离开学校前,这个女孩对同宿舍的另一个她的好朋友说:“我不想读书了,你家庭比较困难,我出去赚钱给你交学费。”这个女孩辍学后,大家就失去了她的消息,几个月后她们看到她的母亲来学校,才知道这个女孩跳河自杀了。她的母亲显然受了非常大的打击,她来到学校对小张的那个舍友说:“都是你害死我的女儿,你跟我回家,给她磕头认错!”之后,她们几个同学都来到了她家,亲眼看到了她的母亲抓着那个无辜的女孩,让她磕头认错,也亲眼看到了原本熟悉的笑脸变成了桌子上的一张照片。这件事情对小张的影响十分大,她久久不能走出那种惊恐和悲伤的情绪,带着这些事件的负面影响,她走入了大学的校门。最近,当她再次听到大学生跳楼、富士康员工接连跳楼这样的消息后,整个人崩溃了,她对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感,认为自己的生命也随时都有可能消失,从此惶惶不可终日。

  二、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易受暗示的人格与内向的性格特征
  从小张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到小张情绪的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这说明小张本身的人格特征具有“易受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格特征具有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缺乏主见,情绪波动大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暗示,加上小张的性格比较内向,因此受到暗示后,心理能量大量在内心积聚,无法释放。在躯体上表现出来就是查不出生理病症的躯体疼痛,在心理上的表现就是恐慌、焦虑、紧张等情绪。
  (二)接连发生的生活事件
  心理学中有一份很重要的评估人心理健康的量表就是“生活事件量表”,其中列举了对人心理健康损害较大的一些生活事件。同时,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频率也不可忽视。我们从小张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接连发生在她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忽然辞世的事件无疑对她的刺激很大,形成了“继发性的压力源”。经历了应激事情之后,她的心理没有得到及时地疏导,很多错误的认知观念没有得到及时地纠正,这就导致很多负面情绪与消极观念的累积,最终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生死观教育的缺乏
  据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自杀已成为中国全部人口第五位、15—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指出:自杀率与我国生命教育几乎是空白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倡导在教育中引入生死观教育,向学生倡导一种热爱人生、尊重生死、正确看待死亡的教育,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生命的宝贵性和严肃性,从而使他们热爱人生,以期为学校预防青少年自杀寻求一条新的途径。
  (四)合理宣泄情绪技巧的缺乏
  小张在每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之后,都不会选择找人倾诉或者其他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而是自己把自己关起来,一个人独处,一个人胡思乱想,渐渐地她与朋友的关系也越来越疏离,同时自己使社会支持系统丧失了为她及时减压的功能。合理宣泄情绪的技巧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人而言,更应该加强这方面技能的培养。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